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纖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水纖原文

水路資風帆,陸路藉䉡纖。

此理固不易,行船人共便。

每亦渡江湖,水纖曾未見。

淀池乃用之,亦久成習慣。

名之曰龍鬚,小舟引以先。

大舟坐省力,小舟勞弗憚。

是謂圖已逸,那顧他苦怨。

尚有流俗人,觀之為欣羨。

殊異君子道,以已度人願。

五字申諷喻,絜矩萬幾勸。

詩詞問答

問:水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水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八

參考注釋

水路

水上航線

從煙臺去大連,水路比陸路便利

風帆

亦作“ 風颿 ”。 1.船帆。 清 林則徐 《中秋嶰筠尚書招余及關滋圃軍門天培飲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詩:“轉眸已失 大小虎 ,須臾 沙角 風颿收。” 郭風 《葉笛集》:“我看見無數的雙桅船,以它們的高聳的桅桿、紅色的三角旗、白色和茶色的風帆,張起或卷下的風帆,來裝飾你的港口。”

(2).指張帆乘風而行的船。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嚴程迫風帆,劈箭入高浪。”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三高亭記改本》:“嘗試倚楹而望,水光浮空,雲日上下,風颿煙艇,飄忽晦明。” 明 張煌言 《懷王媿兩少司馬徐闇公沉復齋中丞》詩:“南望 銅陵 又一山,風颿千尺鯨波間。” 艾蕪 《海島上》:“屋外一望無際的淡藍色海面和幾隻茶褐色風帆,便像壁間的大畫幅一樣,明靜而清新地擺在我的眼前。”

陸路

陸地上的交通道路

不易

(1).艱難,不容易。《詩·大雅·文王》:“宜鑒於 殷 ,駿命不易。” 朱熹 集傳:“不易,言其難也。”《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要知此種文字,作之可憐,出之不易。” 毛 *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序言二》:“對於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詞,作了一些註解。”

(2).不改變;不更換。《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註:“不為世俗所移易。”《漢書·哀帝紀》:“制節謹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顏師古 註:“言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蘇軾 《仇池筆記·記張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覺有垢穢氣。”

船人

船夫。《史記·陳丞相世家》:“﹝ 平 ﹞渡 河 ,船人見其美丈夫獨行,疑其亡將,要中當有金玉寶器,目之,欲殺 平 。”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十三:“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

渡江

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橫穿江河。

成習

成為習慣;形成習慣。《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自恃富足有餘,豪奢成習。”《新華文摘》1984年第2期:“他無視相沿成習的首尾相從,一以貫之的時間順序。”

龍鬚

(1).草名。莖可織席。 三國 魏 吳普 《神農本草經·石龍芻》:“﹝石龍芻﹞一名龍鬚。” 唐 李白 《魯東門觀刈蒲》詩:“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 王琦 註:“《蜀本草》:龍芻,叢生,莖如綖,所在有之,俗名龍鬚草,可為席。”參見“ 龍鬚草 ”。

(2).喻長而細如龍鬚之物。 唐 韓愈 《題張十一旅舍三詠·葡萄》:“若欲滿盤堆馬乳,莫辭添竹引龍鬚。” 方世舉 註:“蒲萄藤蔓頗似龍鬚。” 宋 蘇軾 《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詞:“ 楚 山修竹如雲,異材秀出千林表。龍鬚半剪,鳳膺微漲,玉肌勻繞。”

(3).見“ 龍鬚席 ”。

(4).指頭足綱類的魚,如章魚等。

(5).帝皇之須。 唐 白居易 《七德舞歌》“翦鬚燒藥賜功臣, 李勣 嗚咽思殺身”自註:“ 李勣 常疾,醫云:‘得龍鬚灰,方可療之。’ 太宗 自剪鬚燒灰賜之,服訖而愈。 勣 叩頭泣涕而謝。”

以先

猶以前。 魯迅 《彷徨·幸福的家庭》:“以先他早已想過,須得撈幾文稿費維持生活了;投稿的地方,先定為《幸福月報》社,因為潤筆似乎比較的豐。”

省力

(1)

(2) 節約勞動力,減少勞動力的消耗

這種耕作方法省力不少

(3) 節省力量;不費力氣

這事辦起來既省錢又省力

賈母見 雪雁甚小,一團孩氣, 王嬤嬤又極老,料 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紅樓夢》

流俗

(1) 世俗,一般的風俗習慣

文史星曆近乎仆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 司馬遷《報任安書》

詆盡流俗

(2) 也指一般的風俗習慣。另指世俗之人

欣羨

非常羨慕

眾諸侯無不欣羨。——《封神演義》

殊異

(1) 極不相同;差異極大

由於掌握材料的不同,研究方法的殊異,這兩位學者得出的結論不一樣

(2) 特殊;特異

殊異的事跡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諷喻

(1) 用委婉的言語勸說

(2) 一種修辭手段,借說故事來表明事理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萬幾

(1).《書·皋陶謨》:“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孔 傳:“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後以“萬幾”指帝王日常處理的紛繁的政務。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帝王﹞思勞於萬幾,神馳於宇宙。” 唐 劉禹錫 《唐故朝散大夫崔公神道碑》:“ 建中 初, 德宗 始親萬幾。”《明史·韓文傳》:“是時青宮舊奄 劉瑾 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觝,不親萬幾。”

(2).泛指執政者處理的各種政務。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四章:“萬幾百政,法律章程,皆由大地大眾公議。”

詩詞推薦

水纖原文_水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