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再題多稼軒十景·其八·互妙樓》
全文:
樓據半山山護樓,煙雲映帶若相酬。
妙於動靜為根處,太極成篇義訓周。
參考注釋
動靜
(1) 指動作或說話發出的聲音
(2) 訊息;情況
牢城營里都沒有動靜。——《水滸傳》
太極
(1).古代哲學家稱最原始的混沌之氣。謂太極運動而分化出陰陽,由陰陽而產生四時變化,繼而出現各種自然現象,是宇宙萬物之原。《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 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學家則認為“太極”即是“理”。《朱子語類》卷七五:“太極只是一箇渾淪底道理,裡面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3).謂天宮,仙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七二:“時路烏足爭?太極可翱翔。”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園囿擬上林,館第僭太極。”《雲笈七籤》卷八:“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
成篇
(1).寫成整篇的詩文。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新唐書·文藝傳上·王勃》:“ 勃 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 勃 為腹稿。”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予襁褓識字,總角成篇。”
(2).全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誄碑》:“ 揚雄 之誄 元後 ,文實煩穢, 沙麓 撮其要,而 摯 疑成篇。”
義訓
(1).大義的垂訓。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曲從義訓,以示大順。”
(2).泛指教誨。 宋 曾鞏 《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而況皇帝陛下處父子之間,常先義訓,君臣之際,每狥公言。” 元 郝經 《渾元劉先生哀辭》序:“格言義訓,雖屢得聞,而頑鈍椎魯之資,桿棘而不入。”
(3).對字義、詞義的解釋。別於“音訓”、“形訓”而言。《新唐書·儒學傳上·孔穎達》:“ 穎達 與 顏師古 、 司馬才章 、 王恭 、 王琰 受詔撰《五經義訓》,凡百餘篇。” 清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三》:“將欲更 漢氏 也,羣師互有短長,非深於義訓,勇於割聞者,不能也。”
乾隆名句,再題多稼軒十景·其八·互妙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