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熱行原文
六月徂暑暑未徂,日車間關乘渴烏。
凌空橫驅赤道紆,毒龍噓炎入幽都。
鬱蒸豈與南州殊,芝蘭萎墮叢桂枯。
天地翕翕如洪爐,火雲輪菌光爍膚。
桃笙紈扇氣不蘇,冰盤磊硊疑有無。
行吟無心倚槁梧,青袍逼窄坐自拘。
騎馬出門漫踟躕,東遊蓬瀛覽方壺,山高谷深倦取途。
況邇聞多道暍夫,我獨何意清涼須。
嗚呼安得飛廉奉職屏翳趨,頓使和風澍雨彌八區,蒼生動地交歡呼。
詩詞問答
問:苦熱行的作者是誰?答:王立道
問:苦熱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立道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虞韻
參考注釋
六月
《詩·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國語·晉語四》:“ 秦伯 賦《六月》。” 韋昭 註:“《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業。《小雅》其詩云:‘王於出征,以匡王國。’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國。’此言 重耳 為君,必霸諸侯以匡佐天子。”後多用以指衛國定亂的正義之師。《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七·梁郊祀樂章》:“白日體無私,皇天輔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師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於是竿木羣興,風雲畢會,興六月之師,振九天之鋭。”
徂暑
(1).《詩·小雅·四月》:“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鄭玄 箋:“徂,猶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後因以稱盛暑。 晉 夏侯湛 《大暑賦》:“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無纖雲,下無微風。扶桑赩其增燌,天氣曄其南升。” 唐 盧照鄰 《七夕泛舟》詩之一:“河葭肅徂暑,江樹起初涼。” 宋 蘇軾 《和連雨獨飲》詩之二:“清風洗徂暑,連雨催豐年。” 鄭澤 《答鈍根》詩之二:“余家 金華 麓,徂暑悲分影。炎囂信兩忘,但惜長途梗。”
(2).指季夏。《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季夏亦曰徂暑。” 徐堅 註:“徂,往也,言暑始往也。”
(3).謂暑熱消逝。 唐 孫逖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詩:“徂暑迎秋薄,涼風是日飄。果林餘苦李,萍水覆甘蕉。”
日車
(1).太陽。太陽每天運行不息,故以“日車”喻之。亦指神話中太陽所乘的六龍駕的車。《莊子·徐無鬼》:“有長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游於 襄城 之野。’” 漢 李尤 《九曲歌》:“年歲晚暮時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車?” 唐 劉禹錫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二:“橋峻通星渚,樓暄近日車。”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譚滌生詩》:“ 羲和 鞭日車,欲去不得戀。”
(2).引申為時光。 唐 李賀 《感諷》詩之二:“奇俊無少年,日車何躄躄!”參見“ 日馭 ”、“ 日御 ”。
間關
象聲詞。形容宛轉的鳥鳴聲
間關鶯語。——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渴烏
(1).古代吸水用的曲筒。《後漢書·宦者傳·張讓》:“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李賢 註:“翻車,設機車以引水;渴烏,為曲筒,以氣引水上也。” 唐 李白 《天馬歌》:“尾如流星首渴烏,口噴紅光汗溝珠。”《通典·兵十》:“渴烏隔山取水,以大竹筩去節,雄雌相接,勿令漏洩,以麻漆封裹,推過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於筩尾取松樺乾草,當筩放火,火氣潛通水所,即應而上。”
(2).猶金烏。太陽。 譚作民 《噩夢》詩:“ 飛亷 馳,渴烏駛,六合惛瞢萬山紫。”
凌空
(1) 高架在空中
鐵路橋凌空架在兩山之間
(2) 從天空通過
飛機凌空而過
(3) 高升到天空,聳立空中
