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太液池原文
太液秋風裡,輕舟即景論。
元明春夢錄,日月浪花翻。
穗吐荻蘆老,實浮菱芡繁。
金鰲橫漾過,遂與到蕉園。
詩詞問答
問:泛舟太液池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泛舟太液池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泛舟太液池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一
參考注釋
太液
(1).古池名。 漢 太液池 ,在 陝西省 長安縣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開鑿,周回十頃。池中築 漸台 ,高二十餘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萊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為魚龍奇禽異獸之屬。 漢 班固 《西都賦》:“前唐中而後 太液 。”參閱《三輔黃圖》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宮 中 含涼殿 後,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八:“鶯歌聞 太液 ,鳳吹遶 瀛洲 。”參閱 清 《嘉慶一統志·西安府二·大明宮》。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宮 西華門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時名 西華潭 。 清 稱 太液池 。南北四里,東西二百餘步,池上跨長橋,舊有石牌坊,東西對峙,東曰玉蝀,西曰金鼇。橋北稱 北海 ,橋南稱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稱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諸水,由 地安門 水門流入。
秋風
秋天的風
輕舟
狹長的,兩舷彎曲、首尾尖削的小船,通常用輕質材料(如樹皮、獸皮、帆布、輕質木料、輕金屬)製成
一葉輕舟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興創作的作品
即景詩
元明
佛教語。謂眾生固有的清淨光明的本性。《楞嚴經》卷一:“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 廉兆綸 註:“元明二字連讀,即下本明二字意。”《楞嚴經》卷六:“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宋 蘇轍 《次遠韻齒痛》:“元明散諸根,外與六塵合。”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浪花
(1) 波浪互相衝擊或拍擊在別的東西上激起的水點和泡沫
(2) 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現象
(3) 隨意亂花
浮菱
菱的一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五·芰實》﹝集解﹞引 蘇頌 曰:“兩角中又有嫩皮而紫色者,謂之浮菱,食之尤美。 江 淮 及 山東 人暴其實以為米,代糧。”
金鰲
亦作“ 金鰲 ”。 1.神話中海中金色巨龜。 唐 王建 《宮詞》之一:“ 蓬萊 正殿壓金鼇,紅日初生碧海濤。” 宋 柳永 《巫山一段雲》詞:“幾回山腳弄雲濤,彷彿見金鼇。”一說,巨鱉。見《楚辭·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漢 王逸 注。
(2).比喻地位高貴者。 明 方孔炤 《蒼天》詩:“ 萬歲山 折蒼天崩,金鰲社鼠同一坑。”
(3).比喻臨水山丘。 宋 陸游 《平雲亭》詩:“滿榼芳醪何處傾?金鼇背上得同行。” 元 張可久 《湘妃怨·德清觀梅》曲:“一去 孤山 路,重來 何水曹 ,醉上金鼇。”《花月痕》第七回:“背踏金鰲,憶南都之石黛。”
(4).山名。在 浙江省 臨海市 東南一百二十裏海中。 宋 建炎 四年 金 兵至, 高宗 泛海泊此。後 文天祥 隨少主航海,亦駐泊於此。 清 黃宗羲 《黃季真先生墓志銘》:“粵稽 建炎 ,狩於 金鰲 。”
蕉園
(1).園名。即 芭蕉園 。在 燕京 (今 北京 ) 太液池 東。 明 《太祖實錄》草稿焚燒於此。 清 趙翼 《顧晴沙於惠山立詩冢為賦》:“既非青史 蕉園 焚,敢托黃冊後湖閉。”
(2).指代藏書之所。 清 錢謙益 《和州魯氏先塋神道碑銘》:“ 蕉園 之藏,竹簡之籍,州次部居,爰有端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