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麗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

多麗原文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
恨瀟瀟[1]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2],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
微風起,清芬醞藉[3],不減酴釄[4]。
漸秋闌[5],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
似愁凝漢臯解佩[6],似淚灑紈扇題詩[7]。
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8]芳姿。
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
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詩詞問答

問:多麗的作者是誰?答:李清照
問:多麗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多麗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李清照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清照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長夜裡,雖然放下了簾幕,小樓上依舊寒氣逼人。可恨那蕭蕭颯颯的無情風雨,在夜裡摧殘著如玉的白菊。 看那白菊,不似楊貴妃的微紅醉臉,也不似孫壽的嬌柔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他們的行徑都不能拿來與白菊相比。細細看著,屈原和陶令,孤傲高潔的品性正與白菊相宜。微風吹起,白菊的清香蘊藉,絲毫不亞於淡雅的荼蘼。
秋天將盡,白菊愈發顯得雪清玉瘦,似向人流露出它無限依戀的惜別情懷。你看它似憂愁凝聚,在漢皋解佩;似淚灑於紈扇題詩。有時是明月清風,有時是濃霧秋雨,老天讓白菊在日益憔悴中度盡芳姿。我縱然愛惜,但不知從此還能將它留下多少時候。唉!世人如果都曉得愛護、欣賞,又何須再去追憶、強調屈原和陶淵明的愛菊呢?

注釋
多麗:詞牌名,一名“鴨頭綠”,一名“隴頭泉”,139字。此詞是《漱玉詞》中最長的一首。
瀟瀟:疾厲的風雨聲。一作“蕭蕭”。
瓊肌:指花瓣像玉一般的白菊。
貴妃醉臉:此句意謂:楊貴妃醉酒以後的臉蛋兒,就像李正封詩中的牡丹花那樣嬌艷動人。
韓令偷香:韓令,指韓壽。徐娘傅粉:徐娘,指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
看取:看著。取,語助詞。
屈平陶令:屈平是屈原的名,字原,又自名正則,字靈均。陶令:指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曾任彭澤令。
蘊藉(yùn jiè):寬和有涵容。
酴醾(tú mí):即荼蘼,花名,初夏開白色花。
秋闌:秋深。
瘦:一作“度”。
漢皋(gāo)解佩:漢皋,山名,在今湖北襄陽西北。佩:古人衣帶上的玉飾。此處當指男子有外遇。
紈(wán)扇題詩:紈扇,細絹製成的團扇。
澤畔東籬:指代屈原、陶潛二位愛菊的詩人。

詩文賞析

多麗,一名“鴨頭綠”,一名“隴頭泉”139字,是“漱玉詞”中最長的一首。曾慥《樂府雅詞》題作“詠白菊”。

詞先渲染了菊賞的深靜寒寂的氛圍。一個“恨”字承上啟下,表現了孤居獨處,良辰難再的抒情主人公對風雨摧花的敏銳的感受。

在李清照的詞中,“花”是出現得最多的意象。她筆下的花,不僅有人的情志,如“寵柳嬌花”[《念奴嬌》(蕭條庭院)],“梅心驚破”[《孤雁兒》(藤床紙帳)];而且有眉、腮,如“柳眼梅腮”[《蝶戀花》(暖雨晴風)];有肌骨,如“玉骨冰肌”[《瑞鷓鴣》(風韻雍容)];因而也有肥瘦,如“綠肥紅瘦”[《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菊花纖細,這裡就用“揉損瓊肌”來描寫菊花的纖纖玉骨。然後進一步用四個歷史人物來作類比反襯。貴妃醉臉,是對牡丹的比喻。李正封“詠牡丹”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玄宗認為可比楊妃醉酒(見《松窗雜錄》)。孫壽,東漢權臣梁冀之妻,色美而善作妖態。她畫的眉,長而曲折,時號“愁眉”(見《後漢書?梁冀傳》)。韓令,指晉時人韓壽,韓是賈充的椽吏(佐吏),長得很俊美。賈充之女看上了他,與他私下往來,並把皇帝賜給她父親的外臣進貢的異香偷贈韓壽。賈充聞到韓身上的香味,發現了女兒的私情,只好讓他們成婚(見《世說新語?惑溺》);徐娘,南朝梁元帝妃,人謂“徐娘雖老,猶尚多情”(見《南史?后妃傳下》)。傅粉,本為三國時魏人何晏典。何晏“平日喜修飾,粉白不去手”,人稱“傅粉何郎”(見《世說新語?容止》)。這裡一氣鋪排典故,來說明白菊既不似楊妃之富貴豐腴,更不似孫壽之妖嬈作態。其香幽遠,不似韓壽之香異味襲人;其色瑩白,不似徐娘之白,傅粉爭妍。她是屈子所餐,陶潛所采。屈原《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淵明《飲酒》之五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細賞此花,如對直臣高士,香淡風微,清芬醖藉,不減於酴釄。酴釄,即荼蘼花,花黃如酒,開於春末。

