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山
①即首陽山。今河北盧龍縣東南二十五里陽山。《明一統志》卷5永平府:陽山“峰巒高聳,下多溪谷。西有李廣射虎石”。
②即今內蒙古河套西北狼山。《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使蒙恬渡河,據高闕、陽山”。《水經·河水注》:“河水又屈而東流為北河……東徑高闕南。……河水自臨河縣東徑陽山南。《漢書注》曰:陽山在河北。指此山也。”
③一名秦餘杭山。又名萬安山、白磰山。在今江蘇吳縣西北三十里。明王鏊《姑蘇志》卷8:陽山“以其背陰面陽,故曰陽”。南宋范成大《吳郡志》卷3引胡舜申《吳門忠告》曰:“吳城以乾亥山為主,陽山是也。山在城西北,屹然獨高,為眾山祖,傑立三十里之外。其餘岡阜累累,如群馬南馳,皆其支隴。”其地為越王棲禽禮葬吳王夫差之所。
④即安陽山。今江蘇無錫市西北五十里陽山。
⑤在今江蘇睢寧縣西北。《方輿紀要》卷22邳州睢寧縣:陽山在“縣西北五十里。上有五層石台,亦謂之羊山。萬曆中,潘季馴於羊山、龜山、土山相接處,創築橫堤數十里,以防大河泛濫,是也”。
⑥即今安徽無為縣西羊山。《方輿紀要》卷26無為州:陽山在“州西四十里。相傳曹操嘗屯兵于山陽”。
⑦在今河南嵩縣西南。《山海經·中次二經》:“陽山多石,無草木,陽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
⑧又作羊山。在今山東金鄉縣西北三十里。《方輿紀要》卷32金鄉縣:陽山“山多美石。葛山在其前,魚山在其右。位處眾山之陽,因名”。
⑨亦作楊山。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水經·沅水注》:“沅水又東入龍陽縣,有澹水,出漢壽縣西楊山。”《太平御覽》卷913引盛弘之《荊州記》曰:“武陵郡西有陽山。”《文選》王仲宣《贈士孫文始》詩注引《荊州圖》曰:“漢壽縣城南一百步有澹水,出縣西陽山。”
(1)古山名。(1)秦、漢時稱陰山最西的一段為陽山,即今內蒙古自治區狼山。因位於當時黃河正流(今黃河支流烏加河)之北,故名。《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三年(前214年)“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陽山、北假中”,即此。(2)在今河南省嵩縣西南。《山海經·中次二經》:“陽山多石,無草木,陽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即此。(2)今山名。又稱孔山、空山、羊山。在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湯山鎮。海拔341.9米。由石灰岩構成。明初為南京建造宮殿和陵墓的採石場。西南麓有原擬用於明孝陵後因無法搬運而棄置的巨大碑材,即已打琢成形的陽山碑材。山之東南有溫泉。
陽山字典分解
陽山的解釋 (1).山名。 秦 漢 時稱 陰山 最西的一段為“ 陽山 ”。即今 內蒙古 烏拉特後旗 的 狼山 。《史記·蒙恬列傳》:“於是渡 河 ,據 陽山 ,逶蛇而北
陽的解釋 陽 (陽) yáng 明亮。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通貫所有物質的兩大對立面之一,與“陰”相對: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二氣。 指“太陽”:陽光。陽面。陽曆。向陽。
山的解釋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