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送楊鄂州職方奉詔安南》
全文:
于闐玉帶橫腰身,猩紅袍蹙金麒麟。
使者青霄下千仞,旌節遙臨日南郡。
日南郡縣古交州,唐家都護天南頭。
大長叩關奉朝請,比於佩印為通侯。
咫尺高平亦王土,誰使穴中斗群鼠。
要令萬里靖烽煙,先見兩階列乾羽。
楊郎意氣不可當,談兵畫省神揚揚。
雄才常擬略邛笮,壯心更欲規河湟。
此去烏蠻過銅柱,曾是伏波用兵處。
即看金馬獻彤庭,不用飛鳶愁毒霧。
朝來祖帳城東門,群公冠蓋如雲屯。
虎頭食肉志亦得,新婦帷車安足論。
參考注釋
烏蠻
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絶塞 烏蠻 北,孤城 白帝 邊。”《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 南詔 ……本 哀牢夷 後, 烏蠻 別種也。” 宋 陸游 《通判夔州謝政府啟》:“惟是 魚復 之故城,雖號 烏蠻 之絶塞,乃如別駕,實類閒官。”
銅柱
(1).銅製的支撐建築物的柱子。《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 栢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明 何景明 《易水行》:“手持匕首摘銅柱,事已不成空駡倨。”《新民晚報》1990.8.5:“白玉般的礎石上聳立著粗大的銅柱。”
(2).神話傳說中的天柱。《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之山 ,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3).銅製的作為邊界標誌的界樁。《後漢書·馬援傳》“嶠南悉平”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廣州記》:“ 援 到 交阯 ,立銅柱,為 漢 之極界也。” 唐 張渭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詩:“銅柱朱崖道路難, 伏波 橫海舊登壇。” 清 趙翼 《陔餘叢考·馬氏銅柱有三》:“ 馬援 所立銅柱在 林邑國 ……此 漢 時所立銅柱在 交趾 者也; 馬總 為 安南 都護,建二銅柱於 漢 故處,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時所立銅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馬希范 攻 溪州 蠻,降之,乃立銅柱為表,命學士 李皋 銘之,此 五代 時所立銅柱在 五溪 者也。”
伏波
(1). 漢 將軍名號。 西漢 路博德 、 東漢 馬援 都受封為伏波將軍。見《漢書·武帝紀》、《後漢書·馬援傳》。 南朝 宋 鮑照 《代苦熱行》:“ 戈船 榮既薄, 伏波 賞亦微。” 唐 劉長卿 《送張司直赴嶺南謁張尚書》詩:“盛府依 橫海 ,荒祠拜 伏波 。”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橫海 、 伏波 , 戈船 、 下瀨 。”
(2).謂平息變亂。 王闓運 《丁文誠誄》:“抗急疏而請使,舉偏師以伏波。”
用兵
(1) 使用兵器
立小人以教用兵
(2) 使用武力,進行戰爭
不敢造次用兵
(3) 調兵遣將,指揮戰爭
長於用兵
王士禎名句,送楊鄂州職方奉詔安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