下片續寫,用一“漸”字表示時間推移,秋闌菊悴。“雪清玉瘦”呼應“揉損瓊肌”,緊扣白菊在風雨中掙扎自立從開到謝的神態。這裡不說人對殘菊的依戀,反說菊愁凝淚灑,依依惜別。漢皋解珮,《列仙傳》載:鄭交甫經過漢皋,看見兩個少女,珮兩珠。交甫向她們求珠,這兩個少女就解下珍珠送給他。走不遠,二女不見,珍珠也忽然失去。紈扇題詩,用班婕妤典。班婕妤,漢成帝妃,失寵後退居東宮,曾作《怨歌行》,以“秋扇見捐”自喻。這兩個典說的都是得而復失,愛而遭棄的失落、捐棄的悲哀。悵惘之情,融入朗月清風,濃煙暗雨之中,又通過這既清朗、又迷離的境界具象化。同時,它又暗示了,菊既不同流俗,就只能在此清幽高潔,又迷濛暗淡之境中任芳姿憔悴。

詞人不勝惜花、自惜之情,倒折出縱使憐愛之極,亦不能留花片時。情不能堪處,忽宕開作曠達語:只要人情自適其適,應時菊賞,且休憶他屈子忠貞,行吟澤畔;陶潛放逸,採菊東籬!(侯孝瓊)

標籤:詠物

詩詞推薦

  • 池上竹下作

    白居易唐代〕穿籬繞舍碧逶迤,十畝閒居半是池。食飽窗間新睡後,腳輕林下獨行時。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何必
    多麗原文_多麗的賞析_古詩文
  • 詠鸚鵡

    釋定諸宋代〕罩向金籠好羽儀,分明喉舌似君稀。不須一向隨人語,須信人心有是非。
    多麗原文_多麗的賞析_古詩文
  • 柳梢青 燈花

    張林宋代〕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半顆安榴,一枝穠杏,五色薔薇。何須羯鼓聲催。銀釭里、春工四時。卻笑燈蛾
  • 詠初日

    趙匡胤宋代〕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 雜曲歌辭。鳴雁行

    鮑溶唐代〕七月朔方雁心苦,聯影翻空落南土。八月江南陰復晴,浮雲繞天難夜行。羽翼勞痛心虛驚,一聲相呼百處鳴。楚童
    多麗原文_多麗的賞析_古詩文
  • 姑孰十詠。慈姥竹

    李白唐代〕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不學蒲柳凋,貞心嘗自保。
  • 成彥雄唐代〕大夫名價古今聞,盤屈孤貞更出群。將謂嶺頭閒得了,夕陽猶掛數枝雲。
    多麗原文_多麗的賞析_古詩文
  • 詠同心芙蓉

    杜公瞻〔隋代〕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多麗原文_多麗的賞析_古詩文
  • 疏影·芭蕉

    納蘭性德清代〕湘簾卷處,甚離披翠影,繞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繡床金縷。芳心一束渾難展,清淚裹、隔年愁聚。
    多麗原文_多麗的賞析_古詩文
  • 詠儋耳二首

    方向〔明代〕刺竹芭蕉亂結村,人家猶有古風存。相逢盡道年來好,不見催科夜打門。村北村南布穀忙,村前村後稻花香。憑誰
  • 歸雁

    錢起唐代〕瀟湘何事等閒回,水碧沙明兩岸苔。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多麗原文_多麗的賞析_古詩文
  • 同謝諮議詠銅雀台

    謝朓南北朝〕穗帷飄井幹,樽酒若平生。鬱郁西陵樹,詎聞歌吹聲。芳襟染淚跡,嬋媛空復情。玉座猶寂寞,況乃妾身輕。
  • 金陵五題·石頭城

    劉禹錫唐代〕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多麗原文_多麗的賞析_古詩文
  • 長亭怨慢·漸吹盡

    姜夔宋代〕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迴,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
    多麗原文_多麗的賞析_古詩文
  • 蠟梅

    尤袤宋代〕破臘驚春意,凌寒試曉妝。應嫌脂粉白,故染麴塵黃。綴樹蜂懸室,排箏雁著行。團酥與凝蠟,難學是生香。
  • 詠白海棠

    曹雪芹清代〕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謂
    多麗原文_多麗的賞析_古詩文
  • 慧慶寺玉蘭記

    戴名世清代〕  慧慶寺距閶門四五里而遙,地僻而鮮居人,其西南及北,皆為平野。歲癸未、甲申間,秀水朱竹垞先生賃僧房
  • 早蟬

    白居易唐代〕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石楠深葉里,薄暮兩三聲。一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憶昔
  • 沁園春·詠菜花

    陳維崧清代〕極目離離,遍地濛濛,官橋野塘。正杏腮低亞,添他旖旎;柳絲淺拂,益爾輕颺。繡襪才挑,羅裙可擇,小摘情親
  • 初秋行圃四首

    楊萬里宋代〕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多麗原文_多麗的賞析_古詩文
多麗原文_多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