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歌原文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詩詞問答
問:哥舒歌的作者是誰?答:西鄙人
問:哥舒歌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哥舒歌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西鄙人哥舒歌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黑夜裡北斗七星掛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邊夜帶寶刀。
吐蕃族至今牧馬只敢遠望,他們再不敢南來越過臨洮。
注釋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將,突厥族哥舒部的後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稱作為姓氏。《全唐詩》題 * :“天寶中,哥舒翰為安西節度使,控地數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窺:竊伺。牧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擾活動。
臨洮:今甘肅省洮河邊的岷縣。一說今甘肅省臨潭縣。秦築長城西起於此。
詩文賞析
哥舒,這裡指哥舒翰。哥舒,是以部落名稱作為姓氏。哥舒翰,突厥族哥舒部人。原是身兼幾個節度使的名將王忠嗣的部下,公元747年(天寶六年),因為王忠嗣被誣陷革職,玄宗命哥舒翰為隴右節度使。隴右節度使的設定就是為了防禦吐蕃的,治所在都州(今青海省樂都縣)。哥舒翰在對吐蕃的戰爭中,是有體現唐玄宗驕奢好戰的一面的。有的戰爭則是屬於抵禦吐蕃侵擾的。它起到了安定邊境,保護人民生活、生產的作用。由於哥舒翰多次擊退吐蕃侵擾,改變了邊境的局面,致使“吐蕃屏足不敢近青海”。因而,當時就有民謠說:“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卻,更築兩重壕。”這裡的《哥舒歌》,很可能是在這首民歌基礎上加工過的作品。《哥舒歌》從內容上看,是頌揚哥舒翰抵禦吐蕃侵擾、安定邊疆的;同時也通過這個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願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第一句是起興,詩人用高掛在天上的北斗星,表達邊地百姓對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牧馬,指吐蕃越境放牧,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擾活動。臨洮,就是今甘肅省洮河邊的臨潭。
自從遭到哥舒翰的抵禦,吐蕃再也不敢越過臨洮進行騷擾。
這首詩題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因為他戍邊抗敵,保國為民。但是,作者並不從激烈的戰鬥中直接表現他如何英勇善戰,如何機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通過側面描寫的手法來突出主題。詩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來。人民為何讚揚,吐蕃何故畏懼;過去吐蕃長驅直入,如今又為什麼“不敢過臨洮”,這都是宣揚哥舒翰的赫赫武功。可見這樣的描寫是很富於啟發性的。“哥舒夜帶刀”,這個“夜”字是頗有講究的,它把起興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巧妙地聯繫起來了,把讚揚和崇敬之情融注於人物形象之中;同時又將邊地的緊張氣氛和人物的警備神態刻畫出來了。“哥舒夜帶刀”五個字乾淨利落,好象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畫像。在那簡煉有力、富有特徵的形象中,蘊藏了一股英武之氣,給人一種戰則能勝的信心,而給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懾。因此,就反映人物內心世界和表現詩的主題來講,“哥舒夜帶刀”比起那種衝鋒陷陣的形象更豐富、更傳神,更能誘導人們的想像。沈德潛說:“與《敕勒歌》同是天籟,不可以工拙求之。”然而,即使以工拙求之,此詩也不失其俊美感人。
標籤:唐詩三百首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鳩摩羅什譯《金剛經·正信希有》
-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姜子牙《司馬法·仁本》
- 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節》
-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 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篇》
-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陸游《梅花絕句》
- 曉月墜,宿雲微,無語枕頻欹。
- 凡與敵戰,若便利之地,敵先結陣而據之,我後去趨戰,則我勞而為敵所勝。佚名《百戰奇略·第六卷·勞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