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原文

孤城渺湖天,長堤篆湖水。

柳衙行未窮,已過沙頭市。

連檣來萬艘,荻叢出千雉。

節物近重陽,風日正清美。

忽驚樓閣開,寶坊墮平地。

璋公十年舊,出迎一笑喜。

□夜及相山,歲月入嘆喟。

茲行歸鹿門,已作終焉計。

不辭信宿留,愛子多故意。

說禪有家法,翻手了千偈。

鐵脊敵魔外,宗風永零替。

我留固隨緣,思歸亦偶爾。

為君賦新詩,萬象困朝戲。

去留未用較,吾生真一寄。

詩詞問答

問:《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天寧璋禪師留二宿作此》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2. 四庫本作湘

參考注釋

孤城

(1).孤立無援的城。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然 即墨 大夫以孤城獨守,六年不下。” 晉 潘岳 《馬汧督誄》:“ 敦 固守孤城,獨當羣寇,以少御眾,載離寒暑。”《舊唐書·忠義傳下·張巡》:“城將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折寇》:“嘆孤城此日,危如卵纍。” 茅盾 《子夜》十四:“打仗的事神妙不可測;有時一道防線,一個孤城能支持半年六個月。”

(2).邊遠的孤立城寨或城鎮。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四:“ 青海 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 玉門關 。” 唐 王之渙 《涼州詞》之一:“ 黃河 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宋 陸游 《過廣陵吊張才叔諫議》詩:“春風疋馬過孤城,欲弔先賢淚已傾。” 毛 * 《臨江仙》詞:“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捲孤城。”

柳衙

謂成行排列的柳樹。 南唐 尉遲偓 《中朝故事》:“ 曲江池 畔多柳,亦號為柳衙,意謂其成行列如排衙也。”

沙頭

(1).沙灘邊;沙洲邊。 北周 庾信 《春賦》:“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 南唐 馮延巳 《臨江仙》詞:“隔江何處吹橫笛?沙頭驚起雙禽。” 宋 梅堯臣 《蟬》詩:“柳上一聲蟬,沙頭千里船。” 清 黃景仁 《富陽》詩:“沙頭愁煞捕魚人,捕得魚多賣錢少。”

(2).方言。指沙田的總佃者。沙頭向田主租入大量沙田,轉手分租給他人,以收取地租為其主要生活來源。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地語·沙田》:“沙頭者何?總佃也。蓋從田主攬出沙田,而分賃於諸佃者也。其以沙田為奇貨,五分攬出,則取十分於諸佃,不俟力耕,而已收其利數倍矣。”

(3).古 沙頭市 的略稱。即今 湖北省 沙市 。 唐 杜甫 《送王十六判官》詩:“買薪猶 白帝 ,鳴櫓已 沙頭 。” 宋 蘇軾 《荊州》詩之五:“ 沙頭 煙漠漠,來往厭喧卑。”

連檣

桅桿相連。形容船多。 晉 郭璞 《江賦》:“舳艫相屬,萬里連檣。” 唐 杜甫 《舟中》詩:“結纜排魚網,連檣並米船。” 清 謝元淮 《鹽筴》詩:“連檣大艑來,探丸衝波起。”

千雉

形容城牆高大。牆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唐 楊敬山 《華山賦》:“見若咫尺田千畝矣,見若環堵城千雉矣。” 宋 范成大 《賞心亭再題》詩:“拂雲千雉繞,截水萬崖奔。”

節物

(1).作為;行事。《呂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節物甚高而細利弗賴。” 高誘 註:“節物,事也。行事甚高,細小之利不恃賴之也。”

(2).各個季節的風物景色。 晉 陸機 《擬明月何皎皎》詩:“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 宋 蘇舜欽 《秋夕懷南中故人》詩:“向夕依闌念昔游,蕭條節物更他州。” 清 吳偉業 《礬清湖》詩:“生還愛節物,高會逢茱萸。” 沉尹默 《五月五日》詩:“節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3).應節的物品。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旛、燈毬、競渡、艾虎、雲月之類。”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摘抄·史二》:“中城兵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問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馬處送節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滿 正在家中喫利市飯,忽見老門子 陸有恩 來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請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總是節物,不好特地來請得。今日來得極妙,且喫三盃。’”

重陽

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日。舊時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現又定為老人節。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 * 《採桑子·重陽》

