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詩歌,不應是分行的藝術——讀洪子誠的《在北大課堂讀詩》正文

詩歌,不應是分行的藝術——讀洪子誠的《在北大課堂讀詩》

作者:田方  (字數:1100字作文)

——讀洪子誠的《在北大課堂讀詩》

詩歌離我們很近,詩歌又離我們很遠。說它近,是因為幾乎每天我們都能從報刊上看到它的身影;說它遠,是因為雖然我們每天接觸它,但由於詩歌的主題和語言往往比較隱晦,解讀有一定難度,在這樣一個讀圖時代,自然被人疏離。

葉聖陶先生說過:“文藝鑑賞還得從透徹地了解語言文字入手。這件事看起來似淺近,但是最基本的。”《在北大課堂讀詩》一書是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著名的文學史家、詩評家洪子誠教授所開設的當代先鋒詩歌解讀課的內容選編,其中共收錄了26位北大學子和年輕詩人在解讀課上的主講報告,所討論的詩篇全是當代先鋒詩人的有一定欣賞難度的作品。

詩歌的語言多是由意象組合而成的。品讀詩歌,不是“讀”而是“品”。如果只是單純把詩歌朗讀或背誦下來,未必就能準確理解和把握詩歌的真實含義。

鑑賞詩歌,乃至“解詩”和“析詩”,首先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詩歌的語言,而詩歌所有的內蘊就隱藏在這語言的背後,如果我們很好地理解了詩歌語言本身,那么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了。從這個層面上看,《在北大課堂讀詩》的最大價值,是試圖探索“現代詩”有異於傳統詩歌的藝術構成,也試圖重建詩歌文本和讀者聯繫的新途徑。

詩歌之所以高雅,被譽為“藝術皇冠上的明珠”,就因詩歌的文字精煉、詞藻優美、意境含蓄、想像豐富、音韻和諧、節奏鮮明,讀之朗朗上口,誦之聲韻縈耳,思之其妙無窮。但是現代詩歌卻讓人感到困惑,感到難懂,感到晦澀難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很少考慮到現代詩歌對詩歌寫作性質所做的調整。一如洪子誠教授在書中所言,“現代詩歌,至少是相當一部分現代詩歌,它們寫作的目的不是要最終在詩歌中呈現某種明確的思想、主題、觀念、意義,也就是說,現代詩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對讀者進行感情或思想上的啟蒙,甚至更糟糕的,以某種身份優勢對讀者進行說教。”

進入大數據時代,寫詩慢慢變了味道。坐在電腦桌前,興之所至地在鍵盤上敲打一陣,分一分行,也毋需標點,也不用合轍押韻,只要個人感情得以抒發,心靈得到滿足,就大功告成。發不發表也無所謂,貼上網路論壇、QQ空間或部落格上,本無可厚非,但是,一些詩作不但出版發表了,還榮獲文學大獎了,這就有點兒突兀了。也就難怪有網友笑侃:“舊詩用韻,新詩分行。”其實,詩歌不僅僅是語言的記憶,而且是精神的砥礪。對於“新詩”來說,由於詩與歌的日漸分離,詩的音韻或許可以減弱。然而,一如美國文學博士、符號論美學家蘇珊·朗格在《情感與形式》中所特彆強調的,“藝術家的使命就是:提供並維持這種基本的幻象,使其明顯地脫離周圍的現實世界,並且明晰地表達出它的形式,直至使它準確無誤地與情感的形式相一致。”詩歌是文學表現的最高形式,是最美妙的語言藝術,而不應是分行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