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傑:翰墨題寫京城門
宋人傑,號栒候,晚年改名芑培,南平政和縣東平里(今東平鎮東平村)人,生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卒於鹹豐元年(1851年)。《政和縣誌》稱其“少時沉毅,胸有大志”。
遭昏官除名
宋人傑少年時家境貧寒,卻愛好廣泛,尤酷愛書法,始終筆不離身,利用空暇之餘,於囹圄斗室中苦練書法,從不停輟。他常以方磚為紙,清水為墨,苦練蠅頭小楷。寒來暑往,從不停止,積累了較為深厚的書 * 底。他少年時即以楷書名聞遐邇,登門求他寫字、題匾者接踵而至,絡繹不絕。
清宣宗道光十三年(1833年),宋人傑時年21歲,參加鄉試考中舉人。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他想要大顯身手、大展宏圖,於是決定遊學京都以博知聞。宋人傑秉性剛直,到京城後潛心研究經史詩文,留心探究兵食吏治,廣交京城豪傑,期望能夠報效國家。
清宣宗道光十八年(1838年)春,宋人傑參加會試成績優異,他的文章深得分校官、尚書單懋謙的賞識,欲列榜首。於是,單懋謙將宋人傑推薦給了主考官、軍機大臣穆彰阿。不料昏庸的穆彰阿認為他的名字叫“人傑”,人中之傑,那就是狂妄自大的意思,不予錄取。宋人傑自始至終也沒有想到,自己就是因為一個普通的名字便憑空惹下禍根,斷送了前程。分校官、尚書單懋謙深為宋人傑抱屈,故在主考官、軍機大臣穆彰阿面前為宋人傑據理力爭,孰料穆彰阿惱羞成怒,責令將宋人傑除名。結果,宋人傑不但沒列位第一,名字連金榜都題不上,憤慨之情鬱結心頭,深為國家的命運而擔憂。
研書制筆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穆彰阿掌握朝政,他排斥異己,喪權辱國。當英軍進犯天津海口時,一些官僚趁機誣陷林則徐,道光帝於1840年10月3日以“誤國病民,辦理不善”的罪名,將林則徐革職查辦。1841年5月初,又令林則徐以四品卿銜去浙江隨營效力。不久,道光帝以林則徐“廢弛營務”,下令將其革去四品卿銜,遣戍伊犁,全國譁然。
宋人傑失望至極,感到報國無門,就無心再為做官而奮鬥。他開始與張之亮、郭芷舟、鄭修樓等文人墨客縱情詩酒,專心研究書法。他的書法方筆為主,方圓並用,鋒藏力透,氣格雄健。其筆畫遒勁厚重,雄渾飄逸,挺拔之氣躍然於紙。其結構嚴正精卓,如賢者正襟端拱於廟堂,令人欽佩。他寫的楷書主張“上不讓下”“左不讓右”。有論者云:“先生臨池,大筆高懸,凡‘撇’必須挫而後出鋒,凡‘直’必直末稍停,而後 * ,故書雍容而又挺拔。”由此可以看出宋人傑能巧妙地從前人書中吸收營養,從而形成了自己寬博溫厚、含蘊性靈、雄健開闊的韻致。此謂百學不能至也。如今,書法愛好者還經常去揣摩清末舉人宋人傑留下的珍貴手跡——寬博飄逸、風神灑盪、精細相生、圓勁且富有立體感的《東平義學章程碑》。
他客居京都20多年,不但苦練書法,造詣極深,還獨創了以兔毫裹鼠須,經過浸、撥、並、配等七十多道工序精製而成的毛筆,筆鋒堅韌,渾圓飽滿,修削整齊,具有“尖、齊、圓、健”的筆之“四德”。這種筆有狼毫的剛勁,還兼具羊毫的柔韌,因此書寫剛柔相濟、運用自如,深受書法大家及普通市民的喜愛,成為當時市場上的暢銷品。後人把他創造的這種筆以及他獨創的書法字型,稱之為“栒候筆”。當時北京城內城門上的字,就是宋人傑用“栒候筆”題寫的。因此,“栒候筆”一時成為暢銷京城、奇貨可居的名品,供不應求。宋人傑也因此名噪京都。
工詩能文
宋人傑工於詩文,其詩寄情山水,端重典雅,字句煉精,意境深遠。晚年回到家鄉,閉門著作。
他在《游獎山散記》中寫道:“歸來古寺中,齋僧留我宿,自知腳力疲,弟覺厭喧黷,會當洗塵客,入山十年讀。”從中可以看出,讀書依然是他孜孜以求的生活方式。其所著十分豐富,有《易說》四卷、《知足知不足齋遺詩》二卷、《知足知不足齋雜著》二卷、《落花吟草》等著作,可惜由於戰亂等原因都已散失。
據清《政和縣誌》記載,有清·宋人傑的《詠獎山八景》:“(一)天造山門扼要衝,連崗為疊石為墉。松杉插地皆長戟,險過秦關百二重。(二)濯足須臨萬仞溪,振衣一望已驚迷。仙人慾試詩人膽,故遣層層上石梯。(三)草木無聲石有聲,空山誰作不平鳴。若因說法翻然悟,入耳猶能破俗情。(四)誰驅猛獸護禪扉,化作峰巒勢更巍。想是當年隨七聖,不為牛後竟逃歸。(五)在山總勝出山來,瀉到山中不染埃。白石清泉君記取,碓坑漱處有蒼苔。(六)一朵飛雲下九天,往來時與塔相連。化身千億峰頭望,不見真人去復還。(七)翠黛依稀露一班,娥眉未掃白雲關。仙姑面目知何似,色相空空滿月山。(八)采乾搜奇見美人,輒猜梅女是真身。可能引水東南注,偏灑村村樂賽春。”
特別是他親自撰寫的《東平義學章程碑》分刻成十塊,得以保留。它對於學風的開創和傳承以及義學的持續發展,有著重要貢獻,也因此東平文風典盛,人才輩出。宋人傑未能實現金榜題名、報效國家的願望,在孫子輩得到了實現。他的孫子宋滋蘭、宋滋蓍勤奮好學,飽覽經書,兄弟倆同榜中進士,一時傳為佳話。
來源:福州晚報 2017-10-10 08:59:53猜你喜歡
不做“全職太太”
2015-06-08 10:49:52午夜的站台
2014-05-29 12:22:54每棵樹都會結果
2012-10-27 13:10:22淡如菊,靜似水
2011-11-03 12:39:39又是一年粽飄香
2015-06-23 10:29:59最珍貴的禮物
2014-12-22 12:34:11多挖出一分地
2014-11-03 10:35:59甜蜜的奉獻
2014-09-01 12:37:14自我介紹
2012-01-16 18:45:36詩歌,不應是分行的藝術——讀洪子誠的《在北大課堂讀詩》
2014-12-15 12:32:45母親的手藝
2014-03-08 17:17:25素心月餅
2017-10-10 08:43:35一首關於花燈的歌
2012-02-04 20:37:43長長故鄉路
2015-07-06 10:36:59父親成了“低頭族”
2015-04-21 12:30:33家風無聲
2015-08-17 12:48:16母親的心
2013-05-27 08:52:16逛街
2011-10-12 17:24:16難忘的盛宴
2015-10-30 12:32:16籬笆上的風景
2014-07-03 1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