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和闐玉仿文王鼎原文
商書曾重事師古,蘇制每因俗斥今。
足四耳雙中繩墨,底銘身象效深沉。
禮型既已傳周魯,圖論何須泥旦禽。
睹器設當思作者,如傷敢異視民心。
詩詞問答
問:詠和闐玉仿文王鼎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和闐玉仿文王鼎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詠和闐玉仿文王鼎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
2. 向來蘇州玉工每得玉材相其形質競出新樣而不知其益入於俗近頗斥之此器命玉工一依西清古鑒內文王鼎式琢成形方而雙耳四足通體饕餮象在雷紋中及底鐫銘詞雲魯公作文王尊彝庶幾不違師古
參考注釋
重事
重大的事。《禮記·冠義》:“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於廟;行之於廟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韓非子·用人》:“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漢書·刑法志》:“獄,重事也。” 元 關漢卿 《緋衣夢》第三折:“今日升廳,當該司吏有甚么合僉押的文書,決斷的重事,帶上廳來。”
師古
效法古代。《書·說命下》:“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 説 攸聞。”《宋書·禮志一》:“師古而不適用, 王莽 所以身滅。”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詩:“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 清 錢謙益 《河南歸德府知府高鏘授中憲大夫制》:“學多師古,志在濟時。”
中繩
(1).符合墨線。《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韓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繩,然必先以規矩為度。”
(2).喻符合標準。《呂氏春秋·離俗》:“故布衣人臣之行,潔白清廉中繩,愈窮愈榮。”
(3).謂適度。 明 何景明 《進舟賦》:“量左右以中繩兮,察緩急之所宜。”
象效
猶仿效。《荀子·解蔽》:“故學者以聖王為師,案以聖王之制為法;法其法,以求其統類,以務象效其人。”
深沉
(1)
(2) 指聲音低沉
大提琴深沉的音調
(3) 形容程度深
暮色深沉
(4) 沉穩;不外露
深沉的微笑
(5) 幽深
閨閣深沉
既已
(1).已經。《莊子·逍遙遊》:“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晉 陸機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
(2).已經過去;已經完結。《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宋 歐陽修 《時論·塞垣》:“近世 晉高祖 建 義並門 ,得戎王為援,既已,乃以 幽 、 薊 、 山後 諸郡為 邪律 之壽。”
(3).既然已經。 宋 蘇軾 《石鼓》詩:“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既已厭惡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從新看得格外清楚起來。”
圖論
用數學方法研究“圖”的一門新興數學分支。所謂“圖”,是指由一些點及連線其中某些點的線段構成的圖形,用來表示具有某種二元關係的集合,因此它是處理離散數學模型的一種有力工具。圖論的起源可追溯到18世紀關於七橋問題的研究。20世紀中期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套用迅速發展。與運籌學、資訊理論、控制論等有密切聯繫,在科學技術和經濟學等諸多領域有廣泛套用。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作者
(1) 文章的寫作者;藝術品的創造者
(2) 創始之人
民心
人民的思想、感情、意願等
民心所向
民心稍安。——《廣東軍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