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司徒

司徒

官名。① 相傳殷朝為輔政大臣之一。《禮記·曲禮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鄭玄註: “此亦殷時制也。”西周三公之一。亦作“司土”。《盠方彝銘》:“用司六師王行,叄有司:司土、司馬、司工。”《周禮 ·地官》有大司徒、小司徒等官。春秋戰國置司徒,卿爵,職掌民眾教化、土地管理、徵發徒役。時又有大司徒、都司徒、御司徒、左司徒、右司徒等名。② 西漢哀帝元壽二年(前1) 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後51) 改名司徒,與太尉、司空並為三公,分掌宰相職能,秩萬石開府僚屬,有長史、諸曹掾屬、令史等屬官。本職掌民政,年終考課州郡長官,名義上分部太僕、大鴻臚、廷尉三卿,並參議大政,實際上權歸尚書,三公上下行文,受成而已。東漢末罷,改置丞相。三國魏恢復三公制,改相國為司徒,管理民政,公務繁多,一品,其府屬吏甚眾。蜀、吳則與丞相併置,無實際職權。兩晉沿魏制,與丞相通職,一般不並置。為名譽宰相,一品,亦常參錄朝政,然僅掌事務,政務仍歸尚書,加錄尚書事銜者得為真宰相。其府仍處理全國日常行政事務,考核地方官吏,督課州郡農桑,領全國名數戶口簿籍,其他公府缺公則省,唯司徒府缺公亦常置,並增設左、右長史,左西曹掾屬等僚佐。南朝或與丞相、相國並置,職掌依舊。南齊、陳丞相、相國皆為贈官,司徒則實授,或錄尚書事。宋一品,梁十八班,陳一品、萬石。北魏北齊亦一品。北魏初令州郡公文先上司徒府,後改上丞相府隋朝名義上參議大政,其位多曠,遇有典禮,以他官攝行其事,如置,則坐於尚書都省,正一品。唐朝亦為大臣加官,正一品。晚唐五代用為藩鎮加官,遂至冗濫。北宋初用為宰相、親王、使相的加官,其特拜者亦不預政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罷。遼朝為南面朝官,無實職,作為重臣、功臣加官。金朝亦置,正一品。元朝不常置。明朝廢。③ 官員俗稱。《宋史·職官八》:“太宗淳化元年 (990)令,供奉官以下不得呼‘司徒’。”④契丹 (遼) 北面官名,朝官、御帳官中皆置。原稱“惕隱” (梯里己),掌部族事務。太宗會同元年 (938)升五院部、六院部梯里己為司徒,後諸部族、屬官、諸乣中皆置。⑤ 戶部尚書的俗稱。


1、官名。周設此官,掌土地、人民、教化等。《周禮·地官·司徒》:“乃立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撫邦國。教官之屬,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又《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撫邦國。”又《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職,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國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數,以辨其貴賤老幼廢疾,凡征役之施捨,與其祭祀飲食喪紀之禁令。”

漢初稱丞相或國相,哀帝元壽二年更名大司徒。東漢初也稱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改稱司徒,為三公之一,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遜順、謙儉,養生送死之事,則議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視濯,大喪則掌奉安梓宮。凡國有大疑大事,則與太尉(大司馬)、司空二公通而論之,國有過事,則與二公通諫爭之。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後漢書·百官志》。《後漢書·鄧張徐張胡列傳·徐防傳》:“十六年,拜為司徒。延平元年,遷太尉,與太傅張禹參錄尚書事。”

其後,三國魏實行三公制,改相國為司徒,掌民政。兩晉沿襲漢魏制度,司徒與丞相同職。《晉書·職官志》:“太尉司徒司空並古官也,自漢歷魏置以為三公及晉受命迄江左,其官相承不替。”南朝沿置,《宋書·百官志上》:“宋世祖初以南郡王義宣為丞相,而司徒府如故……司徒一人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視濯,大喪安梓宮。”南齊置司徒,但不常設司徒府,領天下州郡名數、戶口簿籍,見《南齊書·百官志》。南朝梁置司徒,其職掌如宋,《隋書·百官志上》:“梁武受命之初,官班多同宋齊之舊,有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將軍、大司馬、太尉、司徒、司空……開府者置官屬,有長史……司徒則有左右二長史。”陳丞梁制,又置相國位列丞相上,但都作加官用,並非實授,而獨司徒為實授,見《隋書·百官志上》。北魏、北齊皆置司徒,開府有屬吏長史、司馬,初掌州郡所上文書,見《隋書·百官志中》。隋也置司徒,但不常設。《隋書·百官志下》:“三公參議國之大事,依後齊置府僚,無其人則缺。祭祀則太尉亞獻,司徒奉俎,司空行掃除。“唐置三公,司徒為其一。《新唐書·百官一》:“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為三公,比正一品……三公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宋存其名,但不備官。遼南北大王院分置南北院司徒,皆掌部族軍民之政;北面御帳官侍衛司有侍為司徒,掌御帳親衛事;南北護衛府有南北護衛司徒,分掌南北院護衛;王子院司徒,掌王子各帳之事;另外還有遙輦司徒、國舅司徒;北面部族官中有某部司徒;小部族置某部族司徒府。詳《遼史·百官志一、二》。金也置司徒,元不置,明朝廢。

2、對某級官員的敬稱。《宋史·職官八》:“中外文武官稱假借逾越班制……自今文武台省官及卿、監、郎中、員外並呼本官。太常博士、大理評事並不得呼‘郎中’,諸司使、諸衛將軍未領刺史者,及諸司副使不得呼‘太保’,供奉官以下不得呼‘司徒’。”

3、戶部尚書的俗稱。

司徒字典分解

司徒的解釋 (1).官名。相傳 少昊 始置, 唐 虞 因之。 周 時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漢哀帝 元壽 二年,改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

司的解釋 司 s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機。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別方向的儀器,為現在指南針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b.複姓)。司徒(a

徒的解釋 徒 t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勞無益。 只;僅僅:家徒四壁。 從事學習的人:徒弟。徒工。學徒。師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

也學習下:司染都尉【歷史官職】

官名。掌造作宮廷衣物。北魏置。見《魏書·京兆王傳》。

司徒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