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建炎庚戌題吳江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水調歌頭 建炎庚戌題吳江原文

平生酒太湖上,酒短棹幾經酒過。
如今酒重到,何事愁與水雲多。
擬把匣中長劍,換取扁舟一葉,歸去老漁蓑。
銀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膾新鱸,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兵戈。
欲瀉三江雪浪,淨洗胡塵千里,不用挽天河。
回首望霄漢,雙淚墮清波。

詩詞問答

問:水調歌頭 建炎庚戌題吳江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水調歌頭 建炎庚戌題吳江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水調歌頭 建炎庚戌題吳江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詩文賞析


這首詞慷慨悲涼,唱出了宋室南渡初期志士仁人的心聲,因而受到重視。
此詞系題於吳江橋上,因而全篇緊緊圍繞江水立意。“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過”,這的“幾”有說不清多少次的意思,它與“平生”“短棹”配合,把往日太湖之游寫得那么輕鬆愉快,為下文抒寫愁緒作了鋪墊。“如今重到,何事愁與水雲多”,陡然轉到當前,然而是何事使他愁和水、雲一樣多呢?作者並不馬上解釋,接下去的詞句卻是感情的連續抒發。以劍換舟,暗示報國無門,只好終老江湖。但是這三句用“擬”字領起 ,分明說只是打算。“銀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銀是銀印,艾是拴印的綬帶,丘壑指隱士們住的地方。這兩句申足前三句句意:先說自己無意作官,後說歸隱不能。
下片用三個三字句起頭:“新鱸,斟美酒,起悲歌”,音節疾促,勢如奔馬,作者的感情從中噴涌而出。通膾,把魚肉切細。從內容著眼,“新鱸”、“美酒”都是至美之物,但後面接上的是“起悲歌”,此所謂以美襯悲、愈轉愈深者也。“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兵戈 ”,這裡開始回答“ 何事愁與水雲多”,也呼應“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過”。全句意謂自己生長在太平盛事,萬萬沒有想到今天飽嘗了兵戈三苦。“欲瀉三紅雪浪,淨洗胡塵千里,不用挽天河”,這三句用“欲”字領起,也分明說只是有此打算。正因為有了這一打算,上片中所說的以劍換舟的打算才未實現,丘壑之隱也才蹉跎。那么這一打算能否實現呢?“回首望霄漢 ,雙淚墮清波”,霄漢這裡暗指朝廷。作者滿懷報國志向,可是面對朝廷只能使濃愁變成傷心的清淚,因為統治者並不允許人民通過戰鬥收復失地,作者的一切構想,也都因朝廷的妥協投降而變成了泡影。
這首詞慷慨悲壯,每個字的後面都激烈跳蕩著一顆被壓抑的愛國心,反映了在國事不寧的情況下個人身心無處寄託的徬徨和苦悶。

詩詞推薦

水調歌頭 建炎庚戌題吳江原文_水調歌頭 建炎庚戌題吳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