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園二首原文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詩詞問答
問:沈園二首的作者是誰?答:陸游
問:沈園二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沈園二首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陸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陸游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斜陽下城牆上的畫角聲仿佛也在哀痛,沈園已經不是原來的池閣亭台。
那座令人傷心的橋下春水依然碧綠,當年我曾在這裡見到她美麗的身影。
離她香消玉殞已過去四十多年,沈園柳樹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綿。
我眼看著要化作會稽山中的一抔黃土,仍然來此憑弔遺蹤而淚落潸然。
注釋
沈園:即沈氏園,故址在今浙江紹興禹跡寺南。
斜陽:偏西的太陽。
畫角:塗有色彩的軍樂器,發聲悽厲哀怨。
驚鴻: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句“翩若驚鴻”,以喻美人體態之輕盈。這裡指唐琬。
“夢斷”句:作者在禹跡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其後不久,唐琬鬱郁而死。作此詩時距那次會面四十四年,這裡的“四十”是舉其成數。香消,指唐琬亡故。
不吹綿:柳絮不飛。
行:即將。
稽(jī)山:即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東南。
吊:憑弔。
泫(xuàn)然:流淚貌。
詩文賞析
這是陸游七十五歲時重遊沈園(紹興)寫下的詩。
他三十一歲時曾在沈園與被專制家長拆散的原妻唐琬偶爾相遇,作《釵頭鳳》題壁以記其苦思深恨,豈料這一面竟成永訣。晚年陸游多次到沈園悼亡,這兩首是他的悼亡詩中最為深婉動人者。
詩的開頭以斜陽和彩繪的管樂器畫角,把人帶進了一種悲哀的世界情調中。他到沈園去尋找曾經留有芳蹤的舊池台,但是連池台都不可辨認,要喚起對芳蹤的回憶或幻覺,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橋是傷心的橋,只有看到橋下綠水,才多少感到這次來的時節也是春天。因為這橋下水,曾經照見像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說這番沈園游的潛意識,是尋找青春幻覺,尋找到的是美的瞬間性。
承接著第一首“驚鴻照影”的幻覺,第二首追問著鴻影今何在。
“香消玉殞”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詞,唐琬離開人世已經四十餘年了,尋夢、或尋找幻覺之舉已成了生者與死者的精神對話。在生死對話中,詩人產生天荒地老、人也蒼老的感覺,就連那些曾經點綴滿城春色的沈園楊柳,也蒼老得不再逢春開花飛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這把老骨頭,年過古稀,也即將化作會稽山(在今紹興)的泥土,但是割不斷的一線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來到沈園尋找遺蹤,泫然落淚。
梁啓超讀陸游那些悲壯激昂的愛國詩章時,曾稱他為“亘古男兒一放翁”,豈料沈園詩篇又展示了這位亘古男兒也知兒女情長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愛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復一年地體驗生命的青春,並且至老不渝。如果說《釵頭鳳》詞在吟味稍縱即逝的相遇時,還未忘昔日山盟海誓,還有珍藏心頭的錦書,隱約地發散著生命的熱力的話,那么這裡在體驗驚鴻照影的虛無飄渺時,已感受到香消為土、柳老無綿的生命極限了。在生命限處,愛在申辯自己的永恆價值,這是《沈園》二首留給後人的思考。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孝悌有聞,人倫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魏徵《隋書·帝紀·卷三》
-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陳繼儒《小窗幽記·集醒篇》
- 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 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沙游女。
-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
-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二十節》
- 守身必謹嚴,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王永彬《圍爐夜話·第九八則》
- 樂殊貴賤,禮別尊卑。周興嗣《千字文·全文》
-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李白《清溪行 / 宣州清溪》
- 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左丘明《左傳·隱公·隱公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