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中情遠恨煙樹,何處暖多嫌衲衣
釋德洪 《雪夜讀涪翁所作愛之因懷其人和韻奉寄超然》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雪夜讀涪翁所作*愛之因懷其人和韻奉寄超然》
全文:
溪雨初收岸草微,柳絲堪入綠羅機。
望中情遠恨煙樹,何處暖多嫌衲衣。
卻信真人還有夢,豈關禪子未忘機。
春風痛與傳訊息,教憶舊山新翠歸。
參考注釋
中情
隱藏在心中的思想或情感
不察余之中情。——《楚辭·離騷》
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
遠恨
指遠離家鄉所產生的惆悵怨恨之情。 唐 孟郊 《江邑春霖奉贈陳侍御》詩:“天涯多遠恨,雪涕盈芳辰。” 唐 唐彥謙 《柳》詩:“遊客寂寥緘遠恨,暮鶯啼叫惜芳時。”
煙樹
亦作“煙樹”。雲煙繚繞的樹木、叢林。 南朝 宋 鮑照 《從登香爐峰》詩:“青冥搖煙樹,穹跨負天石。” 唐 孟浩然 《閒園懷蘇子》詩:“鳥從煙樹宿,螢傍水軒飛。” 元 周孚先 《蝶戀花》詞:“舟艤津亭何處?曉起瓏璁,回首迷*煙樹。” 許地山 《綴網勞蛛·換巢鸞鳳》:“我記住遠地煙樹,就系君去處。”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多嫌
深為嫌惡;嫌其多餘。 五代 齊己 《閒居》詩:“每許題成晚,多嫌雪阻期。”《紅樓夢》第三五回:“我知道你的心裡多嫌我們娘兒們,你是變著法兒叫我們離了你就心淨了。” 華純 等《大家好》第一場:“我就是光會吃飯,曉不得做營生,你多嫌我嘞!”
衲衣
(1).僧衣。《南齊書·張欣泰傳》:“ 欣泰 通涉雅俗,交結多是名素。下直輒遊園池,著鹿皮冠,衲衣錫杖。” 唐 賈島 《崇聖寺斌公房》詩:“落日寒山磬,多年壞衲衣。”《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二年》:“ 仁達 欲自立,恐眾心未服,以 雪峯寺 僧 卓巖明 素為眾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過膝,真天子也。’相與迎之。己亥,立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帥將吏北面拜之。” 清 黃景仁 《慈光寺前明鄭貴妃賜袈裟歌》:“銅駝荊棘尋常見,何論區區一衲衣。”
(2).代稱僧人。 宋 梅堯臣 《僧可真東歸因謁范蘇州》詩:“野策過寒水,山童護衲衣。” 清 顧炎武 《楚僧元瑛談湖南三十年來事作四絕句》之四:“夢到江頭橘柚林,衲衣桑下愜同心。”
(3).道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四·傅山父子》:“亂後,夢天帝賜以黃冠衲衣,遂為道士裝。”
(4).補綴過的衣服。泛指破舊衣服。 宋 吳淑 《江淮異人錄·建康貧者》:“時盛寒,官方施貧者衲衣。見其劇單,以一衲衣與之。辭不受。”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韓文靖公事輯》:“ 熙載 嘗著衲衣負筐,令門生 舒雅 執手版,乞食諸姬院,以為笑樂。”
釋德洪名句,雪夜讀涪翁所作愛之因懷其人和韻奉寄超然名句
名句推薦
清鸞峰下步遲遲,為訪幽居足已疲
吳雯清《晚入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