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鶴仙原文
捲簾人睡起。放燕子歸來,商量春事。
風光又能幾。
減芳菲、都在賣花聲里。
吟邊眼底。
被嫩綠、移紅換紫。
甚等閒、半委東風,半委小橋流水。
還是。
苔痕湔雨,竹影留雲,待晴猶未。
蘭舟靜艤。
西湖上、多少歌吹。
粉蝶兒、守定落花不去,濕重尋香兩翅。
怎知人、一點新愁,寸心萬里。
詩詞問答
問:瑞鶴仙的作者是誰?答:張樞
問:瑞鶴仙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瑞鶴仙是什麼體裁?答: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捲簾人睡醒,放燕子飛進屋中,和它們商量春天的事情。還有多少春光能讓百花吐艷露紅?將逐漸葉殘色衰的預兆都含藏在賣花聲中。可眼前的花草並不憂慮將來的處境,它們披著嫩綠的顏色,把面容變得忽紫忽紅。它們感到這只是尋常的事情,把自己的命運一半交給小溪流水,一半交給喜怒無常的東風。
苔蘚還帶著雨水沖刷過的痕跡,雲霧又在竹林中滋生,這天氣說雨不雨、說晴不晴。小船在岸邊靜靜地泊停,西湖上此刻有多少吹拉彈唱的歌聲。粉色的蝴蝶死守著落花不動,為貪尋花香它們寧可讓雙翅被雨水淋得沉重。誰能理解我心頭湧出的一點新愁,寸心之中牽掛著他萬里行程。
注釋
捲簾人:這裡指閨中人。
賣花聲:此句謂捲簾人放燕子歸家商量春天訊息。而其青春不知不覺消逝。
湔(jiān)雨:被雨沖洗。湔,洗滌。
艤(yǐ):泊舟靠岸。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摹寫春愁的作品。作者張樞,生活年代正值宋末,國家日益危殆,但張樞家道仍稱殷實,園苑歌姬相伴,生活優裕,因而其所作也僅以表現個人感觸為主 ,正如其詞集之名“寄閒”。該詞為其代表作。
起頭三句,從燕歸帶來“春”字。但作者無意敘述春色,卻代以“風光又能幾”。不涉及風雨、花信,卻用“減芳菲”的賣花聲抹去種種嬌妍,流露了心中的惆悵之情,這樣從聽覺落筆,造成了虛實相參的意境 ,使春愁漸出。春,來也遲遲,去也匆匆,吟春、看春都尚未盡興,嬌艷花兒被嫩綠的葉子取代了,轉瞬之間眾花凋零,半被東風吹散,半落溪中與水相逐。下片進一步渲染和表現春愁 。春雨綿綿,“苔痕湔雨 ,竹影留雲”,寫出春雨幽清雋秀。隨漢接“待晴猶未”一句。因雨,畫船停泊於岸邊,西湖上弦歌稍息。因雨,花間蝶兒粉濕翅重,眷戀花的余香而不去 。筆法婉轉反覆,寫景清冷淒傷,寫足連綿春雨,以寓春歸 ,而引動春愁 。諸景物已帶現愁情,最後 “怎知人 、一點新愁 ,寸心萬里”,明點“愁”字,卻從粉蝶兒守定落花 、欲留春住轉出 。“怎知”字,表明人之痴勝於物之痴,以此結情,其情無盡。
張樞這首《瑞鶴仙》除了寫春愁之外又有“傷別”的意味?“刻意傷春復傷別”是詞的傳統題材,此詞在傷春的基調上又有“怎知人、一點新愁,寸心萬里”之嘆,正是“復傷別”的況味。
南宋風雅派詞人最擅長於體物賦情,張樞雖非名家,但從此詞看,亦非等閒之輩。姜夔、吳文英的作品以深婉查渺見長,然烹煉過度,粉飾尤甚,反缺少真趣,以至落於晦澀。此詞明快、婉麗,取姜、吳之長而棄其短 。“吟邊眼底 ”,雖注重修飾,卻不顯雕琢 。“移紅換紫 ”較之“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在雅致之外,一為動態,一為“定格”;“苔痕湔雨 ,竹影留雲”則不似“ 宮粉雕痕,仙雲墮影”(吳文英《高陽台》)那樣令人難解 。雖未達到“字字刻畫,字字天然”(彭孫遹《金粟詞話》)之境,然琢煉而不失自然 ,亦足見匠心獨用。至其賦情之處,情景交融互生,有深婉流美之致。
標籤:春天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學之染人,甚於丹青。房玄齡《晉書·列傳·第五十二章》
-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子思《中庸·第十一章》
-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七律·到韶山》
- 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
-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 美之所在,雖污辱,世不能賤;惡之所在,雖高隆,世不能貴。劉安及其門客《淮南子·說山訓》
- 量大禍不在,機深禍亦深。佚名《增廣賢文·下集》
-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 曉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園中最上春。
-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戴聖《禮記·祭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