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一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代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

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詩詞問答

問:感遇十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張九齡
問:感遇十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感遇十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問:張九齡的名句有哪些?答:張九齡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春天裡的幽蘭翠葉紛披,秋天裡的桂花皎潔清新。

世間的草木勃勃的生機,自然順應了美好的季節。

誰想到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芬芳因而滿懷喜悅。

草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怎么會求觀賞者攀折呢!

韻譯
澤蘭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潔清新。
蘭桂欣欣生機勃發,
春秋自成佳節良辰。
誰能領悟山中隱士,
聞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為天性,
何求美人採擷揚名。

注釋

蘭:此指蘭草。

葳蕤(wēi ruí):枝葉茂盛而紛披。

桂華:桂花,“華”同“花”。

生意:生機勃勃

自爾:自然地 。佳節:美好的季節

林棲者:山中隱士

 坐:因而

本心:天性

美人:指林棲者山林高士、隱士

聞風:聞到芳香。

坐:因為。

詩文賞析

【評析】: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徵。

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

五、六句以“誰知”急轉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

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於詠物背後,寄寓著生活哲理。(劉建勛)

【英文翻譯】:
ORCHID AND ORANGE I
Tender orchid-leaves in spring
And cinnamon- blossoms bright in autumn
Are as self- contained as life is,
Which conforms them to the seasons.
Yet why will you think that a forest-hermit,
Allured by sweet winds and contented with beauty,
Would no more ask to-be transplanted
THan Would any other natural flower?

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的《感遇》詩十二首,樸素遒勁,寄慨遙深。此為第一首,詩以比興手法,抒發了詩人孤芳自賞,不求人知的情感。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突出了兩種高雅的植物──春蘭與秋桂。屈原《九歌·禮魂》中,有“春蘭與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句。張九齡是廣東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換成了秋桂,師古而不泥古。蘭桂對舉,蘭舉其葉,桂舉其花,這是由於對偶句的關係,互文以見義,其實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指全株。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紛披的意思,“葳蕤”兩字點出蘭草迎春勃發,具有無限的生機。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潔淨的感覺。“皎潔”兩字,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徵。

蘭桂兩句分寫之後,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統,不論葳蕤也好,皎潔也好,都表現出欣欣向榮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爾為佳節”又由統而分。“佳節”回應起筆兩句中的春、秋,說明蘭桂都各自在適當的季節而顯示它們或葳蕤或皎潔的生命特點。(“自”當“各自”解,“爾”當“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潔”。)這裡一個“自”字,不但指蘭桂各自適應佳節的特性,而且還表明了蘭桂各自榮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質,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筆。

起首四句,單寫蘭桂而不寫人,但第五句卻用“誰知”突然一轉,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蘭桂風致為同調的隱逸之士。“誰知”兩字對蘭桂來說,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美人由於聞到了蘭桂的芬香,因而發生了愛慕之情。“坐”,猶深也,殊也。表示愛慕之深。詩從無人到有人,是一個突轉,詩情也因之而起波瀾。“聞風”二字本於《孟子·盡心篇》,其中說:“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張九齡就把這章中的“聞風”毫不費力地拉來用了,用得這樣恰如其分,用得這樣自然,用得這樣使讀者毫不覺得他在用典故,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後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轉折。林棲者既然聞風相悅,那末,蘭桂若有知覺,應該很樂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然而詩卻不順此理而下,忽開新意。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它們的本性,而並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很清楚,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份,而並非藉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全詩的主旨,到此方才點明;而文章脈絡也一貫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與這裡的“草木有本心”互為照應;上文的“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又與“美人折”同意相見。這最後十個字,總結上文,滴水不漏。

古體詩而只寫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張九齡在寥寥短章中,獅子搏兔,也用全力。詩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轉,七八句是合,結構嚴謹。而且做到了意盡詞盡,無一字落空。表現形式上,運用了比興手法,詞意和平溫雅,不激不昂,使讀者毫不覺得在詠物的背後,講著高雅的生活哲理。(沈熙乾)

