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門交度葉,谷口暗橫枝
岑之敬 《折楊柳》名句出處
出自南北朝岑之敬的《折楊柳》
全文:
將軍始見知,細柳繞營垂。
懸絲拂城轉,飛絮上宮吹。
塞門交度葉,谷口暗橫枝。
曲成攀折處,唯言怨別離。
參考注釋
塞門
(1).屏,影壁。《論語·八佾》:“邦君樹塞門, 管氏 亦樹塞門。” 邢昺 疏:“塞猶蔽也。《禮》:天子外屏,諸侯內屏,大夫以簾,士以帷是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你每日倚著塞門樁子使喚俺,今以後叫你聞著俺的風聲腦子疼。”
(2).閉門。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 敬通 見抵,罷歸田裡,閉關卻掃,塞門不仕。”《新唐書·食貨志二》:“每中官出,沽漿賣餅之家皆徹肆塞門。”
(3).謂門戶阻塞。形容登門之人眾多。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王彥伯 自言醫道將行,時列三四灶煮藥於庭。老少塞門而請。”
邊關。《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簡偉塞門,獻狀絳闕。旦刷 幽 燕 ,晝秣 荊 越 。” 李善 註:“塞,紫塞也。有關,故曰門。” 宋 曾鞏 《邊將》詩:“汛掃沙磧無纖埃,塞門千里常夜開。” 明 李夢陽 《送李中丞赴鎮》詩:“塞門蕭蕭風馬鳴, 長城 雪殘春草生。”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橫枝
(1).佛家語。旁支,不是傳衣缽的嫡系。《景德傳燈錄·僧璨大師》:“若從七佛至此 璨 大師,不括橫枝,凡三十七世。” 宋 蘇軾 《器之好談禪不喜游山山中筍出戲語器之可同參玉板長老作此詩》:“叢林真百丈,法嗣有橫枝。” 王文誥 輯注引 趙次公 曰“禪宇謂之法嗣,而禪家旁出,謂之橫枝。”
(2).謂無端,無緣無故。 元 關漢卿 《謝天香》第二折:“怎當那橫枝羅惹,不許隄防!”
(3).比喻是非。《盛世新聲·雙調五供養·窮客程》:“冷落孤帷誰問當,誰問當?那一日不斷腸,誰承望橫枝一萬樁?”
(4).梅花的一種。 宋 姜夔 《卜運算元·梅花八詠》詞:“緑萼更橫枝,多少梅花樣。” 夏承燾 箋校:“緑萼、橫枝皆梅別種。”
岑之敬名句,折楊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