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鄂州職方奉詔安南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送楊鄂州職方奉詔安南原文

于闐玉帶橫腰身,猩紅袍蹙金麒麟。

使者青霄下千仞,旌節遙臨日南郡。

日南郡縣古交州,唐家都護天南頭。

大長叩關奉朝請,比於佩印為通侯。

咫尺高平亦王土,誰使穴中斗群鼠。

要令萬里靖烽煙,先見兩階列乾羽。

楊郎意氣不可當,談兵畫省神揚揚。

雄才常擬略邛笮,壯心更欲規河湟。

此去烏蠻過銅柱,曾是伏波用兵處。

即看金馬獻彤庭,不用飛鳶愁毒霧。

朝來祖帳城東門,群公冠蓋如雲屯。

虎頭食肉志亦得,新婦帷車安足論。

詩詞問答

問:送楊鄂州職方奉詔安南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送楊鄂州職方奉詔安南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二

參考注釋

于闐

亦作“ 於窴 ”。古 西域 國名,在今 新疆 和田 一帶。《史記·大宛列傳》:“﹝ 大宛 ﹞東北則 烏孫 ,東則 扜罙 、 於窴 。”《漢書·西域傳上·于闐國》:“ 於闐國 ,王治 西城 ,去 長安 九千六百七十里……多玉石。” 清 吳偉業 《和楊鐵崖天寶遺事詩》之二:“檀槽豈出 龜茲 伎,玉笛非關 於闐 工。”

玉帶

古時官員腰間所佩的玉飾帶子

腰身

(1) 腰部的粗細

(2) 指上衣腰部的尺寸

猩紅

一種鮮紅色,比蘋果的紅色黃而略淺,比洋紅黃而淺,比卡斯蒂利紅黃而暗,比茜草的深紅色黃而淺,比辣椒稍藍、稍淡而略暗

蹙金

(1).一種刺繡方法。用金線繡花而皺縮其線紋,使其緊密而勻貼。亦指這種刺繡工藝品。 唐 杜甫 《麗人行》:“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詞:“星靨笑偎霞臉畔,蹙金開襜襯銀泥。” 宋 楊萬里 《中秋月長句》:“黃羅團扇暗花紋,蹙金突起雙龍鳳。”

(2).比喻文辭完美充實、無懈可擊。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張登 長於小賦,氣宏而密,間不容髮,有織成隱起往往蹙金之狀。”

麒麟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形狀像鹿,頭上有角,全身有鱗甲,尾像牛尾。古人以為仁獸、瑞獸,拿它象徵祥瑞。《管子·封禪》:“今鳳凰麒麟不來,嘉穀不生。” 宋 黃庭堅 《送范德孺知慶州》詩:“阿兄兩持 慶州 節,十年麒麟地上行。”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你們要聽那妖精的話,說鳳凰是雞,說麒麟是羊子,說龍是蚯蚓,說靈龜是甲魚。”

(2).比喻才能傑出的人。《晉書·顧和傳》:“ 和 二歲喪父,總角便有清操,族叔 榮 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興吾宗者,必此人也。’”

(3).見“ 麒麟閣 ”。

(4).見“ 麒麟殿 ”。

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辦事的人

歡迎來自親密鄰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史記·魏公子列傳》

(2) 比喻帶來某種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國的人們也真懂得欣賞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青霄

(1).青天;高空。 晉 左思 《蜀都賦》:“乾青霄而秀出,舒丹氣而為霞。” 唐 濮陽瓘 《出籠鶻》詩:“一點青霄里,千聲碧落中。” 清 納蘭性德 《望江南·詠弦月》詞:“初八月,半鏡上青霄。”

(2).喻帝都;朝廷。 唐 杜甫 《收京》詩之二:“叨逢罪己日,灑涕望青霄。” 宋 張元乾 《滿庭芳·壽》詞:“朝回處,青霄路穩,黃色起天庭。” 清 黃遵憲 《五用前韻》:“忽傳罪己 興元 詔,霑灑青霄淚萬行。”

(3).喻巍科,高第。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 裴公 ( 裴度 )答曰:‘……各懷器業寧推讓,俱上青霄豈後先!’”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萬丈龍門則一跳,青霄有路終須到。”《再生緣》第四五回:“恐妹命孤無福分,不能平地步青霄。”

(4).清朗的夜晚。 明 秦時雍 《醉花陰·秋懷》套曲:“白晝看雲,青霄步月。”

