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原文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詩詞問答
問:潼關的作者是誰?答:譚嗣同
問:潼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潼關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譚嗣同潼關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自古以來高高雲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噠噠的馬蹄聲。
奔騰而過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太過約束,從華山進入潼關後更不知什麼是坦平。
注釋
潼(tóng)關:關名。故址在今陝西省潼關縣北,為古代東西往來的要隘。
終古:自古以來。
簇(cù):叢聚。
河流:指奔騰而過的黃河。
束:約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麼是平坦。
解:懂得。
詩文賞析
這位英氣勃發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古道,傍山監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吹遠,飛入滾滾的雲濤里。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雄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著,一直不曾解圍吧?
偉大的壯觀還在更高更遠的地方。潼關地處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點,南鄰華山群峰,東望豫西平原。詩人立馬城關,眼見黃河從北面高原峽谷奔騰怒吼而來,到懸崖腳下猛然一轉彎,奔向平坦廣闊的原野,但氣勢卻不見緩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緊;而那連綿不斷的山峰,在關東並不怎樣惹眼,剛入潼關便突兀而起、聳入雲天,一座座爭奇斗險,唯恐自己顯得平庸!
自然,所謂大河“猶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黃河、華山的磅礴氣勢在詩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應,反映著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衝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願望,而這願望,這激情,同當時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變革圖強的社會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十九世紀末葉,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代,也是一個民族精神空前高揚的時代。透過少年譚嗣同這首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山水絕句,我們仿佛聽到一個迅速臨近的新時代的腳步聲。
標籤:地方,寫景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
- 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佚名《增廣賢文·上集》
-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 臨水整烏紗。兩鬢蒼華。故鄉心事在天涯。吳琚《浪淘沙·岸柳可藏鴉》
-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戴聖《禮記·學記》
-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九節》
-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 風吹芳蘭折,日沒鳥雀喧。
-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