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天下之不韙

歷史字典解釋

《左傳.隱公一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韙:對,是。後以犯天下之不韙謂公然去敢幹天下人認為最大的錯事。亦作“冒天下之大不韙”。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三.正始》:“自正始以來,而大義之不明,遍於天下。如山濤者,既為邪說之魁,遂使嵇紹之賢,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顧夫邪正之說不容兩立。”

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第三顧慮蘇聯和歐洲的人民以及各國的人民反對它,它得冒天下之大不韙。”


見“冒天下之大不韙”。章炳麟《革命之道德》:“自正始以來,大義不明……遂使嵇紹之賢,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顧。”

詞語分解

  • 不韙的解釋 .不是;過錯。《左傳·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徵辭,不察有罪:犯五不韙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魏書·蕭寶夤傳》:“皇朝綿基累葉,恩均四海,自北徂南,要荒仰澤,能言革化,無思不

歷史典故推薦:不步人腳

不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比喻不因循守舊。明 李贄《又與從吾》:“蘇長公片言隻字與金玉同聲,雖千古未見其比,則以其胸中絕無俗氣,下筆不作尋常語,不步人腳故耳。” 述賓 不隨著別人的腳步走。比喻不因循守舊。明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犯天下之不韙歷史

相關歷史

犯天下之不韙_犯天下之不韙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