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存的分幣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手裡邊……”這耳熟能詳的歌詞,反映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小學生們的思想品格操行。如今歌詞的現象已然不存了,並非小學生的思想品行有缺陷,而是隨著分幣在社會市場流通的消失,小學生再也撿不到一分錢了。
極少有人能確切地知道,分幣是在哪年哪月消失的,只是某一天人們突然意識到:它們在人間“蒸發”了。
記得約在十年前,一次妻到北京學習半個多月,筆者把家裡散落在抽屜、櫥櫃的分幣蒐集了一小包,準備當零錢花。幾天的實踐,筆者發現:分幣的使用價值在市場上消失了。所有的魚肉禽蛋都沒有標到分,分幣沒有實用,連角幣的實用價值也大大變小了。菜價雖有標到角的,但實際操作時,往往以元論斤兩,該付零找零了,攤主或把秤桿壓一點,或添些菜,湊個整數,連角都不算。事後,面對一個子兒也沒花的一包分幣,自作聰明的筆者不禁啞然失笑,又感到有點迂。回想小時候,蜆子一斤才3分,魚肉蛋以角論斤,那時每人每月的一伙食費只有十幾元。如今人們的生活費是當時的三十多倍,僅服裝,幾百上千一套,人們也習以為常了……真可謂“不是我不明白,而是社會變化大”。
後來,經濟的發展讓市場又有了不少新鮮事。七八年前因公外出,在外省某超市居然見到有的商品標價到分位:雕牌透明香皂⒉78元一塊,健力寶⒈93元一罐……當時兩位購物女士的對話,給筆者留下較深的印象:“這裡的價格比別的商店便宜。”“是啊,雕牌透明香皂不到⒉80元;現在市場經濟嘛……”說著,她們每人挑了一塊放入購物車。其實用分位標價是商家的一種行銷策略。從消費心理看,人們關注價格的重點依然是元、角。比如⒉78元與⒉80元的標價,雖然只有2分的差別,但在人們的購物意識中,很容易造成1角錢的錯覺,使人更趨向前者。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更注重的是商品的質量,並不在乎那些分位、角位乃至更多的讓利,因而就加快了分幣退出商品流通領域。然而,分幣還“存在”著,因為國家並無明文頒布取消它。在社會經濟某些方面它還存在著,如糧食、副食品的收購價格,銀行的存款利息,手機、電話的計費,股市、基金的價位,水、電費……儘管這些分位乃至厘位、毫位,也都存在著,但它們實際是虛存的,因為當真正結算、兌換時,還是以總數四捨五入到角位。
總之,社會上分幣的虛存,既反映了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同時也是人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體現。
來源:福州日報 2015-08-06 10: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