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難

作者:東方朔 朝代:兩漢

答客難原文

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慧型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持久,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意者尚有遺行邪?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故何也?”

東方先生喟然長息,仰而應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備。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夫蘇秦、張儀之時,周室大壞,諸侯不朝,力政爭權,相擒以兵,並為十二國,未有雌雄。得士者強,失士者亡,故說得行焉。身處尊位,珍寶充內,外有倉麋,澤及後世,子孫長享。今則不然:聖帝德流,天下震懾,諸侯賓服,連四海之外以為帶,安於覆盂;天下平均,合為一家,動發舉事,猶運之掌,賢與不肖何以異哉?遵天之道,順地之理,物無不得其所;故綏之則安,動之則苦;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淵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雖欲盡節效情,安知前後?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眾,竭精馳說,並進輻湊者,不可勝數;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戶。使蘇秦、張儀與仆並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傳曰:‘天下無害,雖有聖人,無所施才;上下和同,雖有賢者,無所立功。’故曰:時異事異。

“雖然,安可以不務修身乎哉!《詩》曰:‘鼓鍾於宮,聲聞於外。’‘鶴鳴九皋,聲聞於天’。苟能修身,何患不榮!太公體行仁義,七十有二,乃設用於文武,得信厥說。封於齊,七百歲而不絕。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學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鶺鴒,飛且鳴矣。傳曰:‘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計其功。”詩云:‘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蓋聖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則敏且廣矣。

“今世之處士,時雖不用,塊然無徒,廓然獨居;上觀許山,下察接輿;計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於予哉?若大燕之用樂毅,秦之任李斯,酈食其之下齊,說行如流,曲從如環;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內定,國家安;是遇其時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語曰:‘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筵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猶是觀之,譬由鼱鼩之襲狗,孤豚之咋虎,至則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處士,雖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適足以明其不知權變,而終惑於大道也。”

詩詞問答

問:答客難的作者是誰?答:東方朔
問:答客難寫於哪個朝代?答:兩漢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有人詰難東方朔道:“蘇秦、張儀一旦遇上萬乘之主,就能身居卿相之位,澤及後世。如今你修習先王之術,仰慕聖人之義,誦讀《詩經》.《尚書》.諸子百家的典籍,不可勝數。甚至將它們寫於竹帛上.以致唇腐齒落,爛熟於胸而不能忘懷。好學樂道的效果,是很明顯的了;自以為才智海內無雙,可謂博聞強辯了。然而盡心竭力.曠日持久地侍奉聖明的君主,結果卻是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按:韓信謝絕項羽派來的說客時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恐怕還是品德上有不足之處吧?連同胞兄弟都無處容身,這是何緣故呢?”東方朔喟然長嘆,仰面回應道:“這不是你能完全理解的啊。此一時,彼一時也,豈能一概而論呢?想那蘇秦.張儀所處的時代,周室衰微,諸侯不朝,爭權奪利,兵革相戰,兼併為十二國,難分雌雄。得士者強,失士者亡,所以遊說之風大行於世。他們身處尊位,內充珍寶,外有糧倉,澤及後世,子孫長享。如今則不然:聖主德澤流布,天下震懾,諸侯賓服。四海相連如同腰帶,天下安穩得像倒扣的痰盂。一舉一動盡在掌握,賢與不賢如何區分呢?遵天之道,順地之理,萬物皆得其所。所以撫慰他就安寧,折騰他就痛苦。尊崇他可以為將領,貶斥他可以為俘虜。提拔他可在青雲之上,抑制他則在深泉之下。任用他可為老虎,不用他則為老鼠。雖然做臣子的想盡忠效力,但又怎知道進退得宜呢?天地之大,士民眾多,竭盡全力去遊說的人就像車輪的輻條齊聚車軸一樣,多得不可勝數,被衣食所困,找不到晉身之階。即使蘇秦.張儀與我並存於當世,也當不上掌故那樣的小吏,還敢期望成為侍郎嗎?所以說時異事異呀。