橫驅
縱橫馳驅。 宋 張孝祥 《念奴嬌·張仲欽提轄行邊》詞:“弓刀陌上,浄蠻煙瘴雨,朔雲邊雪。幕府橫驅三萬里,一把平安遙接。”
赤道
(1) 環繞地球的最大周徑,借指靠近地球赤道的國家
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龍。—— * 詩
(2) 天球赤道,地球赤道面和天球相交而形成的大圓
毒龍
(1).兇惡的龍。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里》:“﹝復西行﹞三日至 不可依山 ,其處甚寒,冬夏積雪。山中有池,毒龍居之。”《新五代史·唐莊宗神閔敬皇后劉氏傳》:“吾有毒龍五百,當遣一龍揭片石, 常山 之人,皆魚鱉也。”
(2).喻 * 者,惡勢力。 梁啓超 《新羅馬·隱農》:“時勢造英雄,休惱公,穿楊百步終須中。調么鳳,馴毒龍,雙肩重。” 張昭漢 《絕句十二首和先君韻》:“讀書養性兼耕種,吾道猶堪製毒龍。” 陳毅 《六國之行》詩:“百戰驅封豕,千辛製毒龍。”
(3).佛教故事。佛本身曾作大力毒龍,眾生受害。但受戒以後,忍受獵人剝皮,小蟲食身,以至身乾命終,後卒成佛。見《大智度論》卷十四。後用以比喻妄心。 唐 王維 《過香積寺》詩:“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幽都
(1).北方之地。《書·堯典》:“申命 和叔 宅朔方,曰幽都。” 孔 傳:“北稱幽,則南稱明,從可知也。都,謂所聚也。” 蔡沉 集傳:“朔方,北荒之地……日行至是,則淪於地中,萬象幽暗,故曰幽都。”《淮南子·修務訓》:“北撫幽都,南道 交趾 。” 高誘 註:“陰氣所聚,故曰幽都,今 雁門 以北是。”《漢書·揚雄傳下》:“夫天兵四臨,幽都先加,回戈邪指, 南越 相夷。” 顏師古 註:“幽都,北方,謂 匈奴 。”
(2).謂陰間都府。《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 王逸 註:“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六:“ 上清 道録 姜道元 為公叩幽都,乞神語。”
鬱蒸
氣壓低,濕度大,氣溫高
天氣鬱蒸
南州
(1).泛指南方地區。《楚辭·遠遊》:“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 姜亮夫 校註:“南州猶南土也,此當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晉書·羊祜傳》:“南州人征市日,聞 祜 喪,莫不號慟。” 清 吳偉業 《庚子八月訪同年吳有調有感賦贈》詩之四:“南州師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葉葉 《庚戌紀事》詩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紅綿花下午沉沉。”
(2).指 豫章郡 。《後漢書·徐稺傳》:“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憂,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廬前而去。眾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張養浩 《詠史詩·朱震》:“如何當日 陳蕃 榻,止為 南州 孺子 懸。”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韓子新歸中州詩以贈之》:“邑宰聞生來,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陽 。《後漢書·王常傳》:“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後會 昆陽 ,幸賴靈武,輒成斷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賢 註:“謂以廷尉行 南陽 太守。”
(5).指兩 粵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櫱山》詩:“ 南州 饒奇怪,赤縣多靈仙。” 唐 杜甫 《從人覓小胡孫許寄》詩:“人説 南州 路,山猿樹樹懸。” 仇兆鰲 注引 顧宸之 曰:“兩 粵 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縣 。即今 四川省 南川縣 。
芝蘭
芝草和蘭草皆香草名。古時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環境的美好等
芝蘭之室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翕如
