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東巡歌·其二原文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
詩詞問答
問:永王東巡歌·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永王東巡歌·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永王東巡歌·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李白永王東巡歌·其二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北方的胡虜在三川一帶紛亂如麻,中原地區的人民爭相南奔避難,似晉朝的永嘉之難。
如果起用東山謝安石來輔佐平叛,一定能為君在談笑中掃淨胡沙。
注釋
三川:指洛陽。以其有河、洛、伊三川。北虜:指安祿山叛軍。
東山:謝安隱居處。
詩文賞析
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在范陽起兵 * ,第二年攻陷潼關。京師震恐,唐玄宗倉皇出逃四川,途中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經營長江流域。十二月下旬,永王引水師順江東下,途經九江時,三請李白出廬山,詩人 * ,參加了李璘幕府。隨軍途中,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這是第二首。“三川北虜亂如麻”,三川即黃河、洛河、伊河,這裡指三水流經的河南郡(包括河南黃河兩岸一帶)。北虜指安祿山叛軍。“亂如麻”喻叛軍既多且亂。叛軍到處燒殺搶掠,造成廣大三川地區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四海南奔似永嘉”,歷史的驚人相似,使詩人回想起晉懷帝永嘉五年(311)時,前漢劉聰的相國劉曜,攻陷晉都洛陽,把人民推入水深火熱之中。在詩人眼裡,同為胡人,同起於北方,同樣造成了天下大亂。這就從歷史高度揭示了這場災難的規模和性質,表明了鮮明的愛憎。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是本篇最精彩之筆。史載,前秦苻堅進攻東晉,領兵百萬,聲勢浩大。謝安被孝武帝任為征討大都督,卻奕棋自若,破苻堅大軍於淝水,創造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詩人自比“東山再起”的謝安,抒寫自己出匡廬以佐王師之情。可以看出李白此時雄心勃勃,自負很高。前著“但用”,後書“為君”,筆勢飛動,風度瀟灑,一種豪邁的氣概、樂觀的情緒和必勝的信念躍然紙上。以“胡沙”喻叛軍,形象而深刻。叛軍之來,有如妖如魔,飛沙走石,席捲大地,遮天蔽日。既寫出它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和暗無天日的 * 行徑,又寫出徒有聲勢的虛弱本質和為時不長的必然趨勢。“靜”字,凝鍊、概括,使人想見胡沙平息後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為君“靜胡沙”又在“談笑”之間,更見其成竹在胸,勝券在手,指揮若定,易如反掌之氣概,讀之心胸開拓,精神為之一振。
此詩的一個特色是用典精審,比擬切當。古人認為成功的用典應有三條:“易見事”、“易識事”、“易誦讀”。(宋魏慶之《詩人玉屑·用事》)詩人連用二典,皆煉意傳神,明白曉達,情境俱現,相映增輝,不愧為用典之上乘。全詩藝術構思,欲抑故揚,跌宕有致。詩人於前二句極寫叛軍之多且凶,國災民難之甚且危,目的卻在襯托後二句作者的宏圖大略。局勢寫得越嚴重,就愈見其高昂的愛國熱情和“一掃胡沙淨”的雄心;氣氛寫得越緊張,就愈見其從容鎮定地“挽狂瀾於既倒”的氣魄。這種反襯性的蓄勢之筆,增強了詩的力量。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明日相思莫上樓,樓上多風雨。游次公《卜運算元·風雨送人來》
-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其一》
-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詞》
-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左丘明《國語·周語·邵公諫厲王弭謗》
-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 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莊子《莊子·外篇·駢拇》
-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 水漲魚天拍柳橋。雲鳩拖雨過江皋。
- 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賈誼《過秦論》
-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