千仞

形容極高或極深。古以八尺為仞。《莊子·秋水》:“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 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輕凌。” 晉 司馬彪 《贈山濤》詩:“上凌青雲霓,下臨千仞谷。” 清 方文 《陳臥子子龍》詩:“惠心燭千仞,雄風扇八區。”

旌節

(1).古代使者所持的節,以為憑信。《周禮·地官·掌節》:“貨賄用璽節,道路用旌節。” 鄭玄 註:“旌節,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孫詒讓 正義:“《後漢書·光武紀》 李 注云:‘節,所以為信也。以竹為之,柄長八尺,以旄牛尾為其毦,三重。’……《司常》云:‘析羽為旌。’旌節,蓋即以竹為橦,又析羽綴橦以為節。其異於九旗者,無縿斿也。 漢 節即放古旌節為之,故 鄭 舉以相況。” 唐 楊炯 《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車,掌行人之旌節。”

(2).藉以泛指信符。 蕭三 《送毛主席飛重慶》詩:“和平、民主、團結,三者都不能一缺--這就是人民付託給 毛主席 的旌節。”

(3).旌與節。 唐 制,節度使賜雙旌雙節。旌以專賞,節以專殺。行則建節,樹六纛。 唐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詩:“旌節羅廣庭,戈鋌凜秋霜。”《舊唐書·崔寧傳》:“先時, 張獻誠 與 旰 戰, 獻誠 屢敗,旌節皆為 旰 所奪。” 宋 岳珂 《愧郯錄·旌節》:“旌節之制,命大將帥及遣使於四方,則請而假之。旌以專賞,節以專殺…… 唐 天寳 中置。節度使受命日賜之,得以專制軍事。行即建節,府樹六纛。”亦借指節度使。 唐 杜甫 《奉待嚴大夫》詩:“常怪偏裨終日待,不知旌節隔年迴。”

(4).指軍權。 宋 樂史 《廣卓異記·出入六十年富貴》:“十擁旌節,兩登相位,三掌邦計,再領鹽鐵。”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明相國》:“公於 乾隆 丙子、丁丑間即從征 西域 ,久擁旌節。”

臨日

(1).接近太陽。形容高聳。 唐 盧照鄰 《登玉清》詩:“絶頂橫臨日,孤峯半倚天。”

(2).星相術士的迷信說法。以正月午日、二月亥日、三月申日、四月丑日等為臨日,宜祭祀、上冊、上表章、入學、出行、上官赴任等。參閱《協紀辨方書·臨日》。

郡縣

古代兩級行政單位,大體相當今天的省與縣

給貢職如郡縣。——《戰國策·燕策》

郡縣苦秦吏。——《史記·陳涉世家》

定東南郡縣。——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唐家

指 唐 朝。 宋 文天祥 《平原》詩:“ 唐 家再造 李郭 力,若論牽制公威靈。”

都護

古代官名。設在邊疆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天南

指嶺南。亦泛指南方。 唐 白居易 《得潮州楊相公繼之書並詩以此寄之》詩:“詩情書意兩殷勤,來自天南瘴海濱。” 唐 周繇 《送楊環校書歸廣漢》詩:“天南行李半波濤,灘樹枝枝拂戲猱。” 唐 戴叔倫 《屯田詞》:“艱辛歷盡誰得知,望斷天南淚如雨。” 宋 楊萬里 《潮陽海岸望海》詩:“身行島北新春後,眼到天南最盡頭。”

大長

首領。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使東三省尚在,而 滿洲 大長得以兼統漢人,吾民猶勉自抑制以事之。”

骨牌用語。《紅樓夢》第四十回:“ 鴛鴦 道:‘有了一副,左邊是個大長五。’”

叩關

(1) 至關門求見

(2) 叩門

(3) 攻打關門

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 漢· 賈誼《過秦論》

(4) 指足球、冰球等運動中攻打球門

奉朝請

古代諸侯春季朝見天子叫朝,秋季朝見為請。因稱定期參加朝會為奉朝請。 漢 代退職大臣、將軍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請名義參加朝會。 晉 代以奉車、駙馬、騎三都尉為奉朝請, 南北朝 設以安置閒散官員, 隋 初罷之,另設朝請大夫、朝請郎,為文散官。《漢書·霍光傳》:“ 光 兩女壻為東西宮衛尉,昆弟諸壻外孫皆奉朝請。”《東觀漢記·鄧禹傳》:“官罷以列侯就第,位特進,奉朝請。”《梁書·沉約傳》:“﹝ 約 ﹞起家奉朝請。”《周書·魏玄傳》:“﹝ 玄 ﹞ 普泰 中,除奉朝請。”