(1).盛貌。《論語·八佾》:“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 何晏 集解:“翕如,盛也。”
(2).和諧貌;和順貌。 清 李漁 《閒情偶寄·演習·授曲》:“授曲之人原有深淺二意:淺者慮其冷靜,故以發越見長;深者示不參差,欲以翕如見好。” 明 方孝孺 《戴樂和之字說》:“視於其身,慈讓忠信之色睟如;視於其家,親睦信順之意翕如。”
洪爐
大火爐,比喻鍛鍊人的環境
革命的洪爐
火雲
紅雲。多指炎夏。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蕤賓五月》:“凍雨洗梅樹之中,火雲燒桂林之上。” 唐 杜甫 《貽華陽柳少府》詩:“火雲洗月露,絶壁上朝暾。” 仇兆鰲 註:“火雲,朝霞也。” 明 劉基 《過閩關》詩之九:“嶺上高秋生火雲,狂雷送雨忽紛紛。” 郭沫若 《駱駝》詩:“看呵,璀璨的火雲已在天際瀰漫。”
輪菌
(1).盤曲貌。《文選·枚乘<七發>》:“中鬱結之輪菌,根扶疏以分離。” 李善 注引 張晏 《漢書注》:“輪菌,委曲也。” 北齊 劉晝 《新論·韜光》:“故窮巖曲岫之梓傑,生於積石,穎貫青天,根鑿黃泉,分條布葉,輪菌磥硊。” 元 耶律楚材 《用張道亨韻》:“卿雲輪菌自紛郁,妖星不復侵天街。”
(2).高大貌。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爰有遐狄,鐐質輪菌。”
桃笙
桃枝竹編的竹蓆。《文選·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 劉逵 註:“桃笙,桃枝簟也, 吳 人謂簟為笙。” 宋 蘇軾 《仇池筆記·桃笙》:“ 柳子厚 詩云:‘盛時一失貴反賤,桃笙葵扇安可常。’不知桃笙為何物。偶閲《方言》: 宋 魏 之間,簟謂之笙。乃悟桃笙以桃竹為簟也。” 清 唐孫華 《夏日雜詩》之七:“竹榻當牕置,桃笙就地鋪。”參見“ 桃枝竹 ”。
紈扇
用細絹製成的團扇
冰盤
(1).盤內放置碎冰,上面擺列藕菱瓜果等食品,叫做冰盤。夏季用以解渴消暑。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一:“冰盤夏薦碧實脆,斥去不御慚其花。” 明 何大復 《苦熱行》之一:“美人冰盤薦朱李,道上行人多渴死。” 清 孫枝蔚 《古別離》詩:“別君六月中,冰盤浸碧藕。”
(2).指大的瓷盤。 宋 王安石 《書任村馬鋪》詩:“冰盤鱠美客自知,起看白水還東馳。”《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馬二先生 舉眼一看,樓中間掛著一張匹紙,上寫冰盤大的二十八個大字。”《天雨花》第九回:“內堂小酌送來臨,煖鍋一坐冰盤四,三人入位坐安身。”
(3).喻指月亮。 宋 高觀國 《齊天樂·中秋夜懷梅溪》詞:“晚雲知有關山念,澄霄卷開清霽。素景中分,冰盤正溢,何啻嬋娟千里。危欄靜倚。” 明 屠隆 《綵毫記·祖餞都門》:“羨你學克武庫,才鬱虹梁,志潔冰盤,一任浮雲舒捲。”《紅樓夢》第四八回:“ 香菱 聽了,便拿了詩找 黛玉 , 黛玉 看時,只見寫道:‘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 * 冰盤。’”
冰槃:大的瓷盤。 宋 蘇軾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詩:“青浮卵盌槐芽餅,紅點冰槃藿葉魚。”
磊硊
同“ 磊嵬 ”。亦作“磥硊”。 南朝 梁 江淹 《學梁王兔園賦》:“亦有輪囷磥硊,一枝百頃,萬葉共陰。” 南朝 梁 劉孝綽 《酬陸長史倕》詩:“山橫路似絶,徑側樹如傾,蒙籠乍一啟,磥硊無暫平。” 北齊 劉晝 《新論·韜光》:“分條布葉,輪囷磥硊。”
有無
亦作“ 有亡 ”。1.有或無。《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臣 楚國 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 李善 註:“覽於有無,謂或有所見,或復無也。” 漢 揚雄 《羽獵賦》:“馳弋乎神明之囿,覽觀乎羣臣之有亡。” 唐 賈島 《送僧》詩:“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個不難,只取牢城營文冊一查,便見有無。”
(2).指家計的豐或薄。《禮記·檀弓上》:“ 子游 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惡乎齊?’” 陸德明 釋文:“有亡……一音無。” 孔穎達 疏:“亡,無也。言各隨其家計豐薄有無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與宗族同其有亡。”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無,到天王廟去殺豬,宰羊,磔狗,獻雞,獻魚,求神保佑五穀的繁殖,六畜的興旺,兒女的長成,以及作疾病婚喪的禳解。”
