挽潘端州

作者:洪朋 朝代:宋代

挽潘端州原文

嶺南底處是端州,使君苦向箇中游。

黃茅千里煙嵐晚,皂蓋三年鬢髮秋。

欻見崩松萬壑底,遂聞埋玉九原頭。

不能執引遠郊去,薤露蒿里令人愁。

詩詞問答

問:挽潘端州的作者是誰?答:洪朋
問:挽潘端州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挽潘端州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2. 鮑校本、朱本作泉

參考注釋

嶺南

指中國五嶺以南的地區,就是今天廣東、廣西一帶

底處

何處。 宋 楊萬里 《山雲》詩:“春從底處領雲來,日日山頭絮作堆。” 金 吳激 《風流子》詞:“書劍憶游梁,當時事,底處不堪傷。”

使君

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樂府詩集·陌上桑》

中游

(1) 河流介於上游和下游間的一段

(2) 比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地位

安居中游

黃茅

(1).茅草名。 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官舍黃茅屋,人家苦竹籬。”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黃茅似菅茅,而莖上開葉,莖下有 * ,根頭有黃毛,根亦短而細硬無節,秋深開花穗如菅。可為索綯,古名黃菅。”

(2).本謂長有黃茅的荒冢,借指死亡。 宋 楊萬里 《曾伯貢主簿輓詩》之二:“即今俱白首,赴告忽黃茅。”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煙嵐

山里蒸騰起來的霧氣

小山村被籠罩在煙嵐里

皂蓋

亦作“皁蓋”。古代官員所用的黑色蓬傘。《後漢書·輿服志上》:“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皁蓋,朱兩轓。” 唐 白居易 《有小白馬乘馭多時溘然而斃不能忘情題二十韻》:“毛寒一團雪,鬃薄萬條絲,皂蓋春行日,驪駒曉從時。”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二折:“頭上打一輪皁蓋,馬前列兩行朱衣。” 清 曹寅 《雨阻不得入城和梅岑》詩:“期君舟楫外,皁蓋豈難擎。”

鬢髮

垂在耳朵前面的一綹頭髮或一簇捲髮

埋玉

(1).埋葬有才華的人。語本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 庾文康 亡, 何揚州 臨葬云:‘埋玉樹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梁書·陸雲公傳》:“不謂華齡,方春掩質,埋玉之恨,撫事多情。” 唐 宋之問 《祭杜學士審言文》:“名全每困於鑠金,身沒誰恨其埋玉。” 宋 陸游 《傅正議墓志銘》:“公雖埋玉有餘馨,印授三品告諸冥。”

(2).埋葬女子。《花月痕》第二回:“亭外孤墳三尺,春時葬花於此,或傳某校書埋玉之所。”

(3).祭神的一種儀式。 唐 李嶠 《汾陰行》詩:“埋玉陳牲禮神畢,舉麾上馬乘輿出。”

原頭

(1)

(2) 昆蟲胚胎的部分,由口前葉和第一口後體節所組成

(3) 原始節足動物的頭部,相當於感覺器官而與較高級形態的頭部取食部分相區別,大概相當於環節動物的口前葉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執引

謂牽引靈車上的繩索。為古代送葬的一種禮節。《禮記·檀弓下》:“弔於葬者必執引,若從柩,及壙,皆執紼。” 鄭玄 註:“示助之以力。車曰引,柩曰紼。” 孔穎達 疏:“引,柩車索也。弔葬本為助執事,故必相助引柩車也。”

遠郊

周代稱都邑以外百里的地方為遠郊。泛指離城市較遠的地區

薤露

(1).樂府《相和曲》名,是古代的輓歌。 戰國 楚 宋玉 《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晉 崔豹 《古今注》卷中:“《薤露》、《蒿里》,並喪歌也。出 田橫 門人, 橫 * ,門人傷之,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魂魄歸乎蒿里……至 孝武 時, 李延年 乃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輓歌。” 宋 葉適 《張提舉輓詞》詩:“長年慣唱漁家曲,難聽茲晨《薤露》聲。” 明 吾丘瑞 《運甓記·翦逆聞喪》:“歌《薤露》把泉臺卜葬。” 柳亞子 《題雲間張瑞芝女士傳》詩:“ 九峰 三泖 魂歸未?怕聽人間《薤露》歌。”

(2).薤葉上的露水。 唐 裴鉶 《傳奇·封陟》:“逝波難駐,西日易頽,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明 唐順之 《銅雀台》詩之二:“翠襦霑薤露,錦瑟入松風。” 魯迅 《集外集·斯巴達之魂》:“酸風夜鳴,薤露競落,其竊告人生之脆者歟。”

蒿里

(1).古輓歌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音樂》:“《薤露》、《蒿里》,並喪歌也。出 田橫 門人。 橫 * ,門人傷之,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魂魄歸於蒿里……至 孝武 時, 李延年 乃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輓歌。” 明 徐霖 《繡襦記·歌郎競技》:“歌聲悽愴稱獨步,《蒿里》與《薤露》,號泣於旻天,遑遑子求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褚生》:“ 劉 命之歌,為歌《蒿里》。”

(2).本為山名,相傳在 泰山 之南,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陰間。《漢書·廣陵厲王劉胥傳》:“蒿里召兮郭門閲,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顏師古 註:“蒿里,死人里。” 晉 陶潛 《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見蒿里。” 唐 羅隱 《芳樹》詩:“ 秦王 不肯歛手下沙丘, 孟賁 不合低頭入蒿里。”

令人

使人

令人髮指

令人興奮

詩詞推薦

挽潘端州原文_挽潘端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