佩印

佩掛官印。借指任命官職。 唐 王維 《既蒙宥罪旋復拜官》詩:“聞道 百城 新佩印,還來雙闕共鳴珂。” 唐 韋莊 《東陽贈別》詩:“去時此地題橋去,歸日何年佩印歸。”

通侯

秦漢時代侯爵的最高一等,又稱徹侯、列侯。

爵通侯。——《漢書·李廣蘇建傳》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高平

隆起而平坦。《詩·小雅·天保》“如山如阜” 毛 傳:“言廣厚也。高平曰陸,大陸曰阜。”

王土

天子的土地。《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鄭玄 箋:“此言王之土地廣矣。”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司空王公司禮》:“恐懼祿位高,悵望王土窄。” 元 黃溍 《送王傅朋靜江教授》詩之一:“炎風朔雪皆王土,未覺青春雨露偏。” 清 查慎行 《亢旱苦吟》之二:“陋邦亦王土,徵發當此際。”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烽煙

烽火台報警之煙

先見

預見;事前顯露發生或其性質

鄉下人對於下雪似乎更有先見

兩階

(1).宮廷的東、西階梯。主人走東階,客人走西階。《書·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乾羽於兩階。” 孔 傳:“乾,楯;羽,翳也。皆舞者所執。修闡文教,舞文舞於賓主階間,抑武事。” 唐 王維 《兵部起請露布文》:“武功則我有七德,文教則舞於兩階。”

(2).猶言君臣。《舊唐書·憲宗紀下》:“今 淮西 一道,未達朝經,擅自繼襲,肆行寇掠。將士等迫於受制,非是本心。思去三面之羅,庶遵兩階之義。”

乾羽

(1).古代舞者所執的舞具。文舞執羽,武舞執乾。《書·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乾羽於兩階。” 唐 李義府 《承華箴》:“思皇茂則,敬詢端輔。業光 啟誦 ,藝優乾羽。”

(2).指文德教化。 宋 張孝祥 《六州歌頭》詞:“乾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 清 施何牧 《效諸將》詩之三:“蠢爾西戎稽顙後,還祈乾羽格諸夷。”

意氣

(1) 志向與氣概

意氣風發

意氣揚揚。——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精神;神色

意氣自若。——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意氣之盛。——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3) 志趣

意氣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緒

意氣用事

不可當

猶言不得了。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兄弟,你女兒的掐算,靈驗得不可當。”

談兵

議論軍事;談論用兵。 宋 梅堯臣 《夜酌趙侯家》詩:“方與舊將飲,談兵燈燭前。”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文士論兵》:“其次則 沉少林 狀元、 董伯念 禮部,並有聲藝苑,亦好談兵。” 程善之 《春日雜感》詩:“十四學擊劍,十六能談兵。”

畫省

指尚書省。 漢 尚書省以胡粉塗壁,紫素界之,畫古烈士像,故別稱“畫省”。或稱“粉省”、“粉署”。 唐 岑參 《暮秋會嚴京兆後廳竹齋》詩:“盛德中朝貴,清風畫省寒。” 明 屠隆 《綵毫記·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準被著簪筆彤墀,含香畫省,起草 明光 。” 清 方文 《喜從子密之京師歸》詩之二:“一官辭畫省,三載戀 金門 。”

揚揚

(1) 凱旋地,勝利地

得意揚揚

(2) 滿足地,自覺地;得意的樣子

揚揚自得

意色揚揚。——清· 方苞《獄中雜記》

裘馬揚揚。——《聊齋志異·促織》

(3) 心情愉快的樣子

意氣揚揚。——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雄才

亦作“ 雄材 ”。1.出眾的才能。《後漢書·鄭太孔融等傳論》:“方時運之屯邅,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埶彊,則皇器自移矣。” 唐 竇庠 《酬韓愈侍郎登岳陽樓見贈》詩:“雅論冰生水,雄材刃發硎。”《三國演義》第五回:“ 溫侯 呂布 世無比,雄才四海夸英偉。” 陳毅 《吟 * 形勢》:“ * 形勢見遠略,動員羣眾賴雄才。”

(2).指才能出眾的人。 唐 杜甫 《冬到金華山觀》詩:“悲風為我起,激烈傷雄才。”

