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寄的《讀直方兄詩稿賦贈》
全文:
君詩可喜鮑兼庾,俊逸清新出口殊。
快句自矜堪退虜,高吟不識有呼租。
推敲一字應師父,冰雪千篇獨餉吾。
可惜病思焚筆硯,不然浣手敘三都。
參考注釋
可惜
憐惜;愛惜
他不願吃那些零七八碎的東西,可惜那些錢。——老舍《駱駝祥子》
筆硯
亦作“ 筆研 ”。1.筆和硯。泛指文具。《三國志·魏志·后妃傳》“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世說新語·方正》“ 夏侯玄 ”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護軍 曹爽 誅,徵為太常,內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筆研。”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育子》:“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於地,盛菓木、飲食、官誥、筆研、筭秤等,經卷鍼綫,套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時舉朝失色,無敢與筆硯者。”
(2).指文墨書寫之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猶以書工,崎嶇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李岳州》:“苦心筆硯二十餘年,偕計而試者,亦僅十年,心破魂斷,以望斯舉,今復無名,豈不終無成乎?” 宋 劉攽 《遣悶》詩之一:“若能全療詩書癖,用底聊均筆硯勞。”
不然
(1)
不是這樣,並非如此
其實不然
(2)
用在句子開頭,表示否定對方的話
不然,事情沒有那樣簡單
(3)
否則,錶轉折,不這樣做就會出現相反的結果或情況
我得早點去,不然就趕不上大車了
(4)
否則
要去就別遲到,不然,就甭去了
三都
(1).三個都城。 春秋 魯 三 桓 執政,皆建城擬於國都, 季孫 之 費 、 孟孫 之 成 、 叔孫 之 郈 ,稱三都。《左傳·定公十二年》:“ 仲由 為 季氏 宰,將墮三都。” 杜預 註:“三都, 費 、 郈 、 成 也。”
(2).三個都城。指 戰國 趙 、 衛 、 魏 三國的都城。《呂氏春秋·無義》:“五大夫功非不大也,然不得入三都。” 高誘 註:“三都, 趙 、 衛 、 魏 。”
(3).三個都城。 東漢 稱 雒陽 為東都, 長安 為西都, 宛 為南都,合稱三都。
(4).三個都城。指 三國 時的 蜀 都 成都 、 吳 都 建業 、 魏 都 鄴 。《文選·謝靈運<會吟行>》:“兩京愧佳麗,三都豈能似?” 李善 註:“三都, 蜀 、 吳 、 魏 也。”
(5).三個都城。指 蜀 之 成都 、 廣都 、 新都 。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蜀 以 成都 、 廣都 、 新都 為三都,號名城。”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 洛水 又南逕 新都縣 , 蜀 有三都,謂 成都 、 廣都 ,此其一焉。”
(6).三個都城。 唐 都 長安 , 顯慶 二年(657年)建 洛陽 為東都, 天授 元年(690年)建 晉陽 為北都,與 長安 合稱三都。
(7).指 晉 左思 所著《三都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左思 奇才,業深覃思,盡鋭於《三都》,拔萃於《詠史》,無遺力矣。” 唐 齊己 《移居》詩:“欲問存思搜抉妙,幾聯詩許敵《三都》。” 明 沉鯨 《雙珠記·假恩圖色》:“失意賦《三都》,駐足將軍樹。” 清 彭極 《得爰琴兄都門信》詩:“牀頭寶劍泣魚腸,賦就《三都》價未償。”
(8).三種山都。山都,動物名,狒狒類中最大的一種。舊時傳說以山都為居於大樹中的山妖。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川城樓有感》詩之四:“親心萬里苦相關。”原註:“ 汀 ( 福建 長汀 )治初造,砍大樹千餘。其樹皆山都所居。山都有三種:下曰豬都,中曰人者,其高者為鳥都。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婦自為配偶。豬都皆身如豬;鳥都人首能言,聞其聲不見其形;人都或時見形。當伐木時,有術者 周元大 能禹步為厲術,以左合赤索圍木而砍之。樹仆,剖其中,三都皆不能化,執而煮之於鑊內。”
李寄名句,讀直方兄詩稿賦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