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八詠樓原文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詩詞問答
問:題八詠樓的作者是誰?答:李清照
問:題八詠樓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李清照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清照名句大全
李清照題八詠樓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登上八詠樓遠望逸情,放下對國事的憂愁,把它留給後人。
這裡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戰略地位足以影響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注釋
風流:指情高遠致。八詠樓:在宋婺州(今浙江金華),原名元暢樓,宋太宗至道年間更名八詠樓,與雙溪樓、極目亭同為婺州臨觀勝地。
南國:泛指中國南方。
十四州:宋兩浙路計轄二府十二州(平江、鎮江府,杭、越、湖、婺、明、 常、溫、台、處、衢、嚴、秀州),泛稱十四州(見《宋史·地理志悅》)。
詩文賞析
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李清照避難金華,投奔當時在婺州任太守的趙明誠之妹婿李擢,卜居酒坊巷陳氏第。在金華期間,李清照還曾作《武陵春》詞,感嘆輾轉漂泊、無家可歸的悲慘身世,表達對國破家亡和嫠婦生活的愁苦。又作《題八詠樓》詩,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難守,其“江山留與後人愁”之句,堪稱千古絕唱。
此樓系南朝齊隆昌元年(494),東陽郡太守、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沈約建造。峻工後沈約曾多次登樓賦詩,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有一首《登元暢樓》云:“危峰帶北阜,高頂出南岑。中有凌風謝,回望川之陰。岸險每增減,湍平互淺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臨。上有離群客,客有慕歸心。落暉映長浦,煥景燭中潯。雲生嶺作黑,日下溪半陰。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並在此基礎上又增寫了八首詩歌,稱為《八詠》詩,是當時文壇上的長篇傑作,傳為絕唱,故從唐代起,遂以詩名改元暢樓為八詠樓。北宋至道年間定今名。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擴建,將沈約的八詠詩勒於石碑。元皇慶年間(1312一1313)樓毀於火,碑亦不存。明洪武五年(1372)重造寶婪觀,八詠樓廢址建玉皇閣,後玉皇閣毀。萬曆年間(1573一1620)重建八詠樓。現存八詠樓為清嘉慶年間(1796一1820)重建,1984年大修。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 罩向金籠好羽儀,分明喉舌似君稀僧定渚《詠鸚鵡》
-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王國維《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荀子《荀子·天論》
- 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則令行如流。孫臏《孫臏兵法·奇正》
- 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 迴廊遠砌生秋草,夢魂千里青門道。
-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 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 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一時。洪應明《菜根譚·概論》
![題八詠樓原文_題八詠樓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