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稽郢行成於吳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諸稽郢行成於吳原文

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越王勾踐起師逆之江。

大夫種乃獻謀曰:“夫吳之與越,唯天所授,王其無庸戰。夫申胥、華登,簡服吳國之士於甲兵,而未嘗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吾以卜之於天,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將必寬然有伯諸侯之心焉;既罷弊其民,而天奪之食,安受其燼,乃無有命矣。”

越王許諾,乃命諸稽郢行成於吳,曰:“寡君勾踐使下臣郢,不敢顯然布幣行禮,敢私告於下執事曰:‘昔者,越國見禍,得罪於天王,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句踐,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災,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今勾踐申禍無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邊陲之小怨,以重得罪於下執事?勾踐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越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勾踐請盟。一介嫡女,執箕帚以晐姓於王宮;一介嫡男,奉盤匜以隨諸御。春秋貢獻,不解於王府。天王豈辱裁之?亦征諸侯之禮也。’”

夫諺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今天王既封殖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雖四方之諸侯,則何實以事吳?敢使下臣盡辭,唯天王秉利度義焉!”

詩詞問答

問:諸稽郢行成於吳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諸稽郢行成於吳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諸稽郢行成於吳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吳王夫差出兵攻越,越王勾踐帶兵迎擊。大夫文種獻計說:“吳越誰存誰亡,只看天意如何,用不著打仗了。伍子胥和華登練出來的吳國士兵,從來沒打過敗仗,只要有一人精於射箭,就會有百人拉起弓弦練習。我們很難戰勝他啊。凡是謀劃一件事情,必須預見到成功才實行,決不可輕易拚命。君王不如保全兵力,嚴守陣地,用謙卑的言辭向吳國求和,讓吳民高興,讓吳王的野心一天天膨脹。我們可由此占卜天意,果真天棄吳國,吳人定會答應議和,不把我國放在眼裡,而放心大膽去中原爭霸。等他百姓疲憊了,再遇上天災歉收,我們穩穩噹噹去收拾殘局,吳國就失去上天的保佑了。”
  越王同意了,派諸稽郢向吳求和,說:“敝國君主勾踐,派遣小臣諸稽郢前來,不敢公然獻上玉帛,在天王駕前行禮,只好冒昧的私下向天王左右的官員說:從前,越國不幸冒犯天王,天王親自出動玉趾,本來打算滅我勾踐,又寬恕了我。天王對我越國的恩德,真是讓死人復活,讓白骨生肌,我勾踐既不敢忘記天降的災禍,又怎敢忘記天王的厚賜呢?如今我勾踐既因無德而重遭天禍,我們這些草野的鄙賤之人,又怎敢忘記天王的大德,只因邊境的小怨而耿耿於懷,以至再次得罪天王的左右呢?勾踐因此率領幾個老臣,親自承擔重罪,在邊境上叩著響頭。天王未了解下情,勃然大怒,出兵討伐。越國本來就是向天王稱臣進貢的城邑啊,天王不用鞭子驅使它,卻使您尊貴的將士們受屈,來執行討伐,更使越國不安了。因此勾踐請求盟約。今送來一個嫡生的女兒,在王宮拿著簸箕掃帚;還送來一個嫡生的兒子,捧著盤子和臉盆,隨同侍衛們服侍天王。春秋兩季,向天王的府庫進貢,決不絲毫懈怠。天王又何必御駕親征?這本是天子向諸侯徵稅之禮啊!諺語說:‘狐狸埋下它,狐狸又扒出來,所以勞而無功。’如今天王既已扶植了越國,您的明智已傳遍天下;倘又消滅它,天王豈不也是勞而無功嗎?如何使四方的諸侯信服吳國呢?因此命我下臣把話兒說清楚,請天王就利和義兩方面多加權衡吧!”

注釋
逆:迎戰。大夫種:即文種,越國大夫。庸:用。申胥:即伍子胥,封於申,故又稱申胥。華登:吳國大夫。簡服:訓練。挫:敗。決拾:射箭用具。素:預先。履:實行。授命:拚命。約辭:委婉的言辭。行成:求和。廣侈:擴張,使其生驕心。不吾足:不把我們放在心上。伯:通“霸”,稱霸。罷:通“疲”,疲勞。燼:灰燼。
諸稽郢:越國大人。幣:禮品。下執事:供役使的人。天王:對吳王夫差的尊稱。得罪:指勾踐射傷吳王之父闔閭。親趨玉趾:親勞大駕。孤:捨棄。繄:就是。邊陲:邊境。用:因此。老:老臣。頓顙:叩頭直至額觸地。屬:會集。殘伐:殺伐。鞭箠:鞭子。寇令:抵禦盜寇的命令。箕帚:畚箕、笤帚。晐姓:貢納諸姓婦子到天子之宮。槃匜:洗手臉的用具。解:同“懈”。辱:謙詞。征諸侯:向諸侯徵稅。搰:掘出。封殖:培植。這是以草木自比。刈:芟草。實:信實。秉:拿,執。度:衡量。

標籤:古文觀止

詩詞推薦

  • 報任少卿書 / 報任安書

    司馬遷兩漢〕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若望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丘明先秦〕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盪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絕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齊侯以諸
  • 報劉一丈書

    宗臣明代〕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
  • 治安策

    賈誼兩漢〕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進言者皆曰天
  • 高帝求賢詔

    班固兩漢〕蓋聞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慧型,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
  • 徐文長傳

    袁宏道明代〕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
  • 滕王閣序

    王勃唐代〕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
  • 秦楚之際月表

    司馬遷兩漢〕太史公讀秦楚之際,曰: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五年
  • 季梁諫追楚師

    左丘明先秦〕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   斗伯比言於楚子曰:“吾不得志於漢東也,
  • 梅聖俞詩集序

    歐陽修宋代〕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於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於世者,
  • 祭石曼卿文

    歐陽修宋代〕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敭,至於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於亡友曼卿之墓下,
  • 春王正月

    公羊高先秦〕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
  • 里革斷罟匡君

    佚名先秦〕宣公夏濫於泗淵,里革斷其罟而棄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蟄發,水虞於是乎講罛罶,取名魚,登川禽,而嘗之
  • 司馬季主論卜

    劉基明代〕東陵侯既廢,過司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東陵侯曰:“久臥者思起,久蟄者思啟,久懣者思嚏
  • 鄒忌諷齊王納諫

    劉向兩漢〕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
  •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宋代〕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
  • 屈原列傳

    司馬遷兩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
  • 深慮論

    方孝孺明代〕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
  • 晏子不死君難

    左丘明先秦〕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弒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
  • 送孟東野序

    韓愈唐代〕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盪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
諸稽郢行成於吳原文_諸稽郢行成於吳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