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
郎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郎官泛稱。春秋戰國至秦有郎中,為君王侍從近官,宿衛宮廷,參與謀議,備顧問差遣。西漢依職責不同,有郎中、中郎、外郎、侍郎、議郎等,無定員,多至千餘人。皆隸部中令 (光祿勛)。諸侯王國亦置。職掌守衛皇宮殿廊門戶,出充車騎扈從,備顧問應對, 守衛陵園廟等。 其來源有任子、 貲選、軍功、入財貨等。武帝以後,察舉盛行,被舉為孝廉、明經者多通過對策為郎。因與皇帝關係密切,任職滿一定期限即可遷補內外官職,為重要選官途徑。又常奉皇帝差遣,給事於將軍幕府、尚書、黃門、九卿等官署。東漢於光祿勛下設五官、左、右中郎將署,主管諸中郎、侍郎、郎中,實為儲備官吏人才的機構,其郎官多達二千餘人。尚書、黃門等機構則設專職郎官。魏、晉以來備侍從宿衛選官的郎官制度廢除,尚書、中書、門下、秘書、著作等機構所設郎、郎中、侍郎皆為固定官職。唐、宋以後又以郎為散階官名稱,位次大夫。詳見有關各條。
官名,為諸郎官之總稱。戰國時始置,秦漢沿置,主宿衛,掌守門戶,出充車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無定員,多至千人。議郎、中郎,俸比六百石,侍郎俸比四百石,郎中俸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將,俸比二千石;郎中有車、戶、騎三將,俸比千石(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後漢書·百官志》)。《後漢書·孝順帝紀》:“除郡國耆儒九十人補郎、舍人。”魏晉除上述諸郎外,還有秘書郎等。隋六部有侍郎,為尚書之副。唐沿隋制,又置郎中、員外郎。其後歷代多沿置。文散官也稱郎,如唐朝的朝議郎、承議郎、奉議郎、通直郎、朝請郎、宣德郎、朝散郎、宣義郎、給事郎等。漢朝三國屬官也有郎。
詞語分解
- 郎的字典解釋 郎 á 對年輕男子的稱呼:大郎。郎才女貌。 對某種人的稱呼:貨郎。女郎。 舊時妻稱夫或情人:郎君。 封建時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醫醫生)。侍郎。員外郎。 姓。 郎 à 〔屎殼郎〕“蜣螂”
歷史官職推薦:招討副使
官名。見“招討使司”。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郎歷史
猜你喜歡
五體投地的歷史解釋
以兩肘兩膝及頭部著地清塘的歷史解釋
在今江西臨川市西北七御史台的歷史解釋
官署名。國家最高監察注子的歷史解釋
古酒器。用金屬或瓷製籬鷃的歷史解釋
源見榆枋之見。喻識淺貂璫史鑑的歷史解釋
書名。明張世則撰。四冠朝鎮的歷史解釋
在江西省泰和縣中部偏遺德休烈的歷史解釋
見遺德餘烈。休,美善雙山縣的歷史解釋
年置,屬奉天省洮昌道漢飛將軍的歷史解釋
指李廣威鎮邊疆,匈奴凌世韶的歷史解釋
明應天府江寧人,號蒼浙江布政使司的歷史解釋
見浙江省。相嶺的歷史解釋
指小相公嶺。在今四川烏拉喜崇阿的歷史解釋
清滿洲鑲黃旗人,字達通榆鎮的歷史解釋
在江蘇省濱海縣西南部許灣鎮的歷史解釋
即今江西金谿縣西六十朵兒只失結的歷史解釋
元末明初西寧州治今青一蹶不振的歷史解釋
漢代劉向說苑談叢一噎海事部的歷史解釋
海關組成部分之一。又李畲母的歷史解釋
畲為監察御史,常多得
相關歷史
![郎_郎介紹_歷史官職](/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