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閱》古詩文

朝代:宋代,共收錄130篇詩文

阮閱古詩文大全(第6頁):

  • 郴江百詠並序紫芝亭

    和氣薰蒸庶草靈,昔年聞有紫芝生。史官不絕書祥瑞,幾欲圖形獻此名。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郴江百詠並序寒泉

    春欲為霜夏欲冰,一山寒氣逼人清。應知炎冷難同處,甘與湯泉各自生。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郴江百詠並序題春波亭

    數葉荷衣一短藜,春波亭上倚餘暉。無人會得詩中畫,憑盡闌乾又獨歸。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濡須寺

    筇杖芒鞋上小蓬,半篙春水飽帆風。兩關三寺山無數,藏在蒙蒙煙雨中。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寄徐季秉

    小窗杯酒恨匆匆,別後誰來旅夢中。寒食東風歸去後,尋盟須過蒜山東。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郴江百詠並序成仙觀

    仙去寥寥幾百春,隱大依舊在湖瀕。枝頭禽語人難會,石上騾蹤事已陳。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郴江百詠並序馬嶺

    牛山日日夕陽紅,鹿洞年年草色濃。更有當時馬行處,郴人猶指舊騾蹤。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郴江百詠並序露仙觀

    寂寞荒壇枕水邊,長沙施藥已千年。松間風露如前日,何事無人更得仙。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郴江百詠並序石城

    郴江淼淼接湘天,層壁重崖北水邊。數日東風春浪惡,漁舟不是莫愁船。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郴江百詠並序迷橋

    林花岸柳草芊芊,山下長橋跨碧川。往事茫茫無問處,不知迷俗是迷仙。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詩詞推薦

  • 趙振文傳借琉璃燈鋪寫山水人物一燭發明百巧

    葉適宋代〕古稱淨琉璃,物現我常寂。胡為自爭妍,照耀出痕跡。坐有求心客,駭目不忍看。願息終歲勞,留作袖手安。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錢清觀禾

    董嗣杲宋代〕落葉清江路,秋行適古心。井田秦法變,河海禹功深。鷗浴蒹葭影,牛眠桑柘陰。誰憐浪遊客,獨倚斷蓬吟。
  • 春晚郊行

    衛宗武宋代〕盎若陽和氣,融融滿太空。水涵春嶼碧,林鏤夕陽紅。過盡桃花雨,吹來楊柳風。韶光晚尤媚,遊興浩難窮。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好事近(秋晚)

    趙長卿宋代〕淅淅蓼花風,怪道曉來悽惻。翻見密雲拋雨,動一山秋色。從前多感為傷時,無處頓然寂。個事已寒前約,只晚陰
  • 遇元上人

    齊己唐代〕七澤過名山,相逢黃落殘。杉鬆開寺晚,泉月話心寒。祖遍諸方禮,經曾幾處看。應懷出家院,紫閣近長安。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過塗荊二山遇暗石

    梅堯臣宋代〕淮流兩山間,勢束秋漲急。聚石如伏兵,斂斂波下立。輕舟不可防,而況昧所習。暗值柂已毀,後者戒前及。同發
  • 踏雲行

    劉處玄元代〕聖道難逢,真修易遇。自然之理明今古。死生販骨幾千遭,這番了了無來去。蓬島仙鄉,亘靈無苦。朝元路上高真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峽江舟中懷徐審知

    趙蕃宋代〕峽江江上曉乘風,人語雞聲宿霧中。自入江西此差勝,有如吾子乃無同。未憐終歲數行役,可料此生長困窮。獨是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諸君和篇摩壘致師不容閉壁再繹前韻

    鄭清之宋代〕平生周伯仁,耿耿空洞腹。翛然猿鶴姿,豈辨鳩鷹目。僕射不解事,居士偶題木。種柳僅成五,樂園祗可獨。皓首
  • 春懷有寄代同行作

    賀鑄宋代〕未應一笑為千金,且解樽前綠綺琴。歸雁不將書北去,行雲長伴日西沉。楚蘭徑遠飛黃蝶,湘水簾空對綠陰。無復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拋球樂辭二首

    徐鉉唐代〕歌舞送飛球,金觥碧玉籌。管弦桃李月,簾幕鳳凰樓。一笑千場醉,浮生任白頭。灼灼傳花枝,紛紛度畫旗。不知
  • 林下

    於石宋代〕結屋萬松頂,悄無人往還。飲猿搖澗月,飛鷺點秋山。竹靜風相撓,水流雲自閒。翛然忘物我,禽語兩相關。
  • 登途懷友人

    吳融唐代〕日落野原秀,雨余雲物閒。清時正愁絕,高處正躋攀。京洛遙天外,江河戰鼓間。孤懷欲誰寄,應望塞鴻還。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
  • 真珠髻

    佚名宋代〕重重山外,苒苒流光,又是殘冬時節。小圓幽徑,池邊樓畔,翠木嫩條春別。纖蕊輕苞,粉萼染、猩猩鮮血。乍幾
  • 送修武鄭主簿糾郡梓潼兼寄王舍人八韻

    徐鉉唐代〕杖策辭清浴,驅車向梓潼。棲鸞才乍展,{左口右七}馭氣方雄。暫割趨庭戀,將伸糾郡功。詩清沖密雪,別酒愬
阮閱詩詞全集_阮閱古詩文大全_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