風日

(1).風與日。謂風吹日曬。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2).指天氣;氣候。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八:“今朝風日好,宜入 未央 游。” 清 卓爾堪 《醉花陰》詞:“風日近清明,幾片榆錢,都算鶯兒俸。”

(3).猶風光。 唐 杜審言 《春日京中有懷》詩:“寄語 洛城 風日道,明年風色信還人。”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仙人枕》:“ 元 陳孚 詩:‘ 居庸 萬馬繞山前,未許蒼苔睡晏然。見説 華山 風日好,何如移伴白雲眠。’” 清 姚鼐 《贈孫雨窗》詩:“茶香竹淨好風日,請我俛仰前賢旁。”參見“ 風光 ”。

清美

(1).清鮮美好。《藝文類聚》卷八二引 晉 夏侯湛 《芙蓉賦》:“味甘滋而清美,同嘉異乎橙橘。”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香燭輝煌,齋供清美。” 葉聖陶 《四三集·鄰居》:“味道的確不差,比起我們的月餅來,沒有那么甜,也沒有那么膩,真夠得上清美兩個字。”

(2).清雅美妙。 晉 陸雲 《與兄平原書》:“《茂曹碑》皆自是 蔡氏 碑之上者,比視 蔡氏 數十碑,殊多不及,言亦自清美。” 宋 陸游 《南唐書·沉彬傳》:“﹝ 沉彬 ﹞喜賦詩,句法清美。”《明詩紀事丁籤》卷一引 明 曹學佺 《明詩選》:“﹝ 仲默 ﹞古詩上睨 子建 ,下拂 士衡 ,清美合度。”

(3).清秀美麗。 宋 司馬光 《永興謝上表》:“山川清美,土地膏腴。” 宋 蘇軾 《送江公著知吉州》詩:“ 三吳 行盡千山水,猶道 桐廬 更清美。” 沉從文 《新湘行記》:“自然景物的清美,和我另外一時筆下敘述到的一個地方,竟如此巧合。”

(4).猶清貴。 唐 李德裕 《論侍講奏孔子門徒事狀》:“清美之官,盡須其黨;華要之選,不在他人。”

樓閣

泛指樓房。閣,架空的樓。《後漢書·呂強傳》:“造起館舍,凡有萬數,樓閣連線,丹青素堊,雕刻之飾,不可單言。” 唐 白居易 《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西遊記》第三六回:“幸得那壁廂有樓閣不遠,想必是庵觀寺院,我們都到那裡借宿一宵。”

寶坊

對寺院的美稱。《大集經·瓔珞品》:“爾時世尊,至寶坊中昇師子座。” 南朝 梁簡文帝 《答湘東王書》:“鳴銀鼓於寶坊,轉金輪於香地。” 唐 李嶠 《為魏國北寺西寺請迎寺額表》:“襜帷轍跡之所,盡建寶坊;南北東西之域,鹹修法宇,佛剎周於天壤,寺名因於國號。” 宋 黃庭堅 《題落星寺》詩:“星宮游空何時落?著地亦化為寶坊。”

平地

平整土地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出迎

出去迎接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嘆喟

嘆氣。《楚辭·九章·懷沙》:“曾傷爰哀,永嘆喟兮。” 王逸 註:“喟,息也。言己所以心中重傷,於是嘆息,自恨懷道不得施用也。”

嘆息。 宋 蘇軾 《夜行觀星》詩:“茫茫不可曉,使我長嘆喟。” 清 王韜 《淞隱漫錄·馮佩伯》:“靜觀世態亦如是也,良可嘆喟!”

鹿門

(1).古城門名。《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臧紇 斬 鹿門 之關以出,奔 邾 。” 杜預 註:“ 魯 南城東門。”

(2). 鹿門山 之省稱。在 湖北省 襄陽縣 。 後漢 龐德公 攜妻子登 鹿門山 ,採藥不返。後因用指隱士所居之地。 唐 杜甫 《冬日有懷李白》詩:“未因乘興去,空有 鹿門 期。” 明 楊慎 《霞邱歸引》:“ 鹿門 棲隱處,行與 老龐 鄰。”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詩:“但須 鹿門 攜妻子,休俟 臨卭 致騎從。”

