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故人馬子喬詩·雙劍將別離

作者:鮑照 朝代:南北朝

原文

雙劍將別離。先在匣中鳴。
煙雨交將夕。從此遂分形。
雌沈吳江里。雄飛入楚城。
吳江深無底。楚闕有崇扃。
一為天地別。豈直限幽明。
神物終不隔。千游儻還幷。

詩詞問答

問:《贈故人馬子喬詩·雙劍將別離》的作者是誰?答:鮑照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南北朝
問:鮑照的名句有哪些?答:鮑照名句大全

注釋

參考注釋

別離

(1) 離別;分離

別離家鄉,踏上征途

心知長別離。——《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輕別離。——唐· 白居易《琵琶行

並序

(2) 》

中鳴

(1).一種較為低沉的聲調。《晉書·樂志下》:“角,説者雲, 蚩尤 氏帥魑魅與 黃帝 戰於 涿鹿 ,帝乃始命吹角為龍鳴以御之。其後 魏武 北征 烏丸 ,越沙漠而軍士思歸,於是減為中鳴,而尤更悲矣。”

(2).吹奏樂器名。《隋書·禮儀志三》:“前部鼓吹一部,小鼓及鼙,長鳴、中鳴等各十八具,掆鼓、金鉦各二具。”

煙雨

像煙霧那樣的細雨

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煙雨空ň。——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分形

(1).謂呈現各種形態。《文選·張衡<西京賦>》:“奇幻儵忽,易貌分形。” 薛綜 註:“易貌分形,變化異也。”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態有遺妍,貌無停趣,奔機逗節,角睞分形。”《花月痕》第七回:“羌託跡之靡常,遂分形而各寄。”

(2).分離。 南朝 宋 鮑照 《贈故人馬子喬》詩之六:“雙劍將別離,先在匣中鳴,煙雨交將夕,從此遂分形。” 唐 韓愈 《答張徹》詩:“首敘始識面,次言後分形。”

吳江

(1). 吳淞江 的別稱。《國語·越語上》“三江環之” 三國 吳 韋昭 註:“三江: 吳江 、 錢唐江 、 浦陽江 。” 宋 毛滂 《過吳淞江》詩:“參軍身外祇圖書,獨與 吳江 分不疎。” 清 黃燮清 《吳江嫗》詩:“征帆自北來,晚泊 吳江 湄。”

(2).縣名。屬 江蘇省 。 柳亞子 《迭韻寄呈毛主席》:“倘遣名園長屬我,躬耕原不戀 吳江 。”

雄飛

比喻奮發有為。《東觀漢記·趙溫傳》:“大丈夫生當雄飛,安能雌伏!”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雄飛有望,豈惟京兆之丞。” 清 秋瑾 《贈徐小淑》詩:“但得有心能自奮,何愁他日不雄飛?” 李大釗 《太平洋舟中詠感》:“男兒尚雄飛,機失不可得。”

楚城

(1).古 楚國 都城。 唐 羅隱 《渚宮秋思》詩:“ 楚 城日暮煙靄深, 楚 人駐馬還登臨。”

(2).泛指 楚 地城邑。 唐 劉長卿 《漢陽獻李相公》詩:“退身高臥 楚 城幽,獨掩閒門 漢水 頭。” 唐 李商隱 《江上》詩:“雲通 梁苑 路,月帶 楚 城秋。” 馮浩 箋註:“ 江 鄉固皆 楚 境。” 清 張元昇 《曹叔芳以<久客夜吟>題請予賦詩》:“海國燕鴻秋思苦, 湘 山烽火 楚 城殘。”

無底

(1).沒有底部。形容極深。《列子·湯問》:“有大壑焉……其下無底,名曰 歸墟 。” 晉 陸機 《從軍行》:“谿谷深無底,崇山鬱嵯峨。”

(2).無限度;無窮盡。《後漢書·張綱傳》:“甘心好貨,縱恣無底。”《西遊補》第五回:“我是一片深情,指望鴛鴦無底,見他倆個把我做閣板上貨,我哪得不生悲怨!”

