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旨加賑湖北去歲被災州縣詩以志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去歲豫齊旱,由北漸向南。

豫齊後稍救,荊襄災遂覃。

本屬魚米地,鄰省資惠沾。

而乃艱粒食,吾民其何堪。

賑恤不遺力,西蜀馳日驂。

𤼵倉更通商,庶以濟閭閻。

新正應布惠,斯邦廑危阽。

加賑首當及,十行頒諭函。

四十七州縣,次第施恩鹹。

昨聞川米至,市價略平覘。

南望興咨嗟,慰不抵深慚。

詩詞問答

問:《降旨加賑湖北去歲被災州縣詩以志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四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九

2. 上年河南山東春間被旱由北及南江南之淮徐海一帶及安徽湖北均殷望澤至六月初旬河南山東節次普

參考注釋

去歲

去年

齊後

(1).指 春秋  齊 侯。參見“ 齊後瘧 ”。亦指 春秋  齊 王后。參見“ 齊後破環 ”。

(2).即齊女。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人物異名》:“蟬曰齊後。”參見“ 齊女 ”。

本屬

謂本族的世系。《孔叢子·獨治》:“雖國君有合族之道,宗人掌其列,繼之以姓而無別,綴之以食而無殊。各隨本屬之隆殺,屬近則死為之兌,屬遠則吊之而已。”

而乃

(1).連詞。表示承接。猶然後。《史記·呂不韋列傳》:“乃往見 子楚 ,説曰:‘吾能大子之門。’ 子楚 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 漢  王充 《論衡·初稟》:“當 漢祖 斬大蛇之時,誰使斬者?豈有天道先至,而乃斬之哉?勇氣奮發,性自然也。”

(2).連詞。表示轉折或另起話題。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夫一局之弈,形算之淺,而 弈秋 之心,何嘗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見,妄抑大猷,至獨陷神於天穽之下,不以甚乎?” 宋  葉適 《始議一》:“非惟不務討伐二虜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冊以申百年之誓信。” 明  方孝孺 《豫讓》:“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損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炫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魯迅 《書信集·致許廣平》:“而乃年屆結束,南北東西;雖尺素雲能通,或下問之不易。”

粒食

(1).以穀物為食。《禮記·王制》:“北方曰 狄 ,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陳澔 集說:“西北地寒,少五穀,故有不粒食者。” 南朝  梁  沉約 《均聖論》:“嘉穀肇播,民用粒食。”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聖人者立,然後知宮居而粒食。”

(2).泛指糧食。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竊尋下民之命,粒食為本。”《太平廣記》卷十引 唐  胡璩 《譚賓錄·蘇瓌》:“今粒食踴貴,百姓不足。” 元  張宇 《送趙宜之歸》詩:“ 玉山 有嘉禾,未肯求粒食。”

何堪

(1).怎能忍受。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盧 相 邁 不食鹽醋,同列問之:‘足下不食鹽醋,何堪?’” 清  呂大器 《鎮羌道上有感》詩:“鷹眼何堪秋草枯? 姑臧 清節至今無。”

(2).豈可;哪裡能。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可。 宋  歐陽修 《筆說·峽州詩說》:“‘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若無下句,則上句何堪?既見下句,則上句頗工。” 清  潘陸 《彭澤縣》詩:“地借 陶潛 著,人思 狄相 賢。何堪尋廢縣?沙草浸寒泉。” 葉聖陶 《窮愁》:“阿母一襖,春間已敝,不與補綴,何堪著體?”

賑恤

賑濟撫恤

振恤遺孤

遺力

猶餘力。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左思 奇才,業深覃思,盡鋭於《三都》,拔萃於《詠史》,無遺力矣。”《宋史·兵志九》:“今平居無事,朝夕虐之以教閲,使無遺力以治生事,衣食殫盡,憔悴無聊,緩急安得其死力。”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後世通儒術士,竭其智數心思,考索推步,至無遺力。”

西蜀

今 四川省 。古為 蜀 地,因在西方,故稱“西蜀”。 唐  杜甫 《諸將》詩之五:“ 西蜀 地形天下險,安危須仗出羣材。” 元  揭傒斯 《雲錦溪棹歌》:“ 西蜀  錦江 那得似, 西湖 緑水更須憐。”

詩詞推薦

降旨加賑湖北去歲被災州縣詩以志事原文_降旨加賑湖北去歲被災州縣詩以志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