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原文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銷。
詩詞問答
問:早梅的作者是誰?答:張謂
問:早梅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早梅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張謂早梅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
人們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開放,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注釋
(1)迥(jiǒng):遠。
(2)傍:靠近。
(3)發(fā):開放。
(4)經冬:經過冬天。
(5)銷:通“消”,融化。這裡指冰雪融化。
詩文賞析
全詩即在於寫一個「早」字。寒冬剛過,百花未開,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際,為世界帶來生機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無數文人墨客踏雪尋訪,尋覓這凌寒獨放的早梅。在遠離道路的溪水橋邊,詩人終於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韻味十足,與詩人的精神心有靈犀。
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這首詠梅詩,則側重寫一個“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潔白如玉,又照應了“寒”字。寫出了早梅凌寒獨開的丰姿。第二句寫這一樹梅花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一個“迥”字,一個“傍”字,寫出了“一樹寒梅”獨開的環境。這一句承上啟下,是全詩發展必要的過渡,“溪橋”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說一樹寒梅早發的原因是由於“近水”;第四句回應首句,是詩人把寒梅疑做是經冬而未消的白雪。一個“不知”加上一個“疑是”,寫出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恍惚之境。最後定睛望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點出了。
梅與雪常常在詩人筆下結成不解之緣,如許渾《早梅》詩云:“素艷雪凝樹”,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張謂的詩句則是疑梅為雪,著意點是不同的。對寒梅花發,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詩人也都產生過類似的疑真的錯覺。宋代王安石有詩云:“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也是先疑為雪,只因暗香襲來,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謂異曲同工。而張謂此詩,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著筆,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錄覓的認識過程。並且透過表面,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讀者透過轉折交錯、首尾照應的筆法,自可領略到詩中悠然的韻味和不盡的意蘊。(左成文)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人刑者非人也,罰人者非罰也。來俊臣《羅織經·刑罰卷第十一》
- 往事思量一晌空,飛絮無情,依舊煙籠。夏完淳《一剪梅·詠柳》
-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孔子弟子《論語·里仁篇》
- 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一節》
-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 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疏賤。吳兢《貞觀政要·卷二·論任賢》
- 夫孝,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范曄《後漢書·列傳·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
-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弟子《論語·學而篇》
- 啜苦咽甘,茶也。陸羽《茶經·五之煮》
- 言則稱於湯文,行則譬於狗豨。墨子《墨子·46章 耕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