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二首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贈別二首原文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詩詞問答

問:贈別二首的作者是誰?答:杜牧
問:贈別二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贈別二首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杜牧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牧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捲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象無情;只覺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聲。
案頭蠟燭有心它還依依惜別;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注釋
⑴娉娉裊裊:形容女子體態輕盈美好。十三餘:言其年齡。
⑵豆蔻:據《本草》載,豆蔻花生於葉間,南人取其未大開者,謂之含胎花,常以比喻處女。
⑶“春風二句”:說繁華的揚州城中,十里長街上有多少歌樓舞榭,珠簾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麗,但都不如這位少女美麗動人。
⑷“多情”一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
⑸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詩文賞析

這是詩人與所愛的妓女的兩首離別詩。能將自己的放浪行為袒露出來,表現了詩人的真誠直率。

第一首詩是詩人贈別一位相好的歌妓的,從同題另一首(“多情卻似總無情”)看,彼此感情相當深摯。不過那一首詩重在“惜別”,這一首卻重在讚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別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裊裊”是身姿輕盈美好的樣子,“十三餘”則是女子的芳齡。七個字中既無一個人稱,也不沾一個名詞,卻能給讀者完整、鮮明生動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麗的倩影。其效果不下於“翩若驚鴻,宛若游龍;榮耀秋菊,華茂春松”(曹植《洛神賦》)那樣具體的描寫。全詩正面描述女子美麗的只這一句。就這一句還避實就虛,其造句真算得空靈入妙。第二句不再寫女子,轉而寫春花,是將花比女子。“豆蔻”產於南方,其花成穗時,嫩葉卷之而生,穗頭深紅,葉漸展開,花漸放出,顏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來比喻處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這種“含胎花”,用來比喻“十三餘”的小歌女,是形象優美而又貼切的。而花在枝“梢頭”,隨風顫裊者,當尤為可愛。所以“豆蔻梢頭”又暗自照應了“娉娉裊裊”四字。這裡的比喻不僅語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來,寫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艷,說它新穎獨到是不過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傾國傾城”之類比喻形容,在這樣的詩句面前都會黯然失色。而杜牧寫到這裡,似乎還是一個開始,他的才情尚未發揮盡致。

當時詩人正要離開揚州,“贈別”的對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結識的一位揚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寫到“揚州路”。唐代的揚州經濟文化繁榮,時有“揚一益(成都)二”之稱。“春風”句意興酣暢,渲染出大都會富麗豪華氣派,使人如睹十里長街,車水馬龍,花枝招展。這裡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雲。“珠簾”是歌樓房櫳設定,“卷上珠簾”則看得見“高樓紅袖”。而揚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簾,所有簾下不知有多少紅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簾總不如”。不如誰,誰不如,詩中都未明說,含吐不露。這裡“卷上珠簾”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總不如”的結論更形象,更有說服力;而且將揚州珠光寶氣的繁華氣象一併傳出。詩用壓低揚州所有美人來突出一人之美,有眾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詩話》云:“書生作文,務強此而弱彼,謂之‘尊題’。”杜牧此處的修辭就是“尊題格”。但由於前兩句美妙的比喻,這裡“強此弱彼”的寫法顯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詩,從意中人寫到花,從花寫到春城鬧市,從鬧市寫到美人,最後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揮灑自如,遊刃有餘,真俊爽輕利之至。別情人不用一個“你(君、卿)”字;讚美人不用一個“女”字;甚至沒有一個“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盡得風流”。語言空靈清妙,貴有個性。

第二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

齊、梁之際的江淹曾經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但這種感情的表現,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多情卻似總無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著筆,著一“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 * 彩。詩人愛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覺得,無論用怎樣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現出內心的多情。別筵上,悽然相對,象是彼此無情似的。越是多情,越顯得無情,這種情人離別時最真切的感受,詩人把它寫出來了。“唯覺樽前笑不成”,要寫離別的悲苦,他又從“笑”字入手。一個“唯”字表明,詩人是多么想面對情人,舉樽道別,強顏歡笑,使所愛歡欣。但因為感傷離別,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想笑是由於“多情”,“笑不成”是由於太多情,不忍離別而事與願違。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態描寫,把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有情味。

