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原文
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詩詞問答
問:白蓮的作者是誰?答:陸龜蒙
問:白蓮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陸龜蒙的名句有哪些?答:陸龜蒙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艷花欺,白蓮花總應生長在瑤池裡。
月兒明風兒清花兒要凋謝,只有恨卻無情誰人了解你?
注釋
蘤(huā):“花”的古體字。
此花:指白蓮。端合:真應該。端,一作“真”。瑤池:傳說中的仙境,相傳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傳》有“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的話。
欲墮時:指白蓮將要凋謝的時候。
詩文賞析
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中稱蓮花為“花之君子”,說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說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並且對其作了具體介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這些描寫,形象而具體地寫出了蓮花的特點,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主要寓於對蓮花的描寫之中。《白蓮》這首詩卻不同,這首詩雖然是以“白蓮”為題,以蓮花為吟詠對象,但詩人沒有對白蓮作具體描繪,而是抓住白蓮顏色的特點,借題發揮,直述詩人自己的看法,抒發自己的感情。
詩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別艷欺”便明顯地指向人事。有不少人輕視乃至鄙棄素色的花卉,而專門喜歡那些妖艷的花朵。封建社會的上層社會也是這樣,一些樸實無華,不善於表現自己的人往往妹忽視,被埋沒,被欺凌,而一些華而不實的傢伙則往往得到封建統治者的欣賞與重用。這句詩明顯地指向了這一不合理的社會現象。詩的第二句就更明顯了,瑤池是傳說中的神仙世界,是無比高雅神聖的地方。詩人說白蓮應該在這樣的地方占據一個位置,這明顯地是在說那些有才能的人應該在人類社會上得到自已應得到的地位。這裡當然也不能排除詩人有自況的意思。可是,在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被摧殘並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使詩人感到憤怒,也使詩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詩的最後兩句,詩人塑造了在曉月清風之中即將凋謝的白蓮這一形象,讓人們注意,向人們提出了問題。這就又一次把矛頭指向了封建社會,控訴封建統治者摧殘與埋沒人才。這首詩就是這樣通過對白蓮的吟詠,揭露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合理現象,為被埋沒、被摧殘的人才鳴不平,為他們發出呼呼的。這首詩詩主要運用象徵的手法,議論與描寫結合得十分巧妙,語言也通俗易懂,概括力強。
《白蓮》一詩從“素花多蒙別艷欺”一句生髮新意;然而它並沒有黏滯於色彩的描寫,更沒有著意於形狀刻畫,而是寫出了花的精神。“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白蓮好像無情,但卻有恨,在天欲曉而殘月尚在,涼爽的晨風吹著,無人知覺的時候,這正是白蓮的花瓣將要墜落的時候。這樣的想像和描寫是既適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蓮的性格的特點,而且又很有情致和餘味的。因為有詩的感覺和想像的詩人寫詩,並不是僅僅打一個比喻,借題發揮,發一點個人的牢騷,而是對他所歌詠的對象,總是感到了詩意,感到了有動人的地方,然後才可能寫出可以打動人的真正的詩來。最後兩句,詩人從不即不離的空際著筆,把花寫得若隱若現,栩栩如生。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憶昨車聲寒易水,今朝,慷慨還過豫讓橋。
- 凡事謹守規模,必不大錯;一生但足衣食,便稱小康。王永彬《圍爐夜話·第五三則》
- 憐夜冷孀娥,相伴孤照。
- 望章台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章楶《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
- 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潘希白《大有·九日》
- 翹思慕遠人,願欲托遺音。曹植《雜詩六首·其一》
- 萬國奔騰,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黃中輔《念奴嬌·炎精中否》
- 夢入藍橋,幾點疏星映朱戶。
- 桐葉落,蓼花殘。雁聲天外寒。張淑芳《更漏子·秋》
-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