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吳明徹傳》原文及翻譯
陳書
原文:
吳明徹,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徹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墳塋未備,家貧無以取給,乃勤力耕種。秋而大獲,足充葬用。起家梁東宮直後。及侯景寇京師,天下大亂,明徹有粟麥三千餘斛,而鄰里飢餧,於是計口平分,同其豐儉,群盜聞而避焉,賴以存者甚眾。及高祖鎮京口,深相要結,明徹乃詣高祖,高祖為之降階,執手即席,與論當世之務。明徹亦微涉書史經傳,就汝南周弘正學天文、略通其妙,高祖深奇之。太建四年,征為侍中、鎮前將軍。會朝議北伐,公卿互有異同,明徹決策請行。五年,明徹總統眾軍十餘萬,發自京師,進逼壽陽,齊遣王琳將兵拒守。琳至,與刺史王貴顯保其外郭。明徹以琳初入,眾心未附,乘夜攻之,中宵而潰,齊兵退據相國城及金城。會齊遣大將軍皮景和率兵數十萬來援,去壽春三十里,頓軍不進。明徹曰:“兵貴在速,而彼結營不進,自挫其鋒,吾知其不敢戰明矣。“於是躬擐甲冑,四面疾攻,一鼓而克,生禽王琳。景和惶懼遁走。詔遣謁者蕭淳風,就壽陽冊明徹,明徹登壇拜受,將卒莫不踴躍焉。初,秦郡屬南兗州,後隸譙州,至是,詔以譙之秦、盱眙、神農三郡還屬南兗州,以明徹故也。九年,詔明徹進軍北伐。軍至呂梁周徐州總管梁士彥率眾拒戰明徹頻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復敢出明徹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環列舟艦於城下攻之甚急 周遣上大將軍王軌將以鐵鎖貫車輪,遏斷船路。諸將聞之,甚惶恐,議欲破堰拔軍,以舫載馬。適會明徹苦背疾甚篤,知事不濟,遂從之,乃遣蕭摩訶帥馬軍數千前還。明徹仍自決其堰,乘水勢以退軍。及至清口,水勢漸微,舟艦並不得渡,眾軍皆潰,明徹窮蹙,乃就執。尋以憂憤遘疾,卒於長安,時年六十七。
(節選自《陳書·列傳第三》)
譯文/翻譯:
吳明徹字通昭,秦郡人。吳明徹年幼喪父,他本性至孝,十四歲那年感慨父親死了卻沒有墳地,家中又窮得無力籌辦,就努力耕種。到秋天大豐收,足夠安葬之用吳明徹以布衣身份出任梁朝東宮直後,到侯景侵犯京師時,天下大亂,吳明徹有三千多斛粟麥,但鄰居鄉人卻飢餓不堪,於是他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這份跟鄰居分得的同樣多少。盜賊們聽說了這件事,就避讓走開了,靠這些粟麥活下來的人非常多。高祖鎮守京口時,十分誠懇地約請吳明徹與自己結交。吳明徹就去拜見高祖,高祖走下台階來親自迎接他,拉著他的手就座,與他商討當代大事。吳明徹曾經讀了一些書史經傳,又到過汝南向周弘正學了天文,大體上曉得了其中一些奧妙,高祖非常賞識他。太建四年,天子徵召吳明徹為侍中、鎮前將軍。適逢朝廷商議北伐大事,公卿官員彼此意見不同,吳明徹力排眾議定策北伐並親自出征。五年,吳明徹總領各路軍馬十餘萬。進軍迫近壽陽,齊派遣王琳領兵據守。王琳到了,與刺史王貴顯保守外城吳明徹斷定王琳初到,人心還沒有歸附他,就趁黑夜發起進攻,結果王琳的士卒半夜潰散,齊軍退保相國城和金城。適遇齊派遣大將軍皮景和領兵數十萬來救王琳,在距離壽陽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進。吳明徹說:“行軍作戰貴在快速,可是他們卻搭建軍營停止前進,自失銳氣,我斷定他們不敢作戰,這是十分明顯的了。”於是親自穿走逃遁。天子詔令派遣謁者蕭淳風,到壽陽冊封吳明徹,吳明徹登台拜受,全軍將士無不為之雀躍歡呼。九年,天子下詔書命令吳明徹進軍北伐。吳明徹軍至呂梁,周徐州總管梁士彥率領部屬抵抗,吳明徹多次打敗了他,梁士彥於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戰。吳明徹就用攔壩的方法將清水逼入城中,城下用舟艦團團圍佳,發動猛烈的攻擊。 周派遣上將軍王軌用鐵鏈連貫車輪封鎖水面,阻斷吳明徹的船路。吳明徹的將領聽說非常恐懼,紛紛議論要破壩撤軍,用船隻裝萩馬匹而退。這時恰逢吳明徹苦於背部患了嚴重疾病,估計這次北伐成功不了,就派蕭摩訶率領數千軍馬先撤回。隨後吳明徹親自破壩,借水勢退軍。當退到了清口,水勢逐漸衰弱下來,船艦都渡不過去,眾多軍兵盡皆潰散。吳明徹力窮勢迫,只好就擒。不久因憂憤交加而得病,死在長安,時年六十七歲。
《陳書·吳明徹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