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詩文與酒正文

詩文與酒

作者:朱谷忠  (字數:1500字作文)

現在中國的作家、詩人中,善於飲酒或好酒的人有多少,我確不了解。以我的經歷或知道的,好飲者似乎也為數不多。可是在飯局上,當有人知道你是寫詩或作文的,許多人便會一併起鬨勸你喝酒,而且要多喝酒,其理由是一條顛撲不破的古語:李白斗酒詩百篇。還有的說,詩文和酒自古以來親密無間,有酒無詩文,顯得乏味;有詩文無酒,也覺索然。一句話,詩文就是酒澆出來的。因此,倘若你真會寫幾句詩或幾篇文章,在飯局上還不喝酒,人家就會覺得不可理喻。

確實,在中國古代,詩文和酒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其中有許多放曠多才者,如孔融、嵇康、阮籍等等,都和酒結下了不解之緣;甚至許多人因善酒上了歷代“排名榜”,如酒龍蔡邕、酒虎謝靈運,還有醉翁歐陽修。這些人常借酒層層卸甲,裸露真心,痛快地表達文人情致,顯得風流倜儻。更有一些人趁著酒興,鋪紙潑墨,寫字作畫,一吐豪情。有的則趁微醺之際,吟詩作句,妙語如珠。且不說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也不說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膾炙人口的詩和故事了,單是一部全唐詩,要從中找出與酒有關的字句,也是俯拾即是。作家陸文夫說過:“如果把唐詩三百首拿來,見‘酒’就刪,試問還有幾首是可以存在的?”台灣詩人洛夫說得更絕:“要是把唐詩拿去壓榨,至少還會淌出半斤酒來。”事實上,唐代喝酒成風,長安酒肆林立,酒徒如蟻,幾乎每天都會看一些爛醉如泥者倒臥街巷;連唐代有名的詩仙李白,也號稱酒仙,哪一天不喝兩盅三盅的?而白居易嗜酒如命,也有詩為證:“身後金星掛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另一位大詩人杜甫,詩中也常提到酒,即便後來窮困潦倒,還是寫出了“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名句。這就難怪世上有許多人一直認為酒與文人、特別是與詩人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更有人認為:詩人就是酒徒。

其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首先說,在歷朝歷代里,確有一些文人只顧眼前歡娛,及時行樂,沉湎於物慾之中;但凡有抱負、有才華的人,包括許多詩人,卻艱難困苦,壯志難酬。只有在找不到出路時才借酒澆愁。但他們一般不酗酒犯禁,不會拿著刀棍一類的東西外出惹禍。應當說,酒無非是人類的喜愛之物、應酬之物、解愁之物而已,文人端起酒杯喝酒與一般民眾端起酒杯喝酒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只是文人在酒前或酒後寫了詩文而已。因此硬要說詩文是酒澆出來的,就顯得比較牽強。再說,古代的飲料大概也只有酒比較突出,其次還有茶,不像現在品種多樣,除了酒還有咖啡、可口可樂、碧、椰子奶等等。因此那個年代文人在文中或詩中談酒,其頌揚推崇,也在情理之中。

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也在這裡說說。即有人考證,古代的酒,酒精度很低,像李白這樣能喝酒的人,也是喝了一天才醉倒在長安街頭的。最著名的例子是武松過景陽崗,連喝十八大碗酒後也沒醉倒,居然還打死一隻老虎。還有魯智深,喝了一壇酒倒是力拔萬鈞,一聲吆喝就扳倒了一棵垂柳,只是人還不醉;這是武士,古中寫到這類人物喝酒都是海量無比,讓現代人看過總不免會想:怎會喝這么多呢?縱然喝的都是水,也會撐不了啊!不過,文人喝酒到底不比武士,武士們逢對手總不甘示弱,有時還口出大言,說一氣能喝一條江,試圖嚇倒對方,最終也喝得一片狼藉,雙雙倒地。而歷代的文人,除了傳說中一醉三年才醒來和杜康成仙的文豪劉伶,其他倒沒有什麼惡搞的或誇張的故事了。不過,醉迷於酒的文人雖也不少,但大都也會在人前、飯局前謙虛地自稱酒量很有限,只是一喝起來,沒有半壇、一壇就不作罷。可見古時的酒,度數肯定不高,或喝起來像現在的啤酒一樣。

奇怪的是,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文學家,居然不會喝酒。他說過,他少年時看到酒就有醉的感覺,到年齡大時,也只能喝三“蕉葉”。據說“蕉葉”是一種淺底酒杯,容量極少。因此硬要說文人都是酒徒,那是很偏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