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天風吹我原文
天風吹我,墮湖山一角,果然清麗。曾是東華生小客,回首蒼茫無際。
屠狗功名,雕龍文卷,豈是平生意?!鄉親蘇小,定應笑我非計。
才見一抹斜陽,半堤香草,頓惹清愁起。
羅襪音塵何處覓,渺渺予懷孤寄。
怨去吹1~1簫,狂來說劍,兩樣銷魂味。
兩般春夢,櫓聲盪入雲水。
詩詞問答
問:湘月·天風吹我的作者是誰?答:龔自珍
問:湘月·天風吹我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湘月·天風吹我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龔自珍的名句有哪些?答:龔自珍名句大全
龔自珍湘月·天風吹我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天風浩蕩,將我吹落到這湖山之間,西湖的風景果然秀麗無匹。曾在北京渡過少年時代,此時回憶起在京華的生活,只覺得茫茫無際,感慨萬端。那點微末的功名職位,豈是我平生志向所在?要是我的老鄉蘇小小知道了,一定會笑話我生計安排失當。
在西湖游賞,只見斜陽半墜,湖堤上春草如茵,這般景色頓時惹起了我的愁思。我的理想何處可以覓得呢?徒然對著渺茫湖水寄託我的幽思。心中湧起愁思時以簫聲寄託愁怨,心中湧起狂俠之氣時則以談淪兵法來寄託豪情,這兩種情感都令人消魂。這兩種思緒都如春天的幻夢,隨著咿呀的搖櫓聲,在雲水之間消散。
注釋
①湘月:詞牌名,即“念奴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雙調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韻,一韻到底,不甚拘平仄。
②壬申:指嘉慶十七年(1812年)。
③天風:即風,風行天空,故稱。
④果然清麗:真的是美麗極了。
⑤“曾是”句:謂作者從小隨父居北京。東華:京中有東華門。這裡代指京城。生小:從小,自幼。
⑥屠狗功名:卑賤的人取得了極大的功名富貴。指漢初的樊噲。《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載樊噲屠狗為業,《後漢書》亦載中興二十八將中有屠狗者。功名:指這一年年初,作者由副榜貢生考充武英殿校錄。
⑦雕龍文卷:比喻善於修飾文辭,或刻意雕琢文字。《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載騶奭“頗采騶衍之術以紀文”,“齊人曰:談天衍,雕龍奭。”
⑧鄉親蘇小:用韓翃《送王少府歸杭州》“錢塘蘇小是鄉親”句。蘇小:即蘇小小,南齊時錢塘名妓,才貌絕世,傾動一時。錢塘即杭州,作者稱其為鄉親。
⑨堤:指西湖白堤
⑩頓惹:一下子勾起了我的清愁。
?羅襪音塵:美人的音容、腳步。用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句意,指美人步履輕逸。
?“渺渺”句:《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蘇軾《前赤壁賦》:“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渺渺:極目遠視。
?怨去 * ,狂來說劍: * 可解怨憤,說劍可寄託狂氣,兩種做法都可以使人神思飛揚。
?兩般春夢:功名與文名都如春夢。
?櫓(lǔ):撥水使船前進之具。
參考資料:
1、孫文光,彭國忠.明清詞舉要: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第206頁 2、周建忠.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下冊: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第922頁 3、龔自珍著;侯榮榮解評.龔自珍集:三晉出版社,2008:第152頁
詩文賞析
原序: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懷有賦,時予別杭州蓋十年矣
該詞作於嘉慶十七年(1812),龔自珍由副榜貢生考充武英殿校錄,在此之前他屢試科舉而不中。三月,侍其父龔麗正離京出任徽州知府。四月,陪其母到蘇州探望外祖父,並與表妹結成伉儷。其後攜新婚之妻返回故鄉杭州。
開篇就點明了上述背景,但不說重遊西湖,而是富有詩意地說成是“天風吹我”,墮落到“湖山一角”,構思新穎獨特,氣魄不同凡響。一個“吹”字也暗含了作者從遙遠的北國重歸故園的艱辛與喜悅。龔自珍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出生在浙江省仁和縣(今杭州),後隨家長期生活在京城。“曾是東華生小客”即點出了從小旅居北京的情景,“東華”,以北京紫禁城東華門指代京城。“生小”,猶言小時,“客”指旅寄客居。自珍返回故里,已是21歲,雖說少年的時光不可追尋,但新婚燕爾、又值意氣奮發之時,本應是喜悅滿懷、春風得意,卻為何發出“回首蒼茫無際”的慨嘆?此正道出了作者長期蓄積的愁苦。龔自珍出身於官宦之家,外祖父段玉裁是著名的文字學家,自小鼓勵其“努力為名儒,為名臣”,並教其“以經說字,以字說經”,然而自珍所處的嘉慶、道光時期,政治極端腐朽,專制的封建制度使得中國出現“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的消沉面貌。自珍縱抱有李白一般的“相與濟蒼生”的遠大志向,但生不逢時,又不被重用,只做了一個校勘圖書的小官吏,因而新婚的喜悅與重歸故園的激情都不能沖淡內心的苦悶。泛舟浩渺的西湖,茫茫天水間,更感自身的渺小與無為,一腔憂思只能融進“蒼茫無際”的湖光山色里。