雖然如此,又怎么可以不加強自身的修養呢?《詩經》上說:“室內鳴鐘,聲聞於外,鶴鳴於高地,聲聞於天。如果真能修身,何患不榮耀!姜子牙踐行仁義,七十二歲見用於文、武二王,終於得以實踐他的學說,受封於齊,七百年不絕於祀。這就是士人日夜孜孜不倦,勉力而行不敢懈怠的原因呀。就好像那鶺鴒鳥,邊飛翔邊鳴叫。《左傳》中說:上天不會因為人們害怕寒冷而使冬天消失,大地不會因為人們厭惡險峻而停止其廣大。君子不會因為小人的喧囂而改變自己的品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走正道,小人謀私利。《詩經》說:禮義上沒有過失,何必在乎人們議論呢?所以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冠冕前有玉旒,是用來遮蔽視線,絲棉塞耳,是為了減弱聽覺。視力敏銳卻有所不見,聽力靈敏卻有所不聞。揚大德,赦小過,不要對人求全責備。彎曲的再直起,但應讓他自己去得到。寬舒進而柔和,但應讓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應該讓他自己去摸索。大概聖人的教化就是如此,想要自己通過努力得到它;得到後,則會聰敏而廣大。

當今之賢士,才高無友,寂然獨居。上觀許由,下視接輿,謀似范蠡,忠類子胥。天下太平之時,與義相符,寡合少友,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您對我又有什麼可懷疑的呢?至於燕用樂毅為將,秦任李斯為相,酈食其說降齊王,遊說如流水,納諫如轉環,所欲必得,功如高山,海內穩定,國家安寧,這是他們遇上了好時勢呀。您又何必感到奇怪呢?俗話說,如果以管窺天,以瓢量海,以草撞鐘,又怎么能通曉規律.考究原理.發出音響呢?由是觀之,就像耗子襲擊狗,小豬咬老虎,只會失敗,能有什麼功效呢?現在就憑你這樣愚鈍的人來非難我,要想不受窘,那是不可能的。這足以說明不知通權達變的人終究不能明白真理呀。

注釋
蘇秦、張儀:戰國縱橫家。蘇秦主合縱,張儀主連橫。
執戟:指執戟侍從的官。
黈(音偷上聲)纊:黃色絲綿,懸于冕之兩邊。
聖人:指孔子。前所引諸語皆孔子所云。見《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許由:堯時隱士。堯讓天下,不受,隱於穎水之濱。
接輿:孔子時隱士。曾狂歌譏孔子,稱楚狂。
范蠡:越王謀臣,助勾踐滅吳後,退隱五湖
子胥:伍子胥,吳王夫差忠臣,被殺。
樂毅:燕昭王戰將,曾破齊,稱雄一時。
李斯:秦始皇時為丞相。
酈食其(音義幾):漢高祖劉邦謀臣。曾說齊王田廣歸漢,下齊七十二城。
鼱鼩(音精渠):地老鼠。
難:詰問
澤:恩澤
都:居住
修:學習
智慧型:智慧和才能
覆盂:翻轉過來放置的盂,不傾不搖。

詩文賞析

《答客難》是東方朔晚年的作品。他從二十歲負才自薦 可以為天子大臣以來近四十年間,雖然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時方外事胡、越,內興制度,國家多事,自公孫弘以下至司馬遷皆奉使方外,或為郡國守相至公卿 ,而對他,卻一直與對枚皋、郭舍人一樣, 詼啁而已 , 終不見用.因此內心幽憤難以平衡,遂作此篇,發泄牢騷, * 表志。

作品開始即虛構出一位 客 以不解之辭問難東方朔: 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數,……自以智慧型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持久,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意者尚有遺行邪·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故何也· 憤懣不平之情已經沛然而出。繼而再以 東方先生喟然長息,仰而應之 辯答,引出一大篇 發憤以表志,……淵岳其心,麟鳳其采 (《文心雕龍·雜文》)的妙文。在這部分中,作者旁徵博引,談古論今,首先以 彼一時也,此一時也 的所謂 時異事異 ,表面上看似責怪 客不知權變而終惑於大道 ,頌揚當今之 聖帝流德,天下震懾,諸侯賓服,連四海之外以為帶,安於覆盂,動猶運之掌,賢不肖何以異哉· 實際上則是在機巧地反話正說,極辛辣地諷刺漢武帝剛愎昏暗、賢愚不分,甚至還不如戰國諸侯明白 得士者強,失士者亡 的用人之道。尤其是當他嘲弄了 遵天之道,順地之理,物無不得其所 的所謂盛世之後,順勢揭露封建帝王唯我獨尊,憑個人好惡,對人才 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泉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 ,致使才士 雖欲盡節效情,安知前後· 其感情的激越、筆鋒的犀利、針砭的深刻,都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至於後面對自己的困境,表示要以 務修身 ,完善道德來求得解脫, * 之中,又流溢出封建專制制度之下多數正直的知識分子內心的無奈與悲哀。

