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其二十六

作者:張達 朝代:元代

雜言·其二十六原文

九五位中正,聰明不宜昏。

執疑來讒口,持斷開枉門。

所以負黼扆,古來警君身。

玩彼履陰柔,豎閹敢持鈞。

猶豫棄剛斷,審言循偽真。

終焉喪賢傅,漢元成不君。

詩詞問答

問:雜言·其二十六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雜言·其二十六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張達的名句有哪些?答:張達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五位

(1).謂天數五和地數五。前者為奇數,一、三、五、七、九;後者為偶數,二、四、六、八、十。《易·繫辭上》:“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韓康伯 註:“天地之數各五,五數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高亨 註:“天數一、三、五、七、九,五位奇數相加,其和數為二十五。地數二、四、六、八、十,五位偶數相加,其和數為三十。”

(2).指歲、月、日、星、辰。《國語·周語下》:“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韋昭 註:“五位,歲、月、日、星、辰也。”

(3).謂五行。《尚書大傳》卷二:“維五位復建,辟厥沴。” 鄭玄 註:“君失五事,則五行相沴,違其位。復立之者,當明其吉凶變異。”《漢書·五行志上》:“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雲笈七籤》卷七:“三元既立,五行鹹具,以五行為五位,三五和合,謂之八會。”參見“ 五行 ”。

(4).猶言五方。《素問·天元紀大論》:“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醫宗金鑒·運氣要訣·主運歌》:“五運五行御五位,五氣相生順令行。”註:“五位者,東、南、中、西、北也。”

(5).指五方之神。《漢書·揚雄傳上》:“靈祇既鄉,五位時敘。”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五位,五方之神。”《文選·班固<東都賦>》:“上帝宴饗,五位時序。” 李善 註:“《漢書》曰:‘天神之貴者 太一 ,其佐曰五帝。’《河圖》曰:‘ 蒼帝 神名 靈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黃帝 神名 含樞紐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汁光紀 。’”

(6).九五之位,指帝位。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雲賦》:“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以郊天。”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一》:“立天地人之極,而垂衣五位。”參見“ 九五 ”。

(7).土層較深的優質土壤。

(8).指侯、大夫、卿、公、辟五種等級。《後漢書·朱穆傳》:“天氣鬱冒,五位四候連失正氣,此互相明也。” 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五位,謂侯、大夫、卿、公、辟。”

(9).指 宋 時 童貫 等五人為皇帝分工修建的宮室。《宣和遺事》前集:“ 蔡京 欲以宮室媚上,一日,召內侍 童貫 、 楊戩 、 曹詳 、 何訢 、 藍從熙 ,諷以禁中逼窄之狀。五人聽命……既有分地,因各出新意,故號‘五位’。五位既成,樓閣相望。”

(10).算術上的第五個數位。即個十百千萬之萬位。

中正

正直

聰明

(1) 天資高,記憶和理解力強

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鹹歸附之。——《資治通鑑》

聰明人

(2) 聽覺和視覺靈敏

耳目聰明

不宜

不適合,不適宜

這種土壤不宜種花生

讒口

說壞話的嘴;讒人。《詩·小雅·十月之交》:“無罪無辜,讒口囂囂。” 唐 羅隱 《寄鄭補闕》詩:“未必便為讒口隔,只應貪草諫書忙。” 明 孫柚 《琴心記·廷尉伸冤》:“誰知機伏,塞馬生愁,虛排忠義,受寃讒口。”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台省·苛求姓名》:“古來以姓名謗人者,如 裴度 之緋衣坦腹, 宋郊 之國姓祀天,讒口造言,為千古痛恨。”

斷開

隔開、分開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黼扆

(1).古代帝王座後的屏風,上畫斧形花紋。《書·顧命》:“狄設黼扆綴衣。” 孔 傳:“扆,屏風,畫為斧文,置戶牖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敷表降闕,獻替黼扆。”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續集·黼扆》:“謹按禮書白與黑間為黼扆,則屏障畫黼文於其上,取分辨昭彰之義無疑矣。”

(2).借指帝王。 唐 顏真卿 《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右丞相上柱國贈太尉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登聞黼扆,驟列繡裳。”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勞侵黼扆,士失耕農。” 明 劉基 《感興》詩之三:“神謀不是閭閻識,廟算誰聞黼扆思。”

(3).指帝座。 清 朱琦 《感事》詩:“至尊勞旰食,軍書叢黼扆。”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陰柔

謂人性格內向溫和。《朱子語類》卷七十:“此爻是陰柔之人,不會十分與人訟。” 明 李贄 《史綱評要·東漢紀·光武帝》:“ 光武 與 高祖 不同, 高祖 陽明, 光武 陰柔。” 茅盾 《子夜》五:“他能夠殘酷,他也能夠陰柔,那時他也許咆哮,但不是真正意味的忿怒。”

持鈞

執政。 唐 李白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詩:“賴得契宰衡,持鈞慰風俗。”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二折:“調和鼎鼐理陰陽,秉軸持鈞政事堂。”

猶豫

猶移。遲疑不決

剛斷

剛毅決斷;果斷。 漢 班固 《 * 通·禮樂》:“聞商聲,莫不剛斷而立事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將欲解結,務在剛斷。” 唐 劉允濟 《地賦》:“葉高明而資始,孕沉潛而剛斷。” 章炳麟 《焦達峰傳》:“持論剛斷,不苟言,競走蹴鞠皆兼人,校中戲呼之曰 譚 唐 。”

偽真

猶真假。 唐 柳宗元 《閔生賦》:“ 重華 幽而野死兮,世莫得其偽真。”

漢元

漢 初。《漢書·平帝紀》:“ 漢 元至今,十有餘萬人,雖有王侯之屬,莫能相糾,或陷入刑罪,教訓不至之咎也。” 王先謙 補註:“ 胡 註:‘ 漢 元, 漢 初也。’” 漢 王符 《潛夫論·本政》:“遠跡 漢 元以來,驕貴之臣,每受罪誅。”《後漢書·翟酺傳》:“今外戚寵幸,功均造化, 漢 元以來,未有等比。”

不君

不行君道。《左傳·宣公二年》:“ 晉靈公 不君,厚斂以彫牆。” 杜預 註:“不君,失君道也。”《後漢書·王符傳》:“昔 晉靈公 多賦以雕牆,《春秋》以為不君。” 清 陳天華 《中國革命史論·秦末之革命》:“而 晉靈公 之不君,則 趙盾 因得以弒之。”

詩詞推薦

雜言·其二十六原文_雜言·其二十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