題為“贈別”,當然是要表現人的惜別之情。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詩人帶著極度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世界,於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帶上了感傷色彩。這就是劉勰所說的:“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物色》)。“蠟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的眼裡燭芯卻變成了“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在詩人的眼裡,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的離別而傷心了。“替人垂淚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到天明”又點出了告別宴飲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

詩人用精煉流暢、清爽俊逸的語言,表達了悱惻 * 的情思,風流蘊藉,意境深遠,餘韻不盡。就詩而論,表現的感情還是很深沉、很真摯的。杜牧為人剛直有節,敢論列大事,卻也不拘小節,好歌舞,風情頗張,此詩亦可見此意。

詩詞推薦

  • 六么令·綠陰春盡

    晏幾道宋代〕綠陰春盡,飛絮繞香閣。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一寸狂心未說,已向橫波覺。畫簾遮幣。新翻曲妙,暗許閒
  • 獻錢尚父

    貫休唐代〕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東南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風入松·桂

    吳文英宋代〕蘭舟高盪漲波涼。愁被矮橋妨。暮煙疏雨西園路,誤秋娘、淺約宮黃。還泊郵亭喚酒,舊曾送客斜陽。蟬聲空曳別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賦得沙際路,送從叔象

    韋應物唐代〕獨樹沙邊人跡稀,欲行愁遠暮鍾時。野泉幾處侵應盡,不遇山僧知問誰。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少年游·並刀如水

    周邦彥宋代〕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桂

    吳文英宋代〕曲角深簾隱洞房。正嫌玉骨易愁黃。好花偏占一秋香。夜氣清時初傍枕,曉光分處未開窗。可憐人似月中孀。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落梅風

    珠簾秀元代〕山無數,煙萬縷。憔悴煞玉堂人物,倚篷窗一身兒活受苦。恨不得隨大江東去!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別賦

    江淹南北朝〕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趙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淒
  • 江南曲

    李益唐代〕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同聲歌

    張衡兩漢〕邂逅承際會,得充君後房。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湯。不才勉自竭,賤妾職所當。綢繆主中饋,奉禮助蒸嘗。思為
  • 七發

    枚乘〔兩漢〕楚太子有疾,而吳客往問之曰:“伏聞太子玉體不安,亦少間乎?”太子曰:“憊!謹謝客。”客因稱曰:“今時
  •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代〕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酒泉子·雨漬花零

    李珣五代〕雨漬花零,紅散香凋池兩岸。別情遙,春歌斷,掩銀屏。孤帆早晚離三楚,閒理鈾箏愁幾許。曲中情,弦上語,不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谷夜行寄子美聖俞

    歐陽修宋代〕寒雞號荒林,山壁月倒掛。披衣起視夜,攬轡念行邁。我來夏雲初,素節今已屆。高河瀉長空,勢落九州外。微風
  • 江城子·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

    張惠言清代〕碧雲無渡碧天沉,是湖心,是儂心。心底湖頭,路斷到如今。郎到斷橋須有路,儂住處,柳如金。南高峰上望郎登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八歸·湘中送胡德華

    姜夔宋代〕芳蓮墜粉,疏桐吹綠,庭院暗雨乍歇。無端抱影銷魂處,還見篠牆螢暗,蘚階蛩切。送客重尋西去路,問水面琵琶
  • 長相思·村姑兒

    蔡伸宋代〕村姑兒。紅袖衣。初發黃梅插稻時。雙雙女伴隨。長歌詩。短歌詩。歌里真情恨別離。休言伊不知。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玉壺吟

    李白唐代〕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揄揚九重萬乘
  • 同鄭相併歌姬小飲戲贈 / 杜丞相悰筵中贈美人

    李群玉唐代〕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不是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酒泉子·日映紗窗

    溫庭筠唐代〕日映紗窗,金鴨小屏山碧。故鄉春,煙靄隔,背蘭缸。宿妝惆悵倚高閣,千里雲影薄。草初齊,花又落,燕雙雙。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贈別二首原文_贈別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