《答客難》在藝術上成就也是很突出的。它承繼被稱為宋玉的《對楚王問》,又有重要發展創新。就漢代賦體文學而言,它既不同於以司馬相如《子虛賦》為代表的對統治者表示規諫的散體賦,也不同於正面抒發遭世不遇的騷體賦,而是以散文筆法通過反話正說、對比映照,在似是而非之中進行耐人尋味的發泄與嘲諷,名為 客難 己,實則為獨出心裁地 難 皇帝。和賈誼《吊屈原賦》以來的騷體士不遇賦相比,前者沉鬱悲慨,後者則辛辣尖刻,從而更加豐富了漢賦的藝術表現力,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以至於揚雄、班固、張衡、蔡邕, 迭相祖述 ;《解嘲》、《答賓戲》、《應間》、《釋誨》,應運而出,蔚為大觀。

《答客難》以主客問答形式,說生在漢武帝大一統時代,“賢不肖”沒有什麼區別,雖有才能也無從施展,“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揭露了統治者對人才隨意抑揚,並為自己鳴不平。此文語言疏朗,議論酣暢,劉勰稱其“托古慰志,疏而有辨”(《文心雕龍·雜文》)。揚雄的《解嘲》、班固的《答賓戲》、張衡的《應間》等,都是模仿它的作品。

標籤:懷才不遇

詩詞推薦

  • 西江月·遣興

    辛棄疾宋代〕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著 通:著)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答客難原文_答客難的賞析_古詩文
  • 月下獨酌·其三

    李白唐代〕三月鹹陽城。千花晝如錦。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醉後
    答客難原文_答客難的賞析_古詩文
  •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唐代〕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
  • 送嚴員外(一作劉長卿詩)

    李嘉祐唐代〕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君去
    答客難原文_答客難的賞析_古詩文
  • 進學解

    韓愈唐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
  • 月下獨酌四首

    李白唐代〕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
  • 古柏行

    杜甫唐代〕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雲來
  • 馬詩二十三首·其十六

    李賀唐代〕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風。
  • 贈王桂陽

    吳均南北朝〕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未見籠雲心,誰知負霜骨。弱乾可摧殘,纖莖易陵忽。何當數千尺,為君覆明月。
    答客難原文_答客難的賞析_古詩文
  • 贈郭將軍

    李白唐代〕將軍少年出武威,入掌銀台護紫微。平明拂劍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歸。愛子臨風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羅衣。疇昔
    答客難原文_答客難的賞析_古詩文
  • 秋宿湘江遇雨

    譚用之唐代〕江上陰雲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鄉思不堪悲橘柚,旅遊誰肯重王孫。漁人
    答客難原文_答客難的賞析_古詩文
  • 雜詩七首·其四

    曹植魏晉〕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
    答客難原文_答客難的賞析_古詩文
  • 游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

    魚玄機唐代〕雲峰滿目放春晴,歷歷銀鉤指下生。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
    答客難原文_答客難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

    張孝祥宋代〕湖海倦遊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雲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徙倚欄桿久
  • 紀南陵題五松山

    李白唐代〕聖達有去就,潛光愚其德。魚與龍同池,龍去魚不測。當時版築輩,豈知傅說情。一朝和殷羹,光氣為列星。伊尹
    答客難原文_答客難的賞析_古詩文
  • 已酉端午

    貝瓊元代〕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答客難原文_答客難的賞析_古詩文
  • 淇上酬薛據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詩)

    王昌齡唐代〕自從別京華,我心乃蕭索。十年守章句,萬事空寥落。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倚劍對風塵,慨然思衛霍。拂衣
  •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宋代〕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含 * 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黃金桿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漢宮
    答客難原文_答客難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和韓魏公

    蘇洵宋代〕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映金罍。不堪丞相延東閣,閒伴諸儒老曲台。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暮歸
  • 登樓賦

    王粲兩漢〕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
答客難原文_答客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