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紅橋遊記》
全文:
出鎮淮門,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態,竹木蓊鬱,清流映帶。
人家多因水為園亭樹石,溪塘幽竊而明瑟,頗盡四時之美。
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盡處,有橋宛然,如垂虹下飲於澗;又如麗人靚妝袨服,流照明鏡中,所謂紅橋也。
遊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陸徑,必出紅橋下。
橋四面觸皆人家荷塘。
六七月間,菡萏作花,香聞數里,青簾白舫,絡繹如織,良謂勝游矣。
予數往來北郭,必過紅橋,顧而樂之。
登橋四望,忽復徘徊感嘆。
當哀樂之交乘於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
王謝冶城之語,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視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與籜庵、茶村、伯璣諸子,倚歌而和之。
籜庵繼成一章,予以屬和。
嗟乎!絲竹陶寫,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話,予與諸子聚散不恆,良會未易遘,而紅橋之名,或反因諸子而得傳於後世,增懷古憑弔者之徘徊感嘆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參考注釋
遊人
見“遊客”
登平
(1).上升。《漢書·王莽傳中》:“青煒登平,考景以晷。”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言青陽之氣始升以上,以成萬物也。”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靈駕發引輓歌詞》之三:“開闢風雲慘,登平日月間。”
(2).謂谷熟年豐。指昇平,太平。 宋 司馬光 《翰林學士禮部侍郎除三司使制》:“汝其勿以金穀為末而不恤,勿以簿領為煩而不為。九功所歌,八政所重,登平之業,將汝乎取之。”
山堂
(1).山中的寺院。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四:“録其( 趙元一 )《宿焦山寺》云:‘海國秋初到,山堂氣更清。’”
(2).隱士的山中居所。 宋 曹組 《艮岳賦》:“傚隱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
(3).近代幫會的組織機構。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要》:“這(哥老會)兩個山堂,在 長江 的勢力算為最大。” 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三章緒言:“當時天地會山堂分立,缺乏統一指揮。”
至法
(1).謂使法制完善。《荀子·君道》:“至道大形,隆禮至法,則國有常;尚賢使能,則*民知方。”
(2).謂至高無上的法律。《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洿穢不修,曠職屍官,數逆至法,踰越制度,當伏放流之誅,不足以塞責。”
(3).謂最神妙的佛法或法術。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今曾無暫應,皆咎在無緣,而反誣至法空構。”《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你有些小福分,該在我至法中進身,卻是面有敗氣未除,也要謹慎。”
陸徑
陸路,陸地。《淮南子·墬形訓》:“水道八千里,通谷其名川六百,陸徑三千里。” 高誘 註:“陸徑,邪徑也,陸地也。”
紅橋
(1).紅色之橋。 唐 張說 《清明日詔宴寧王山池賦得飛字》:“緑渚傳歌榜,紅橋度舞旂。” 唐 白居易 《新春江次》詩:“鴨頭新緑水,雁齒小紅橋。”
(2).橋名。在 江蘇省 揚州市 。 明 崇禎 時建,為 揚州 遊覽勝地之一。 清 王士禛 《紅橋遊記》:“遊人登 平山堂 ,率至 法海寺 ,舍舟而陸,徑必出 紅橋 下。橋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間,菡萏作花,香聞數里,青簾白舫,絡繹如織,良謂勝游矣。” 清 王士禛 《浣溪沙》詞:“北郭青谿一帶流, 紅橋 風物眼中秋。緑楊城郭是 揚州 。” 清 趙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詩:“ 紅橋 南北渺風漪,處處名園互鉤絡。”
王士禎名句,紅橋遊記名句
名句推薦
望中情遠恨煙樹,何處暖多嫌衲衣
釋德洪《雪夜讀涪翁所 * 之因懷其人和韻奉寄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