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天下之大不韙
歷史字典解釋
冒,冒犯,違犯;韙,(wěi偉),是,對。冒天下之大不韙,形容冒犯了人們所公認的道理。公元前712年,息國發兵進攻相鄰的鄭國,結果大敗而歸。左丘明評論說,息侯犯了五大錯誤,犯了這“五不韙”,卻去攻打別國,失敗不是必然的嗎?
【出典】:
《左傳·隱公十一年》:“君子以是知息之將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征辭,不察有罪。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例句】: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13《正始》:“如山濤者,既為邪說之魁,遂使嵇紹之賢,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顧夫邪正之說不容兩立。”
述賓 冒,冒犯,不顧。不韙,不是,過錯。冒犯天下人認定的最大的錯誤,指公然不顧公眾輿論的反對,明目張膽地幹壞事。語本《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張賢亮《小說中國》:“而我就覺得他的膽識是歷史上任何一位資產階級的或無產階級的革命家和政治家都不可比擬的,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來’,這一下子就站到了歷史的最高點。”△一般作貶義。多用於形容人的舉止行為方面。亦可反其意而用之,作褒義。→偭規越矩 明目張胆 為所欲為 ↔順天應人。 也作“犯天下之不韙”、“冒大不韙”。
詞語分解
- 大不韙的解釋 公認的不是或過錯。 清 王夫之 《讀通鑑論·漢哀帝一》:“人之能為大不韙者,非其能無所懼也,唯其能無所恥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祖不得稱皇考》:“ 李翱 述其大父事狀,題曰《皇祖實録
歷史典故推薦:直言正論
正直的言論。《漢書.夏侯勝傳》:“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苟阿意順指。議已出口,雖死不悔。”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一二:“王荊公始用事,公以直言正論折之,不能勝。” 並列 正直的言論。宋·邵伯溫《聞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冒天下之大不韙歷史
猜你喜歡
章縣的歷史解釋
西漢置,屬東平國。治戴季陶主義的歷史解釋
第一次國共合作後在國王安的歷史解釋
約明保定雄縣今屬河北過門不入的歷史解釋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許胤宗的歷史解釋
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人雕鳥盡良弓藏的歷史解釋
同鳥盡弓藏。水滸傳九孟龍符的歷史解釋
生卒孟懷玉弟。初為劉石田的歷史解釋
在今貴州貴陽市南二十懷城的歷史解釋
在今甘肅張掖市境。資元寶藏的歷史解釋
隋末唐初河南人。隋煬白音察乾鎮的歷史解釋
在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舊街的歷史解釋
今黑龍江省海林市西南理藩院各司主事的歷史解釋
官名。清代理藩院旗籍星宿江的歷史解釋
在今雲南祿豐縣西。清曾紀澤的歷史解釋
生卒清湖南湘鄉人,字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的歷史解釋
席古人席地而坐。席,鼎鑊刀鋸的歷史解釋
古代四種酷刑的刑具。峱山的歷史解釋
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城儻來之物的歷史解釋
儻來偶然意外得到的。抱木死的歷史解釋
莊子盜跖鮑焦飾行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