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晏子祠原文
管晏從來傳並美,管多實跡晏虛稱。
二桃艷設殺三士,除暴雖佳機詐增。
詩詞問答
問:題晏子祠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晏子祠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晏子祠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蒸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七
參考注釋
管晏
亦作“筦晏”。 管仲 和 晏嬰 的並稱。皆 春秋 時 齊國 名相。《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子之稱 淳于先生 , 管 晏 不及,及見寡人,寡人未有得也。”《漢書·董仲舒傳贊》:“ 劉向 稱‘ 董仲舒 有王佐之材,雖 伊 呂 亡以加, 筦 晏 之屬,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 管 晏 屬篇,事覈而言練。” 元 冉琇 《海州》詩:“ 管 晏 非王佐, 田 韓 有霸圖。” 清 戴名世 《岳薦傳贊》:“世謂 管 晏 有用而無體,佛 老 有體而無用者,不知聖賢之體用者也。”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縱不為五更風,管多因半夜雨。”
實跡
見“ 實跡 ”。
亦作“實蹟”。真確的事實。亦偏指業績。《明史·孝宗紀》:“壬戌,諭吏部、都察院,人材進退,考察務得實跡,不可偏聽枉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況且‘捉姦捉雙’,我和你又無實跡憑據,隨他説長説短,官府不過道是攔詞抵辯,決不反為兒子究問娘姦情的。” 清 何琇 《樵香小記·焚廩浚井》:“焚廩浚井之説,亦姑與就事論事,不必果以為實跡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吏治下》:“觀其頗有聲名、素稱才能之員,一一考其實跡。” 梁啓超 《民約論鉅子盧梭之學說》:“ 盧梭 民約之説,非指建邦之實跡而言,特以為其理不可不如是云爾。”
虛稱
(1).不顧事實地加以讚頌。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夫世衰道微,偽臣虛稱者,殆也;世平道明,臣子不宣者,鄙也。鄙殆之累,傷乎王道。”
(2).虛假的名聲;空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實》:“竊名者,厚貌深姦,乾浮華之虛稱,非所以得名也。” 明 李東陽 《江都縣學科貢題名記》:“夫名有貴賤,有賢不肖;貴與賤為虛稱,賢與不肖為定論。”
(3).空職稱,虛頭銜。 宋 曾鞏 《罷館職加官制》:“儒館之設,有位號而無分職,使學士大夫將何以效其實歟?是用命爾進階一等而罷其虛稱。”
二桃
二個桃子。 春秋 時, 齊 相 晏嬰 以二桃賜三勇士,使其爭功而先後 * 。 唐 李白 《梁甫吟》:“力排南山三壯士, 齊 相殺之費二桃。” 明 陳子龍 《贈孫克鹹》詩:“軒冕甘為五鼎烹,壯士翻為二桃棄。”參見“ 二桃殺三士 ”。
三士
(1).指 春秋 晉 之 狐偃 、 趙衰 、 賈佗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文公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 宋 馬永易 《實賓錄·三士》:“ 晉公子 有三士足以上人……三士,謂 狐偃 、 趙衰 、 賈佗 。”
(2).指古之 許由 、 巢父 、 池主 三隱者。《藝文類聚》卷三六引 三國 魏 曹植 《許由巢父池主贊》:“ 堯 禪 許由 , 巢父 是恥。穢其圂聽,臨河洗耳。 池主 是讓,以水為濁。嗟此三士,清足厲俗。”
(3).指 春秋 齊 之 公孫接 、 田開疆 、 古冶子 。三人勇而無禮, 晏子 認為將危害國家,準備除掉他們,請 景公 賜三人二桃,論功而食。三人相爭不下,皆不食桃,自剄死。事見《晏子春秋·諫下二四》。 三國 蜀 諸葛亮 《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元 張可久 《慶東原·次馬致遠先輩韻》曲:“殺三士,因二桃,不如 五柳 莊前臥。”
機詐
狡詐;機巧詐偽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晏子祠原文_題晏子祠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