(3).指有餘與不足。《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孫星衍 疏:“有為有餘,無為不足也。”按,《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韓愈 《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墟里通有無,垣牆任摧倒。”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的向深山中村莊走去,同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韓愈 《處士盧君墓志銘》:“其弟 渾 ,以家有無,葬以車一乘於 龍門山 先人兆。” 宋 曾鞏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其喪父也,以家之有無葬,故葬不緩。”
(5).古代哲學範疇。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實有”等義;無,指事物的不存在,有“無形、無名、虛無”等義。《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幾神之區;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無之域:並獨步當時,流聲後代。”
行吟
邊行走邊吟唱
屈原至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無心
(1)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槁梧
(1).《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 陸德明 釋文引 崔譔 曰:“據琴而睡也。” 成玄英 疏:“夾膝幾也。”後人詩文中或以指幾,或以指琴。 宋 王安石 《示公佐》詩:“各據槁梧同不寐,偶然聞雨落階除。”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望雖小陋,顧亦留獨弦於槁梧,仰孤星於秋昊也。”
(2).引申指知音。 陳三立 《園夜和答姚叔節陶賓南》:“噤吟已了 秦 庭客,《橘頌》終傷 楚 些魂,莫面雲山篤行李,鴻濛原有槁梧存。”
(3).枯老的梧桐樹。 宋 葉適 《祭中洲處士李公文》:“ 蘄春 山城, 中洲 水宅,槁梧其陰,釣石不泐。”
青袍
(1).青色的袍子。《古詩》:“青袍似春草,長條隨風舒。” 南朝 梁 何遜 《與蘇九德別》詩:“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團扇。” 唐 杜甫 《渡江》詩:“渚花張素錦,汀草亂青袍。”
(2).比喻包圍在樹幹上的苔蘚。 元 明本 《苔梅》詩:“玉堂試看青袍客,莫忘 江 南有白衣。”按,苔梅,謂枝幹上生有苔蘚之梅。
(3).學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學子。 唐 許渾 《酬殷堯藩》:“莫怪青袍選, 長安 隱舊春。” 清 唐孫華 《浙闈撤棘後聞以銓曹公事連染左官》詩之二:“較比 翟公 添氣色,青袍日日到門來。”參見“ 青衿 ”。
(4). 漢 以後賤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賤者之服。 唐 杜甫 《徒步歸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 仇兆鰲 註:“公往行在,麻鞋謁帝,有青袍而無朝服。”《宣和遺事》後集:“ 粘罕 令左右將青袍迫二帝易服。”
(5).借指寒士。 唐 李商隱 《淚》詩:“朝來 灞水橋 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劉學鍇 等集解引 陳帆 曰:“然自我言之,豈 灞水橋 邊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貴客,窮途飲恨,尤極可悲而可涕乎?”
(6). 唐 貞觀 三年,規定八品、九品官服青色, 顯慶 元年,規定深青為八品之服,淺青為九品之服。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此時亦得辭漁樵,青袍裹身荷聖朝。”按,此處“青袍”指縣尉之服。
(7).泛指品位低級的官吏。 元 柳貫 《太子受冊禮成赴西內朝賀退歸書事》詩:“青袍最困微班忝,親向前星挹斗杓。”
(8).借指出仕。 宋 林逋 《寄祝長官坦》詩:“深心賴黃卷,垂老愧青袍。”