邛笮

亦作“ 邛筰 ”。 漢 時 西南夷 邛都 、 笮都 兩名的並稱。約在今 四川 西昌 、 漢源 一帶。後泛指西南邊遠地區或少數民族。 唐 楊炯 《唐恆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全 蜀 兮奧區,枕 邛 笮 兮倚 巴 渝 。” 清 陳維崧 《贈李研齋太史》詩:“故里新年棧道開,官軍已縛 邛 笮 長。” 清 陸寅 《宣德箭歌》:“已見蒲稍入 大宛 ,更聞蒟醬開 邛 筰 。”

壯心

宏大的志願;壯志

壯心不已

河湟

亦作“ 河隍 ”。 黃河 與 湟水 的並稱。亦指 河 湟 兩水之間的地區。《後漢書·西羌傳·羌無弋爰劍》:“乃度 河 湟 ,築 令居塞 。” 唐 司空圖 《河湟有感》詩:“一自 蕭關 起戰塵, 河 隍 隔斷異鄉春。”《新唐書·吐蕃傳下》:“ 湟水 出 蒙谷 ,抵 龍泉 與 河 合……故世舉謂西戎地曰 河湟 。”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 宣宗 收 燕 趙 ,復 河隍 ,力強於 憲武 矣。”隍,一本作“ 湟 ”。

烏蠻

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絶塞 烏蠻 北,孤城 白帝 邊。”《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 南詔 ……本 哀牢夷 後, 烏蠻 別種也。” 宋 陸游 《通判夔州謝政府啟》:“惟是 魚復 之故城,雖號 烏蠻 之絶塞,乃如別駕,實類閒官。”

銅柱

(1).銅製的支撐建築物的柱子。《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 栢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明 何景明 《易水行》:“手持匕首摘銅柱,事已不成空駡倨。”《新民晚報》1990.8.5:“白玉般的礎石上聳立著粗大的銅柱。”

(2).神話傳說中的天柱。《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之山 ,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3).銅製的作為邊界標誌的界樁。《後漢書·馬援傳》“嶠南悉平”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廣州記》:“ 援 到 交阯 ,立銅柱,為 漢 之極界也。” 唐 張渭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詩:“銅柱朱崖道路難, 伏波 橫海舊登壇。” 清 趙翼 《陔餘叢考·馬氏銅柱有三》:“ 馬援 所立銅柱在 林邑國 ……此 漢 時所立銅柱在 交趾 者也; 馬總 為 安南 都護,建二銅柱於 漢 故處,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時所立銅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馬希范 攻 溪州 蠻,降之,乃立銅柱為表,命學士 李皋 銘之,此 五代 時所立銅柱在 五溪 者也。”

伏波

(1). 漢 將軍名號。 西漢 路博德 、 東漢 馬援 都受封為伏波將軍。見《漢書·武帝紀》、《後漢書·馬援傳》。 南朝 宋 鮑照 《代苦熱行》:“ 戈船 榮既薄, 伏波 賞亦微。” 唐 劉長卿 《送張司直赴嶺南謁張尚書》詩:“盛府依 橫海 ,荒祠拜 伏波 。”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橫海 、 伏波 , 戈船 、 下瀨 。”

(2).謂平息變亂。 王闓運 《丁文誠誄》:“抗急疏而請使,舉偏師以伏波。”

用兵

(1) 使用兵器

立小人以教用兵

(2) 使用武力,進行戰爭

不敢造次用兵

(3) 調兵遣將,指揮戰爭

長於用兵

金馬

(1).金制的馬匹。《漢書·張騫傳》:“天子既好 宛 馬,聞之甘心,使壯士 車令 等持千金及金馬以請 宛王 貳師城 善馬……﹝ 宛王 ﹞遂不肯予 漢 使。 漢 使怒,妄言,椎金馬而去。”

(2).指 金馬門 。《文選·揚雄<解嘲>》:“ 公孫 創業於 金馬 ,驃騎發跡於 祁連 。”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 公孫弘 對策於 金馬門 。” 宋 葉適 《題費肅校書遺事》詩:“郤辭 金馬 直,歸臥 錫山 峯。” 清 黃宗羲 《與陳介眉庶常書》:“若復使之待詔 金馬 , 魏野 所謂斷送老頭皮也。”

(3).指 漢 代國家藏書之所。 漢 班固 《兩都賦》序:“內設 金馬 石渠 之署,外興樂府協律之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匡贊》:“聖上好文,書籍之盛事,自古未有…… 前漢 有 金馬 、 石渠 , 後漢 有 蘭臺 、 東觀 。”

(4).指朝廷或帝都。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詩案》:“自家 章惇 ……鼠鑽倖穴,因而位列銅螭;孤假權門,自此威行金馬。” 康有為 《和臨桂周黻卿翰林有感》:“蹉跎夢金馬,感愴泣銅駞。”

