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
大渡河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古名渽水、涐水、沫水、羊山江(陽山江)、銅河、中鎮水。在今四川西部,為岷江最大支流。源出川、青交界的果洛山,上源曰大金川,在丹巴縣納小金河後始稱大渡河。南流經瀘定、石棉、漢源、峨邊,於樂山市西納青衣江後注入岷江。《資治通鑑》:唐大和三年(829),南詔從成都大掠子女百工數萬南歸,“及大度水,嵯顛謂蜀人曰:‘此吾南境也,聽汝哭別鄉國。’眾皆慟哭,赴水死者以千計”;《宋史·字文常傳》:乾德三年(965)平蜀,太祖“取蜀輿圖觀之,畫大渡(河)為境”;《元史·世祖紀》:憲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大理“過大渡河,又經行山谷二千餘里至金沙江,乘革囊及栰以渡”;《清史稿·穆宗紀》: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國石達開至大渡河,全軍覆沒;1935年5月紅軍長征至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又北奪瀘定橋。皆此。
古稱沫水、渽水、陽山江。岷江最大支流。在四川省西部。《水經注·沫水》:“沫水出廣柔徼外,……東北青衣江水合,東入於江。”隋、唐以後稱沫水為大渡水。發源於青海省班瑪縣西北果洛山東南麓,名馬可河,東南流至則曲河口入四川省境,名麻爾柯河,經阿壩縣南部色爾古納阿曲(阿柯河)名腳木足河,經馬爾康縣,南流至金川縣可爾因納杜柯河後名大金川。在丹巴縣章谷納小金川,始稱大渡河。南流至石棉縣折向東流,到樂山市草鞋渡納青衣江後入岷江。長 1155 千米,流域面積9.2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 1570 米3/秒。上中游穿行於折多山、大雪山和夾金山、二郎山間的縱谷,沿途多峽谷,森林密布,水流湍急,全河落差 4173 米,水力資源極其豐富。下游建有龔嘴水庫和水電站。主要支流有尼日河、梭磨河、青衣江、松林河、流沙河、牛目河、西溪河、草什渣河、上魚溝等。峨邊以下可通航。唐代為劍南西川防守吐蕃、南詔重要防線。大曆十四年(779年),吐蕃與南詔合兵十萬,三道入寇,一出茂州,一出扶、文州,一出黎、雅州,右神策都將“李晟追擊於大渡河外”(《資治通鑑》)。建中四年(783年),唐與吐蕃為盟。“劍南西山大渡河東,為漢界”,“大渡水西南,為蕃界”(《舊唐書·吐蕃傳》)。太和中至鹹通初,南詔攻取嶲州南北地後,唐與南詔以大渡河為界。鹹通十四年(873年),南詔“坦綽復寇蜀,舟大渡河以濟,為(黎州)刺史黃景復擊卻之”。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曾強渡安順場渡口(石棉縣內)和搶奪瀘定橋(大渡河鐵索橋,在瀘定縣內)。
詞語分解
- 大渡河的解釋 岷江 支流。古名 渽水 ,一名 沫水 。在 四川 西南部。上游為 大金川 ,南流至 甘孜藏族自治州 丹巴 ,會 小金川 ,稱 大渡河 。至 樂山縣 會 青衣江 ,入 岷江 。全長九百餘公里。年 同治
- 河的字典解釋 河 é 水道的通稱:河道。河溝。河谷。河流。河灘。河沿。河鮮(供食用的新鮮河魚、河蝦等)。河港。河灣。河網。河運。內河。 特指中國黃河:河套。河防。 指“銀河系”:天河。河漢。 筆畫數:; 部首:氵
歷史地名推薦:乾武鐵路
東起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乾塘,西至甘肅省武威南。長千米。—年建,年交付運營。年電氣化工程開通投入運營。為包蘭、蘭新兩鐵路的聯絡線。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大渡河歷史
猜你喜歡
丁里鎮的歷史解釋
在安徽省蕭縣南部。面王子喬的歷史解釋
一作王喬。傳為春秋周寧遠將軍的歷史解釋
官名。將軍名號。三國據胡床的歷史解釋
借指賞月。宋陸游迓客七州的歷史解釋
唐置,治所在比景縣今東陵瓜的歷史解釋
西漢司馬遷撰史記蕭相石板灘鎮的歷史解釋
即今四川新都縣東南石慕容寶的歷史解釋
生卒字道祐,慕容垂子衛長君的歷史解釋
西漢河東平陽人。武帝樣磨的歷史解釋
即咽面。傅永淳的歷史解釋
明正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十六經的歷史解釋
書名。戰國黃老學派的袁世凱逼宮的歷史解釋
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張伯路的歷史解釋
東漢人。安帝永初三年鄭州市的歷史解釋
年析鄭縣城區置,屬河魯僖公的歷史解釋
生卒前僖一作釐。春秋雲龍賧的歷史解釋
地名。宋大理國時置。封諝的歷史解釋
生卒東漢人。靈帝時宦隆興府的歷史解釋
南宋隆興元年以孝宗潛茹溪的歷史解釋
俗名小溪。在今四川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