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原文
柳花飛入正行舟,臥引菱花信碧流。聞道風光滿揚子,天晴共上望鄉樓。
詩詞問答
問:行舟的作者是誰?答:李益
問:行舟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行舟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李益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益名句大全
李益行舟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陽光明媚,柳花飄飄揚揚墜在行舟之中。舟中人隨手采起菱花,任憑小舟順碧流飄轉。
望鄉樓上憑欄遠望,這滿眼風光,我卻無心賞景,只思念塞北故鄉。
注釋
引:採摘。
信:任憑。
信碧流:聽任船隻在江流中行駛。
揚子:揚子江,即今揚州至鎮江間之江流,古稱揚子江。
望鄉樓:泛指可以望遠的高樓。
詩文賞析
此詩特點在於給讀者以想像的餘地,讀後有餘味,有言外的意思和情調。
前兩句寫景。舟行揚子江中,岸上柳絮飄來,沾襟惹鬢;詩人斜臥舟中,一任菱花輕舟隨著碧綠的江流蕩漾東去。粗粗看來,儼然一幅閒情逸緻的畫面,仔細品味,方使人覺出其中自有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在。春回大地,綠柳飄絮,按說應使人心神怡悅,但對於客居異地的遊人來說,卻常常因為“又是一年春好處”而觸發久縈心懷的思鄉之念。何況,柳枝還是古人贈別的信物,柳花入懷,自然會撩惹遊子鄉思的愁緒。
如果說,詩人這種思鄉的愁緒在前兩句里表達得尚屬含蓄,不易使人體察,那么,後兩句就表露得比較明顯了。“聞道風光滿揚子”這一句是說,詩人自己思鄉心切,愁緒縈懷,沒有觀賞風景的興致,“風光滿揚子”只是聽人所道,他不想看,也不願看,因為他身處江南,神馳塞北(詩人故鄉在隴西姑臧),眼前明媚的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賞心悅目,反倒只能增其鄉思愁緒。類似這樣的情狀,我們在古代的優秀詩詞當中是常常可以見到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詞中寫到:“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同樣是聞道春光好,同樣是自身愁緒多,一個終於沒有去,一個儘管去了,但根本無心賞景。所取態度雖殊,感情表達的效果卻是同樣深切的。
既然舟行揚子江,不是為了賞景,那又為何而來呢?第四句作了回答:“天晴共上望鄉樓”。原來詩人是為登樓望鄉而來。但讀詩至此,讀者心裡不免又生出許多新的疑問:為什麼要在“風光滿揚子”的“晴天”才登樓望鄉呢?詩中沒有明說,留給讀者去想像、體會、玩味。或許是,古時別家出走多在歲寒過後,當物華又換,春光再滿時,遊子的鄉思倍切吧?或許是,風光明媚的晴天麗日,空氣清朗,登樓望鄉,可極目千里吧?所有這些,儘管沒有寫出,卻比明白形諸文字更豐富,更耐人尋味。這正是這首絕句的神到之處。
(崔閩)
詩詞推薦
菩薩蠻·玉京人去秋蕭索
耿玉真〔五代〕玉京人去秋蕭索,畫檐鵲起梧桐落。欹枕悄無言,月和殘夢圓。背燈唯暗泣,甚處砧聲急。眉黛遠山攢,芭蕉生暮
名句推薦
- 立業無論大小,總要此身做得來。王永彬《圍爐夜話·第三九則》
-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一身猶在,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黃公紹《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針線》
-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曹松《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青松》
- 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李重元《憶王孫·春詞》
-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莊子·內篇·人間世》
- 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酒醉京華。
- 花漸凋疏不耐風,畫簾垂地晚重工,墮階縈蘚舞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