賞析二

開元(713-741)後期,唐玄宗沉溺聲色,奸佞專權,朝政日趨黑暗。為了規勸玄宗勵精圖治,張九齡曾撰《千秋金鏡錄》一部,專門論述前代治亂興亡的歷史教訓,並將它作為對皇帝生日的壽禮進獻給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悅,加李林甫的讒謗、排擠,張九齡終於被貶為荊州長史。遭貶後,他曾作《感遇十二首》,運用比興手法,表現其堅貞清高的品德,抒發自己遭受排擠的憂思。此篇為其第一首。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突出了兩種高雅的植物——春蘭與秋桂。屈原《九歌·禮魂》中,有“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句。張九齡是廣東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換成了秋桂,師古而不泥古。蘭桂對舉,蘭舉其葉,桂舉其花,這是由於對偶句的關係,互文以見義,其實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指全株。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紛披的意思,“葳蕤”兩字點出蘭草迎春勃發,具有無限的生機。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潔淨的感覺。“皎潔”兩字,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徵。

詩的前四句說蘭、桂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時就會欣欣向榮,生機盎然。蘭葉在春風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輝映下更顯“皎潔”秀麗。春蘭秋桂生意勃發,也給季節帶來了榮耀,春、秋因蘭、桂而成為美好的季節。這裡既包含了樸素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說明了時勢造英雄,英雄壯時勢的客觀辯證法;也表達了真正的賢人志士只有在政治開明的時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抱負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對重新“遇時”的渴望。

詩的後四句從春蘭秋桂芳香襲人的社會效果來委婉地說明自己行芳志潔並非為了求人賞識,以博取高名;象春蘭秋桂的香氣一樣,它博得山林隱士的喜愛,只是客觀效果而已;實際上,蘭、桂散發芳香並非有意希求人們來折取它,欣賞它,而是純粹出於它們的本性。“誰知”兩字對蘭桂來說,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美人由於聞到了蘭桂的芬香,因而發生了愛慕之情。“坐”,猶深也,殊也。表示愛慕之深。詩從無人到有人,是一個突轉,詩情也因之而起波瀾。“聞風”二字本於《孟子·盡心篇》,其中說:“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張九齡就把這章中的“聞風”毫不費力地拉來用了,用得這樣恰如其分,用得這樣自然,用得這樣使讀者毫不覺得他在用典故,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斬截有力,它淋漓盡致地將詩人不肯廉價贏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給表現出來了。

這首詩以蘭、桂自況,借蘭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貼切自然,蘊含深厚,耐人尋味。

標籤:唐詩三百首植物生活哲理感懷

詩詞推薦

  • 君子行

    曹植兩漢〕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_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佚名先秦〕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_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

    李煜唐代〕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_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桑生李樹

    佚名〔〕南頓張助,于田中種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土,因植種,以余漿溉灌。後人見桑中反覆生李,轉相
  • 宮中題

    李昂唐代〕輦路生秋草,上林花滿枝。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_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行路難·其一

    李白唐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羞 通:饈;直 通 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
  • 天末懷李白

    杜甫唐代〕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_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唐代〕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聲。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_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放言五首·其二

    白居易唐代〕世途倚伏都無定,塵網牽纏卒未休。禍福回還車輪轂,榮枯反覆手藏鉤。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不信
  • 飲酒 十九

    陶淵明魏晉〕疇昔苦長飢,投耒去學仕。將養不得節,凍餒固纏己。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裡,冉冉
  • 漁翁

    柳宗元唐代〕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 飲馬歌·邊頭春未到

    曹勛宋代〕邊頭春未到。雪滿交河道。暮沙明殘照。塞烽雲間小。斷鴻悲。隴月低。淚濕征衣悄。歲華老。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_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金陵圖

    韋莊唐代〕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_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蜀先主廟

    劉禹錫唐代〕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天下 一作:天地)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蜀
  • 田家行

    王建唐代〕男聲欣欣女顏悅,人家不怨言語別。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繰車鳴。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
  • 子產壞晉館垣

    左丘明先秦〕公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  士文伯讓之,
  • 觀刈麥

    白居易唐代〕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
  • 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

    孔融魏晉〕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為始滿,融又過二。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會稽盛孝章尚存。其
  • 三十年來尋劍客

    志勤唐代〕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_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

    元好問金代〕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後長松。十年種木,一年種穀,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_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_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