(9). 唐 時幕府官居六品,六品服深綠,故稱。 唐 杜甫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黃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鰲 註:“《唐志》尚書員外郎,從六品。 上元 元年制,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緑。 朱 註:‘公時已賜緋,而雲青袍者,以在幕府故耳。舊注謂青袍九品服,誤矣。’”
逼窄
猶狹窄。 宋 蘇軾 《灩澦堆賦》:“忽峽口之逼窄兮,納萬頃於一盃。” 郭沫若 《沸羹集·序我的詩》:“河從上游很逼窄的山谷衝破出來,初次達到比較寬的天地。”
狹隘,不寬敞。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京師住宅既偪窄,市上又多糞穢。” 清 戴名世 《己卯行書小題序》:“或為單辭隻字,偪窄崎嶇,法有所難施。” 清 黃子云 《舟行望南韶諸山》詩:“出關青不斷,天地日偪窄。”
自拘
(1).拘囚自己。《左傳·宣公四年》:“君,天也。天可逃乎?遂歸復命,而自拘於司敗。”《韓詩外傳》卷二:“ 晉文公 使 李離 為理,過聽 * ,自拘於廷,請死於君。”《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其後 吳 令 孟宗 喪母奔赴,已而自拘於 武昌 以聽刑。”
(2).束縛自己;局限自己。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 金 元好問 《閒閒公墓銘》:“大概公之文,出於義理之學,故長於辨析,極所欲言而止,不以繩墨自拘。”
騎馬
(1)
(2) 為騎馬時使用而設計的
騎馬外衣
(3) 騎在馬背上
騎馬傳道士
出門
(1) 離家外出或遠行
(2) 〈方〉∶出嫁
踟躕
(1) 徘徊;心中猶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搔首踟躕。——《詩·邶風·靜女》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漢樂府《陌上桑》
踟躕不知所措
(2) 也作“踟躇”
蓬瀛
蓬萊 和 瀛洲 。神山名,相傳為仙人所居之處。亦泛指仙境。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得道之士﹞或委華駟而轡蛟龍,或棄神州而宅 蓬 瀛 。” 唐 許敬宗 《游清都觀尋沉道士得清字》詩:“幽人蹈 箕 潁 ,方士訪 蓬 瀛 。” 明 唐順之 《送王侍讀赴南都》詩:“此去 周南 異留滯,看君到處即 蓬 瀛 。”
方壺
(1).腹圓口方的壺。古代禮器的一種。《儀禮·燕禮》:“司宮尊於東楹之西,兩方壺。” 鄭玄 註:“尊方壺,為卿大夫士也。” 賈公彥 疏:“以其燕總有卿大夫士,又別有公尊瓦大兩,故知方尊為此人也。”《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國子執壺漿” 漢 何休 註:“壺,禮器。腹方口圓曰壺,反之曰方壺。”
(2).傳說中神山名。一名 方丈 。《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 殷敬順 釋文:“一曰 方丈 。” 漢 班固 《西都賦》:“濫 瀛洲 與 方壺 , 蓬萊 起乎中央。” 宋 辛棄疾 《滿江紅·題冷泉亭》詞:“是當年、玉斧削 方壺 ,無人識。” 清 金農 《龍涎香二首寄吳秀才焯厲孝廉鶚》詩之二:“ 方壺 島客渺難逢,一餅淒涼話故宮。”
取途
選取經由的道路。 明 袁宏道 《三教圖引》:“譬如往京師,東人往,南人往,西人亦往,其取途雖異,而至京師則同也。”
何意
(1).為什麼,何故。 宋玉 《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聞聲仍打 逡 , 范 喚問:‘何意打我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
(2).豈料;不意。《後漢書·申屠蟠傳》:“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拘教樂貴之徒邪?’”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並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閒,死喪略盡。”《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氣薰熾,毒手摧殘。” 清 顧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清涼
涼而使人清爽的
清涼的夜風吹拂著
嗚呼
(1) 對不幸的事表示嘆息、悲痛等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2) 指人喪命
嗚呼哀戰
飛廉
