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蠅原文
營營青蠅,止於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營營青蠅,止於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營營青蠅,止於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詩詞問答
問:青蠅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青蠅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青蠅是什麼體裁?答:詩經·小雅·甫田之什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蒼蠅亂飛聲嗡嗡,飛上籬笆把身停。平和快樂的君子,不要把那讒言聽。
蒼蠅亂飛聲嗡嗡,飛上酸棗樹上停。讒人無德又無行,擾亂四方不太平。
蒼蠅亂飛聲嗡嗡,飛上榛樹枝上停。讒人無德又無行,離間我倆的感情。
注釋
青蠅:蒼蠅,比喻讒人。
營營:象聲詞,擬蒼蠅飛舞聲。
止:停下。樊:籬笆。
豈(kǎi)弟(tì):同“愷悌”,平和有禮,平易近人。
讒言:挑撥離間的壞話。
棘:酸棗樹。
罔(wǎng)極:指行為不軌,沒有標準。
交:都。亂:攪亂、破壞。
榛(zhēn):榛樹,一種灌木,果實名榛子,可食。
構:播弄、陷害,指離間。
詩文賞析
這是《小雅》中一首著名的譴責詩,諷刺統治者聽信讒言,斥責讒人害人禍國。它的鮮明特色是借物取喻形象生動,勸說斥責感情痛切。
首先,把專進讒言的人比作蒼蠅,這是十分貼切的。蒼蠅作為一種令人厭惡的昆蟲,具有追臭逐腐、散播病菌、嗡嗡亂叫等習性,而這些習性與人間專找縫隙進讒言害人者如出一轍。因此用蒼蠅來喻指進讒者,這本身已是一個極大的成功;更遑論此詩三章均以“營營青蠅”取喻起興,把它四處飛舞、不停播亂的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這三章前兩句僅以更換末一字的形式重複出現,似拙實巧,令人不由對蒼蠅產生一種揮之不去的厭惡感。“樊”“棘”“榛”三字一義,其實都指籬笆而言,但每一次變化,又不僅僅是單純的同義反覆,而是隱含了對蒼蠅見縫就叮、不棄不捨的深刻揭露。
其次,這三章詩的後兩句也逐章遞進,層層見意。第一章是規勸正人君子不要去聽信讒言,語言直白如話,是全詩的作旨。第二章列出讒言的第一個危害,那就是攪亂四鄰各國間的關係,即所謂禍國殃民。第三章指出讒言的第二個危害,那就是挑撥人際關係,使朋友知己互生嫌隙,反目成仇。而這兩種禍害,全在於“讒人罔極”,即進讒者為人處世沒有一定的準則,陽奉陰違有之,出爾反爾有之,翻雲覆雨、顛倒黑白亦有之。
所以從全詩來看,它的特點既包括取喻確切傳神,同時也包括對讒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而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使“無信讒言”的規勸和警示顯得充分有力,從而大大增強了詩的諷刺、譴責的力度。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呂不韋《呂氏春秋·紀·孟春紀》
- 羊腸白道穿雲出,雁齒紅橋亞水低。許德溥《西橋柳色》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王永彬《圍爐夜話·第十五則》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老子《老子·德經·第四十五章》
-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 為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聞,此猶捕雀而掩目,盜鐘而掩耳者吳兢《貞觀政要·卷五· * 平》
-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
- 碧窗斜月藹深暉,愁聽寒螿淚濕衣
- 一年最好,偏是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