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

崆峒山怎么寫好看

崆峒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在今天津薊縣東北五里。《明史·地理志》 薊州: “東北有崆峒山。” 又 《方輿紀要》 卷11薊州: 崆峒山,“相傳問道處”。

②又名空山。在今江西贛縣南。《寰宇記》 卷108虔州縣: 崆峒山 “古名仁空山,在縣南六十里。自南康蜿蜒而來,章、貢二水夾以北馳。山麓周回幾百里,蓋州之望山也”。

③在今河南汝州西南六十里。《莊子·在宥》:“黃帝聞道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故往見之。” 《清一統志 ·汝州直隸州一》: 崆峒山,“唐 《汝州刺史盧貞碑》: 山名崆峒者有三: 一在臨洮,一在安定。而莊子述黃帝問道崆峒,遂言游襄城,登具茨,訪大騩,皆與此山接壤,則此為近是”。

④在今四川平武縣西北。《寰宇記》 卷84龍州江油縣: 崆峒山 “在州西二百五十一里。高二千五百丈,西接松州交川縣界。土人謂之崆峒山”。《方輿勝覽》 卷70龍州: 崆峒山 “在州西二百五十里,接蕃部。山谷深險。不通行人”。《清一統志 ·龍安府》:崆峒山,“ 《舊志》: 在府西北一百十里,似平涼之崆峒山,故名”。

⑤在今肅高台縣西南。《隋書·地理志》: 福祿縣有崆峒山。《元和志》 卷40福祿縣: 崆峒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黃帝西見廣成子於崆峒,漢武帝行幸雍,祠五畤,遂登崆峒,並為此山也”。

⑥在今甘肅岷縣西。《隋書·地理志》: 臨洮縣有崆峒山。《元和志》 卷39岷州溢樂縣 (今岷縣):“崆峒山,在縣西二十里。”

⑦亦作空桐山空同山。又名笄頭山、幵頭山、雞頭山、薄落山。即今寧夏南部、甘肅東南之六盤山。《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西至於空桐,登雞頭”。《正義》 引 《括地誌》: “笄頭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高縣西百里。《禹貢》 涇水所出。” 《寰宇記》引 《水經》 云: 崆峒山 “蓋大隴山之異名”。而 《明一統志》 卷35平涼府載: 崆峒山 “在府西三十里,上有問道宮”。《府志》 又謂在府西南,疑皆後人所名。


(1)古山名。又作空同山。同,又作桐。《莊子·在宥篇》:黃帝“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故往見之”;《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西至於空桐”;《封禪書》:漢武帝“至隴西,西登崆峒”。所在不一,有以下幾說:一說在今河南省虞城縣東(《左傳》哀公二十六年注、《續漢書·國志》、《莊子》陸德明釋文);一說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市西,當即今六盤山(《括地誌》、《元和郡縣誌》);一說在今甘肅省岷縣西(《隋書·地理志》、《元和郡縣誌》);一說在今甘肅省西和縣北(《寰宇通志》)。南宋岷州自今岷縣移治西和縣,故岷縣境的崆峒山也移至西和境;一說在今天津市薊縣東北(《明史·地理志》)。(2)今山名。(1)又稱空山。在江西省贛州市南。相傳晉代高僧神淵在此修行傳教。東晉馬彪《郡國志》:“山在郡南,多林木,果實食物,一郡皆資此山。”山上有十大景觀:牛眠石、玉屏峰、連雲板、寶蓮池、千僧鍋、盂缽峰、寶蓋峰、觀音閣、騰雲石、古銅佛等。據說古時有一水牛于山下吃草飲水,忽聞山上傳來木魚聲、誦經聲,緣聲尋去,徑至山頂,走入寺中,後經僧人點化,竟隨僧坐化升天,留下遺骸,化作“牛眠石”。南宋大臣文天祥游山作詩:“一水樓台繞,半空圖畫開。蜿蜒行薜荔,雀影上莓苔。碧綠人千古,青山酒一樽。晚煙看不盡,待月卻歸來。”(2)在甘肅省平涼市西。六盤山支脈。南北走向,海拔1800米以上。主峰馬鬃山,海拔2038米;其西有香山(翠屏山),海拔2123米,為全山最高峰。山勢巍峨,奇峰峭拔,林木茂盛。海拔1900米左右有東、南、西、北、中五處山頂夷平面,稱“五台”,合天台、插香台和靈龜台號稱“八台”。道教發祥地之一。漢唐以來,佛、道兩教在山上廣建寺廟道觀,清同治初年寺廟多毀於兵燹。尚存唐盤龍石柱、宋經幢、明寶塔、清康熙時建太和宮等。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詞語分解

  • 崆峒的解釋 山名,在甘肅 島名,在山東 ∶指仙山此去定教扶聖主,將軍真可倚崆峒。;;《楊家將演義》詳細解釋.山名。在今 甘肅 平涼市 西。相傳是 黃帝 問道於 廣成子 之所。也稱 空同 、 空桐 。《莊子·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新城郡

①戰國楚懷王時 前—前 置,治所在新城 今河南伊川縣西南。《戰國策·楚策一》: 城渾 “遂南交於楚,楚王果以新城為主郡。”轄境相當今河南伊川縣一帶。②三國魏黃初元年 改房陵郡置,屬荊州。治所在房陵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崆峒山歷史

相關歷史

崆峒山_崆峒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