(1). 商紂 的諛臣。《孟子·滕文公下》:“驅 飛廉 於海隅而戮之。” 趙岐 註:“ 飛廉 , 紂 諛臣。” 明 康浚川 《新水令·送康對山太史歸田》套曲:“卻怎生 飛廉 諂佞偏榮富?” 章炳麟 《讀郭象論嵇紹文》:“藉令 紹 為世臣,與其君無鋒芒小怨,其死特比肩於 飛廉 ,賢不足卲。”
(2).風神。一說能致風的神禽名。《楚辭·離騷》:“前 望舒 使先驅兮,後 飛廉 使奔屬。” 王逸 註:“ 飛廉 ,風伯也。” 洪興祖 補註:“《呂氏春秋》曰:‘風師曰 飛廉 。’ 應劭 曰:‘ 飛廉 ,神禽,能致風氣。’” 元 薩都剌 《中秋月夜泛舟於金陵石頭城》詩:“ 秦淮 流水西復東,倒涵天影磨青銅。 飛廉 掃空出海月,明珠飛入琉璃宮。” 清 吳偉業 《八風詩·東北風》:“ 飛廉 熛怒向人間, 徐福 求仙恨未還。”
(3).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名。《淮南子·俶真訓》:“騎飛廉而從敦圄。” 高誘 註:“飛廉,獸名,長毛有翼。”
(4).宮觀名。《三輔黃圖·觀》:“ 飛廉觀 在 上林 , 武帝 元封 二年作。 飛廉 ,神禽能致風氣者,身似鹿,頭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 武帝 命以銅鑄置觀上,因以為名。”《後漢書·馮衍傳下》:“陵 飛廉 而太息,登 平陽 而懷傷。”
奉職
謂奉行職事。《史記·循吏列傳序》:“奉職循理,亦可以為治,何必威嚴哉?”《東觀漢記·周榮傳》:“﹝ 榮 ﹞盡心奉職,夙夜不怠。” 明 王瓊 《雙溪雜記》:“皆不責問 陸完 等奉職不效之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關於停戰的清方檔案·袁世凱等奏摺》:“臣等奉職無狀,政策不能取信於民,撫衷慚懼,罔知所措。”
屏翳
古代傳說中的神名。(1)指雲神。《楚辭·九歌·雲中君》 漢 王逸 註:“雲神, 豐隆 也,一曰 屏翳 。”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宴諸將祈晴感應靈寶齋詞》:“羣山曉碧,天高而 屏翳 收雲;六合風清,日迫而 羲和 弄轡。”(2)指雨師。《山海經·海外東經》“雨師妾在其北” 晉 郭璞 註:“雨師,謂 屏翳 也。”《文選·陸機〈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之一》:“ 望舒 離金虎, 屏翳 吐重陰。”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屏翳 ,雨師名也。” 唐 張說 《喜雨賦》:“ 屏翳 慙其廢職, 祝融 悔其遷怒。”(3)指雷師。《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時若薆薆將混濁兮,召 屏翳 誅風伯而刑雨師。” 張守節 正義引 韋昭 曰:“雷師也。” 明 夏完淳 《觀濤》詩:“雷鼓填填 屏翳 怒,海女霓旌乍有無。”(4)指風師。《文選·曹植〈洛神賦〉》:“ 屏翳 收風, 川後 靜波。” 呂向 註:“ 屏翳 ,風師也。” 清 鈕琇 《觚賸·景龍觀鍾銘》:“ 飛廉 扇炭, 屏翳 營罏。”
和風
(1) 風速為每小時13至18里的風
(2) 溫和的風
和風拂面
澍雨
(1).大雨;暴雨。《尚書大傳》卷四:“久矣,天之無烈風澍雨。” 鄭玄 註:“暴雨也。”《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傳》:“三月,京師旱,至五月朔,太后幸 洛陽 寺……行未還宮,澍雨大降。”《宋書·范泰傳》:“﹝ 范泰 ﹞表賀元正,並陳旱災,曰…… 漢 東海 枉殺孝婦,亢旱三年,及祭其墓,澍雨立降,歲以有年。”
(2).時雨。 宋 王禹偁 《謝降御札表》:“若歲大旱,多慙 傅説 之才,謂天蓋高,必聽 湯王 之禱,未蒙冊免,尤愧搢紳,而又誨以政刑,敢不勤於夙夜,少助憂心之意,庶成澍雨之期。”
(3).比喻恩澤。《清史稿·高宗紀一》:“以御門聽政,澍雨優渥,賜執事諸臣紗疋有差。”
八區
(1).八方;天下。《漢書·揚雄傳下》:“天下之士,雷動雲合,魚鱗雜襲,鹹營於八區。” 顏師古 註:“八區,八方也。”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四:“悠悠百世後,英名擅八區。” 宋 王安石 《寓言》詩之十一:“行失幾席間,惡名滿八區。”
(2).指 漢 代的八宮院。《漢書·外戚傳·孝成班倢伃》“為倢伃,居 增成舍 ” 唐 顏師古 註:“後宮有八區, 增成 第三也。”按,八區為 昭陽 、 飛翔 、 增成 、 合驩 、 蘭林 、 披香 、 鳳凰 、 鴛鸞 。見 漢 張衡 《西京賦》。
(3).泛指宮院。 南朝 梁簡文帝 《與蕭臨川書》:“八區內侍,厭直御史之廬。”
生動
具有活力能使人感動的
給孩子們看的書要寫得生動
在準確之外,還要求文章寫得生動。——《義理、考據和辭章》
歡呼
歡樂地喊叫
他作為英雄而受到歡呼
這場戰爭尚未正式結束,民眾已在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