(5).借指翰林院。亦指翰林。 宋 徐鉉 《柳枝》詞:“ 金馬 詞臣賦小詩,梨園弟子唱新詞。” 明 何景明 《春雪諸翰林見過》詩之二:“置酒邀金馬,開軒對玉珂。” 清 龔自珍 《洞仙歌》:“又七載低顏軟塵紅,向 金馬 詞場,訊他榮悴。”參見“ 金馬玉堂 ”。

(6).我國 福建省 沿海 金門 、 馬祖 兩島的並稱。

彤庭

亦作“ 彤廷 ”。1. 漢 代宮廷。因以朱漆塗飾,故稱。 漢 班固 《西都賦》:“於是玄墀釦砌,玉階彤庭。”

(2).泛指皇宮。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宋 蘇軾 《次韻答滿思復》:“自甘茅屋老三間,豈意彤廷綴兩班。” 清 趙翼 《木蘭較獵》詩:“行闕嵯峨倚翠屏,名王俱入宴彤廷。”

不用

用不著,不必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飛鳶

(1).飛翔的鳶。《後漢書·馬援傳》:“仰視飛鳶砧砧墮水中。”

(2).古代的飛行器。《列子·湯問》:“夫 班輸 之雲梯, 墨翟 之飛鳶,自謂能之極也。”

毒霧

有毒的煙霧

朝來

早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西山 朝來,致有爽氣。” 元 顧德輝 《青玉案》詞:“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祖帳

古代送人遠行,在郊外路旁為餞別而設的帷帳。亦指送行的酒筵。 唐 楊炯 《祭汾陰公文》:“垂繐帷與祖帳兮,罷歌臺與舞閣。” 宋 文天祥 《贈秘書王監丞》詩:“太子師傅兩 疏氏 ,東門祖帳羅羣公。” 明 梁辰魚 《浣紗記·得赦》:“今日是端陽佳節,特具筵宴於前殿之中,更設祖帳於蛇門之外,送子歸鄉,願他日毋相忘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迨營謀既就,趣裝欲歸, 燕生 設祖帳,情義殷渥。”

東門

(1).東城門。《詩·鄭風·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漢 張衡 《東京賦》:“西阻 九阿 ,東門於 旋 。” 清 王鳴盛 《蛾術編》卷四十:“ 漢 唐 時州郡多在京師之東,士大夫遊宦於京者,出入皆取道東門。”

(2).複姓。 春秋 魯 公子遂 字 襄仲 ,居東門,號 東門襄仲 ,後因以為姓氏。 漢 有 東門雲 。

冠蓋如雲

冠,古代官吏的禮帽;蓋:車篷。形容集會時官吏士紳很多

冠蓋如雲,七相五公。——漢· 班固《西都賦》

虎頭

(1).謂頭形似虎,古時以為貴相。《東觀漢記·班超傳》:“相者曰:‘生燕頷虎頭,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南史·陳紀下·宣帝》:“ 張子煦 見而奇之,曰:‘此人虎頭,當大貴也。’” 宋 陸游 《憶昔》詩:“虎頭空有相,麟閣竟無緣。”

(2).一種屋飾。《淮南子·本經訓》“盤紆刻儼” 漢 高誘 註:“刻儼,浮首、虎頭之屬,皆屋飾也。”

(3).頭部畫有虎形的艦隻。 宋 陳師道 《和魏衍三日》之二:“虎頭魚尾不知數,朱旗一點來奔雲。” 任淵 注引 虞世基 《水土記》:“ 梁孝元 作神獸艦,頭畫虎豹,以助軍威。”

(4). 晉 代畫家 顧愷之 字。 唐 杜甫 《題玄武禪師屋壁》詩:“何年 顧虎頭 ,滿壁畫 瀛州 。”

食肉

吃肉;以肉作食物

食肉動物

新婦

稱“新娘子”

帷車

有帷幔的車子。《後漢書·列女傳·龐淯母》:“乃潛備刀兵,常帷車以候讎家。” 隋 王通 《文中子·事君》:“棺槨無飾,衣衾而舉,帷車而載,塗車芻靈,則不從五世矣。”

安足

立足,存身。《三國志·魏志·公孫瓚傳》“遣人與子書,刻期兵至,舉火為應”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 瓚 遣行人 文則 齎書告子 續 曰:‘不然,吾亡之後,天下雖廣,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

詩詞推薦

送楊鄂州職方奉詔安南原文_送楊鄂州職方奉詔安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