不辭

樂意去乾,不辭讓或不推辭

不辭勞苦

信宿

連住兩夜,也表示兩夜

公歸不復,子女信宿。——《詩·豳風·九罭》

流連信宿,不覺忘返。——《水經注·江水》

愛子

(1).寵愛的兒子。《左傳·宣公二年》:“ 趙盾 請以 括 為公族,曰:‘ 君姬氏 之愛子也,微 君姬氏 ,則臣 狄 人也。’”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霑羅裙。” 清 唐甄 《潛書·五形》:“王之愛子好紙鳶。”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寫於深夜裡》:“只有他那雙目失明的母親,我知道她一定還以為她的愛子仍在 上海 翻譯和校對。”

(2).愛護子女。《戰國策·趙策四》:“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 燕後 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漢 劉向 《說苑·政理》:“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

故意

存心;有意識地。明知不應或不必這樣做而這樣做

故意搗亂

故意刁難

家法

(1) 家長統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聖賢家法。——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家長責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翻手

翻轉手掌。形容時光迅速或處事輕便。 宋 黃庭堅 《次韻子瞻春菜》:“生葅入湯翻手成,芼以薑橙夸縷抹。”《七國春秋平話》卷中:“你是好漢,有將才,敢對陣相持?交我去取些小兵,來陣上捉你,如翻手耳。” 明 何景明 《相逢行贈孫從一》詩:“眼底相看已壯齡,世間萬事真翻手。”《三國演義》第三回:“﹝ 魯肅 ﹞曰:‘功在翻手之間,公不肯為耳。’”

宗風

(1).原指佛教各宗系特有的風格、傳統,多用於禪宗。有時也用以泛指道教或文學藝術各流派獨有的風格和思想。《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卻説 印長老 接得 可常 ,滿寺僧眾教長老休得安著 可常 在寺中,玷辱宗風。” 金 元好問 《夏山風雨》詩:“慘澹經營有許功, 吳 僧誰得嗣宗風。” 清 張爾岐 《蒿庵閒話》卷一:“嘗嘆佛老宗風高潔,而文士之得罪名教者,往往逃入其中,以自掩飾。” 象升 《<振素庵詩集>序》:“吾則不然,必先繪之以華,斡之以力,而後沉深厲刻以出之,庶乎 李 、 何 、 王 、 李 之宗風不墜歟!”

(2).猶宗尚。 嚴復 《救亡決論》:“當其做秀才之日,務必使之習為剿竊詭隨之事,致令羞惡是非之心,旦暮梏亡,所存濯濯。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後,以巧宦為宗風,以趨時為秘訣。”

零替

陵替,衰敗。 宋 秦醇 《趙飛燕別傳》:“余里有 李生 ,世業儒術。一日,家事零替。余往見之。”《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錢生 家世書香,產微業薄,不幸父母早喪,愈加零替。”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偶聞子孫零替,亦悄然以悲者數日。”

隨緣

(1).佛教語。謂佛應眾生之緣而施教化。緣,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然羣生之神,其極雖齊,而隨緣遷流,成麤妙之識,而與本不滅矣。” 唐 戴叔倫 《贈行腳僧》詩:“補衲隨緣住,難違塵外蹤。”

(2).順應機緣;任其自然。《北齊書·陸法和傳》:“ 法和 所得奴婢,盡免之,曰:‘各隨緣去。’” 唐 張籍 《贈道士宜師》詩:“自到王城得幾年, 巴 童 蜀 馬共隨緣。”《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聖者》:“到處隨緣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思歸

(1).想望回故鄉。 漢 張衡 《思玄賦》:“悲離居之勞心兮,情悁悁而思歸。” 晉 石崇 《思歸引》序:“困於人閒煩黷,常思歸而永嘆。”

(2).鳥名。即子規,一名杜鵑。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姊規》:“子規,人但知其為催春歸去之鳥,蓋因其聲曰歸去了,故又名思歸鳥。”

偶爾

很少出現;遠不是經常的

他總是出外勤,偶爾回趟總部也呆不了多久

新詩

(1).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2).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 * 《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

萬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羅萬象

去留

離開或留下

去留自己選擇

吾生

(1).謂己之生命。《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清 陳維崧 《唐多令·重九後食蟹半醉作》詞:“半醉睨吳鉤,吾生行且休。”

(2).對同輩或卑幼者的敬愛之稱。 晉 陸機 《贈潘岳》詩:“僉曰吾生,明德惟允。” 南朝 宋 謝瞻 《答靈運》詩:“牽率詶嘉藻,長揖愧吾生。”

