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烏蠻過銅柱,曾是伏波用兵處

王士禎送楊鄂州職方奉詔安南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送楊鄂州職方奉詔安南》

全文:
于闐玉帶橫腰身,猩紅袍蹙金麒麟。
使者青霄下千仞,旌節遙臨日南郡。
日南郡縣古交州,唐家都護天南頭。
大長叩關奉朝請,比於佩印為通侯。
咫尺高平亦王土,誰使穴中斗群鼠。
要令萬里靖烽煙,先見兩階列乾羽。
楊郎意氣不可當,談兵畫省神揚揚。
雄才常擬略邛笮,壯心更欲規河湟。
此去烏蠻過銅柱,曾是伏波用兵處
即看金馬獻彤庭,不用飛鳶愁毒霧。
朝來祖帳城東門,群公冠蓋如雲屯。
虎頭食肉志亦得,新婦帷車安足論。

王士禎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烏蠻

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絶塞 烏蠻 北,孤城 白帝 邊。”《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 南詔 ……本 哀牢夷 後, 烏蠻 別種也。” 宋 陸游 《通判夔州謝政府啟》:“惟是 魚復 之故城,雖號 烏蠻 之絶塞,乃如別駕,實類閒官。”

銅柱

(1).銅製的支撐建築物的柱子。《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 栢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明 何景明 《易水行》:“手持匕首摘銅柱,事已不成空駡倨。”《新民晚報》1990.8.5:“白玉般的礎石上聳立著粗大的銅柱。”

(2).神話傳說中的天柱。《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之山 ,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3).銅製的作為邊界標誌的界樁。《後漢書·馬援傳》“嶠南悉平”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廣州記》:“ 援 到 交阯 ,立銅柱,為 漢 之極界也。” 唐 張渭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詩:“銅柱朱崖道路難, 伏波 橫海舊登壇。” 清 趙翼 《陔餘叢考·馬氏銅柱有三》:“ 馬援 所立銅柱在 林邑國 ……此 漢 時所立銅柱在 交趾 者也; 馬總 為 安南 都護,建二銅柱於 漢 故處,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時所立銅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馬希范 攻 溪州 蠻,降之,乃立銅柱為表,命學士 李皋 銘之,此 五代 時所立銅柱在 五溪 者也。”

伏波

(1). 漢 將軍名號。 西漢 路博德 、 東漢 馬援 都受封為伏波將軍。見《漢書·武帝紀》、《後漢書·馬援傳》。 南朝 宋 鮑照 《代苦熱行》:“ 戈船 榮既薄, 伏波 賞亦微。” 唐 劉長卿 《送張司直赴嶺南謁張尚書》詩:“盛府依 橫海 ,荒祠拜 伏波 。”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橫海 、 伏波 , 戈船 、 下瀨 。”

(2).謂平息變亂。 王闓運 《丁文誠誄》:“抗急疏而請使,舉偏師以伏波。”

用兵

(1) 使用兵器

立小人以教用兵

(2) 使用武力,進行戰爭

不敢造次用兵

(3) 調兵遣將,指揮戰爭

長於用兵

王士禎名句,送楊鄂州職方奉詔安南名句

詩詞推薦

  • 送鄭尚書赴興元

    姚合唐代〕儒有登壇貴,何人得此功。紅旗燒密雪,白馬踏長風。斧鉞來天上,詩書理漢中。方知百勝略,應不在彎弓。
    此去烏蠻過銅柱,曾是伏波用兵處 詩詞名句
  • 閒居對雨詩

    陰鏗南北朝〕苹藻降靈祗。聰明諒在斯。觸石朝雲起。從星夜月離。八川奔巨壑。萬頃溢澄陂。綠野含膏潤。青山帶濯枝。嘉禾
  • 喜雨亭記

    蘇軾宋代〕亭以雨名,誌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敵,以
  • 良鄉道中即事用近作韻

    乾隆清代〕霽後輕輿破曉陽,紗衣稱體覺微涼。黍高稻下都芄綠,一雨回蘇幸弗妨。觀農那覺路途長,麥欲登秋禾蔚秧。識得
  • 晚過吳伯承留飲

    張栻宋代〕推門野路竹毿毿,落日天寒相對談。可是主人風韻別,自斟白酒擘黃柑。
  • 降旨展直隸各州縣粥廠賑期詩以紀事

    乾隆清代〕粥廠佐例賑,最濟老幼貧。五城發官谷,州縣捐資循。日久慮難繼,谷命官出囷。自冬逮首夏,想活無數人。昨旨
  • 謁分水龍王廟

    乾隆清代〕流釃汶河各南北,千秋通運藉神權。水分固在謀誠巧,地脊仍因勢自然。但使萬民資利賴,允宜一已致誠虔。近年
  • 喜韓少府見訪

    胡令能唐代〕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此去烏蠻過銅柱,曾是伏波用兵處 詩詞名句
  • 雜詩

    李復宋代〕春鳩啄晴屋,露蟬吟高枝。群物感氣動,飛鳴不自知。冥心觀物化,浩劫密推移。欲從扶桑翁,雲間玩陽曦。
    此去烏蠻過銅柱,曾是伏波用兵處 詩詞名句
  • 日本然上人1

    釋紹曇宋代〕橫擔楖栗走諸方,佛祖玄關路轉長。放下身心歸故隱,金烏依舊出扶桑。
此去烏蠻過銅柱,曾是伏波用兵處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