(3).謂不知底細。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十一章:“到底是真是假, 周祺 心中無底。”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豈直

難道只是;何止。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梅杏》:“杏一種,尚可賑貧窮,救飢饉;而況五果蓏菜之饒,豈直助糧而已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豈直取美當時,亦敬慎來葉矣。”《北史·陳元康傳》:“今枉殺無辜,虧廢刑典,豈直上負天神,何以下安黎庶?” 明 方孝孺 《傳經齋記》:“經者治天下之具也,豈直文辭云爾哉?”

幽明

(1).指有形和無形的事物。《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韓康伯 註:“幽明者,有形無形之象。” 宋 蘇軾 《與錢濟明》之三:“神藥希代之寶,理貫幽明,未敢輕議。”

(2).指晝夜;陰陽。《禮記·祭義》:“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 鄭玄 註:“幽明者,謂日照晝,月照夜。”《史記·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説,存亡之難。” 張守節 正義:“幽,陰;明,陽也。” 魯迅 《<兩地書>序言》:“﹝我們﹞所講的又不外乎學校風潮,本身情況,飯菜好壞,天氣陰晴,而最壞的是我們當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

(3).指生與死;陰間與人間。 唐 元稹 《江陵三夢》詩:“平生每相夢,不省兩相知,況乃幽陰隔,夢魂徒爾為。”《太平廣記》卷四八九引 唐 無名氏《冥音錄》:“幽明路異,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萬代一時,非偶然也。”

(4).人與鬼神。 唐 李白 《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皇 唐 葉有六聖,再造八極,鏡照萬方,幽明鹹熙。” 宋 王安石 《全椒張公有詩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悵然有感》:“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神女》:“家君感大德,無以相報,欲以妹子附為婚姻,恐以幽明見嫌也。”

(5).指善惡;賢愚。《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孔 傳:“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歲,則能否、幽明有別,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 宋 曾鞏 《蔡燡河南運判制》:“夫均通貨食,使物有羨贏;審覈幽明,使人知勸畏。”

神物

(1).神靈、怪異之物。《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 唐 李白 《梁甫吟》:“ 張公 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明 張綸 《林泉隨筆》:“雷雖只是氣,但有氣便有形。神物氣聚,則須有纔過便散。既有神物,則震死人書其背,夫復何怪?”

(2).指神仙。《史記·孝武本紀》:“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詩文賞析

  第 355 頁[①]煙雨交將夕:煙雨交加的黃昏。
  第 355 頁[②]吳江:即贛江。
  第 355 頁[③]楚城:泛指楚地的城。
  第 355 頁[④]崇扃(jiōng坰):高大的門戶。崇,高。肩,本是外面的門環,這裡指門。
  第 355 頁[⑤]豈直:豈但,豈只。限:阻隔。幽明:過去迷信的說法是指冥間與陽世,這裡指暗處和明處。這二句是形容距離的遙遠,說這一分別不只有陰陽之阻,而且是天地之隔。
  第 355 頁[⑥]神物:神奇之物。千祀:千年。倘:倘或,可能。這二句是說神奇之物是不會長久離散的,可能以後還會聚首。
  
  這首詩是《贈故人馬子喬》的第六首。主要是思念遠別的故人和希望重新聚首。
  整首詩都是以雙劍的離合作比喻。關於雙劍的故事見於《晉書·張華傳》,據說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人雷煥精通“緯象”,他看到鬥牛之間常有紫氣,斷定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於是張華就讓他去當了豐城(今江西省豐城縣)令。他到縣後,讓人深掘地下四丈余,得到一個石匣,內有雙劍,一日龍泉,一日太阿。雷煥自己留下一劍,把另一劍送給了張華。後來張華被殺,那劍就不知去向了。雷煥死後,其子雷華帶劍行經延平津,劍忽然從腰間跳出,墮入水中。雷華讓人到水中去尋,不見劍只見有兩條長數丈的大龍在水底。鮑照就是用這個故事,把自己和故人比成雙劍,說雖然現在分開,但最後還可能重逢
--------鄧魁英、韓兆琦等《漢魏南北朝詩選注》

標籤:離別

詩詞推薦

贈故人馬子喬詩·雙劍將別離原文_贈故人馬子喬詩·雙劍將別離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