真一

(1).道教名詞。本指保持本性,自然無為。後多用以指養生的方法。《鬼谷子·本經陰符》:“信心術,守真一而不化。” 晉 葛洪 《抱朴子·地真》:“割嗜慾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卻焉,年命延矣。” 明 劉基 《淮南王》詩:“收拾真一歸中圓,化為五色黃金丸。”

(2). 中國 * 教名詞。指真主獨一無偶,為天地萬物的主宰。這是 中國 * 教著述中闡明真主根本特徵的第一個概念。

(3).指真一酒。 宋 蘇軾 《真一酒歌》:“釀為真一和而莊,三杯儼如侍君王。” 宋 蘇軾 《真一酒》詩:“人間真一 東坡 老,與作 青州 從事名。”參見“ 真一酒 ”。

標籤:重陽節

詩詞推薦

  • 九日

    范仲淹宋代〕欲賦前賢九日詩,茱萸相鬥一枝枝。可憐宋玉情無限,爭似陶潛醉不知。綠鬢愛隨風景變,黃華能與歲寒期。登高
  • 奉和聖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懷

    崔元翰唐代〕偶聖睹昌期,受恩慚弱質。幸逢良宴會,況是清秋日。遠岫對壺觴,澄瀾映簪紱。炮羔備豐膳,集鳳調鳴律。薄劣
  • 醉落魄·九日吳勝之運使黃鶴山登高

    戴復古宋代〕龍山行樂。何如今日登黃鶴。風光政要人酬酢。欲賦歸來,莫是淵明錯。江山登覽長如昨。飛鴻影里秋光薄。此懷
  • 九日寄秦覯

    陳師道宋代〕疾風回雨水明霞,沙步叢祠欲莫鴉。九日清樽欺白髮,十年為客負黃花。登高懷遠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淮海
  • 重陽

    王懋德元代〕拂卻京塵理去舟,閒雲千里水悠悠。醉來欲落龍山帽,猶恐黃花笑白頭。
  • 九日龍山歌

    李白唐代〕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原文_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五首

    杜甫唐代〕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弟妹
  • 客中重陽

    江源明代〕八月悲風九月霜,滿城風雨近重陽。但將酩酊酬佳節,莫指雲山認故鄉。千里客游仍暮景,十年秋興在殊方。茱萸
  • 九日吳山宴集值雨次韻

    序燈〔清代〕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幾度白衣虛令節,致疑 * 是孤芳。野心一片湖雲外,灝氣三秋海日旁。山閣
  • 紫萸香慢·近重陽

    姚雲文宋代〕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問秋香濃未,待攜客、出西城。正自羈懷多感,怕荒台高處,更不勝情。向尊
  • 九日登花馬池城

    王瓊〔明代〕白池青草古鹽州,倚嘯高城豁望眸。河朔氈廬千里迥,涇原旌節隔年留。轅門菊酒生豪興,雁塞風雲愜壯遊。諸將
    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原文_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次韻王鞏

    蘇軾宋代〕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從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相逢
    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原文_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的賞析_古詩文
  •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李清照宋代〕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灑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原文_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的賞析_古詩文
  • 重陽前和王參軍·其一

    陳謨元代〕參軍公館竹為扉,遙對貂蟬逸興飛。李白題詩行處有,王弘送酒近來稀。錦糕時節思何極,綵服興居願不違。回望
  • 清平樂·將愁不去

    納蘭性德清代〕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風風雨雨。雨晴籬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陽。回首涼雲暮葉,黃昏無
    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原文_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的賞析_古詩文
  • 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李煜唐代〕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墮,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
  • 南歌子·重陽

    李蒸明代〕野稻連霜白,荒城過嶺斜。相憐此日卷窗紗。慣是病餘人起見黃花。峰點蒼茫後,煙晴趁晚鴉。低低彈出舊琵琶。
  • 風入松·九日

    張可久元代〕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橋邊。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細看茱萸一笑,詩翁健似常年。
  • 重陽後三日登水南莊縱目樓

    文昭清代〕扶醉登樓怯,臨風醒困眠。菊殘重九後,雁沒夕陽邊。淡月如佳士,青山改少年。橫裁羅底絹,平遠寫遙天。
  • 次韻李節惟九日登南山

    陳師道宋代〕平林廣野騎台荒,山寺鳴鐘報夕陽。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落木
    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原文_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的賞析_古詩文
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原文_宣和七年重陽前四日余自長沙還鹿門過荊渚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