下文接著寫出作者的憤懣。“屠狗功名,雕龍文卷,豈是平生意?”“屠狗”,典出《史記·樊噲傳》:“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喻指功名利祿。“雕龍文卷”,是指對文章的雕琢。唐李賀《南園》詩即有“尋章摘句老雕蟲”之句。此句表達了作者雖然為官為文但同時又極其蔑視功名文名的矛盾心態。自珍自小就有遠大抱負,研究“天地東西南北之學”,“慨然有經世之志”,張祖廉在《定庵先生年譜外紀》中也談到他平素與人“縱談天下事,風發泉涌,有不可一世之意”。他不僅詩文崇尚李白,更以其“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自負”的政治理想為人生目的。因而,做一個皓首窮經的書生,抑或是一個追逐世俗名利的庸碌之臣,皆非其平生所願。然而他現在只能做尋章摘句的校錄官,因此他羞對故園,構想“鄉親蘇小”這位南齊錢塘名妓蘇小小也會嘲笑他無能無為。以紅粉佳人反襯心中的豪情與愁悶,使得詞作在雄奇中又生出幾分婉麗。
下片首句“才見一抹斜陽,半堤春草”承接上片而來,將抒情的筆墨又融入到對景致的刻畫上。“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龔自珍不寫西湖盛夏“十里荷花”的熱鬧與繁華,但偏偏寫斜陽、春草,正是由於其主體心理活動的衍射與觀照所造成的。景物自身是無悲喜的,其哀樂皆由人所致。時代的黑暗,心靈的苦悶,反映在作者的眼中西湖也是一片日薄西山、慘澹蕭條的景象。但作者接下來又岔開筆墨,寫了“羅襪音塵何處覓?渺渺予懷孤寄”一句。“羅襪音塵”典出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指美人步履優美輕盈,“渺渺予懷”語出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蘇軾《前赤壁賦》也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句子,描繪了一位渺無蹤影、遠在天際的美人形象。在這裡,作者表面上寫思慕心中的戀人,實質卻是在抒寫自己的人生理想。以香草美人喻政治抱負的手法,自屈原開始已不鮮見,不過自珍借用得比較巧妙,不露痕跡,因而此句也並非岔開筆墨,實際上也是緊扣題旨的。“怨去 * ,狂來說劍,兩樣消魂味”一句,是全詞的主題句,也是龔詞中的名句。
“蕭”、“劍”是龔自珍詩詞中出現頻率極高的兩個意象。“簫”、“劍”對舉的詩句在他的創作中俯拾皆是。如《又懺心一首》:“來何洶湧須揮劍,去尚 * 可付簫。”《秋心》:“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紀夢七首》:“按劍因誰怒?尋簫思不堪。”而《醜奴兒令》詞中“沉思十五年事,才也縱橫,淚也縱橫,雙負簫心與劍名”的句子更是集中地道出了作者性格特徵中極為矛盾然而又是和諧統一的兩面。“簫”是古典詩歌中極富脂粉味的意象,充滿兒女之間的相思柔情,寄寓著綿綿的幽思與哀怨,而“劍”又是極具陽剛之氣的兵器,象徵七尺男兒的豪情壯志。一柔一剛,一張一弛,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龔自珍的思想是出入於儒俠之間的,他期盼積極入世,胸懷改革變法的宏圖遠志,但更多的時候卻又是孤獨悒鬱的,常在佛學、音樂中尋找人生的寄託。“蕭心”與“劍名”正是作者人生境遇的真實寫照,詩人曾在《漫感》一詩中訴說了這樣的心聲:“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哀婉的“簫聲”與狂放的“劍骨”也同時構成了龔詞綿麗而不消沉、豪放而不悲切的藝術風格,譚獻在《復堂日記》中因而說其詞“綿麗飛揚,意欲合周(邦彥)辛(棄疾)而一之”,可謂十分的切中肯契。
結句在激情的跌宕後,又復歸為平靜。“兩般春夢,木虜聲盪入雲水”,“兩般春夢”當指的是“屠狗功名”與“雕龍文卷”兩種人生追求,在龔自珍的眼中,它們只是過眼的煙雲,隨著槳櫓的搖曳聲搖盪進蒼茫的湖水中,作者的夢幻與愁緒也在這樣的尾聲中飄向天水之間。該詞在揮之不去的悒鬱與憂傷中結束,也暗示了作者在當時是無法尋找到符合人生理想的政治出路的。(梁慧)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人間之水污濁,在野外者清潔,俱為一水,源從天涯,或濁或清,所在之勢使之然也。王充《論衡·卷二·率性篇》
- 莫嫌舉世無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 詩成自寫紅葉,和恨寄東流。
-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 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陳繼儒《小窗幽記·集醒篇》
-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老子·德經·第四十三章》
- 歸雁橫秋,倦客思家。
-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老子《老子·德經·第三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