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孔明智退司馬懿的課堂實錄
文言文孔明智退司馬懿的課堂實錄
課前談話:
師:都讀過《三國演義》吧!知道三國指的是什麼嗎?
生:指的是三個國家——劉備、孫權、曹操,東吳、蜀、魏。
師:簡而言之——
生:吳、魏、蜀,三國爭霸。
師:魏、蜀、吳,那是一個三足鼎立的時期,他們都想一統中原吶!在這場紛爭當中,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人物,你知道嗎?
生:諸葛亮。
生:劉備、關羽。
生:馬超。
生:張飛、周瑜、呂布。
師:一口氣說了三個。
生:還有曹操。
生:孫權。
師:在眾多的人物當中,你最佩服誰?
生:諸葛亮,因為他很機智、很聰明,也很勇敢。
師:因為機智所以才佩服。
生:崇拜趙雲,因為他非常的忠心,一個人去救主。
師:由於忠,你才喜歡他。
生:我喜歡張飛,因為關羽死後他想去報仇,但卻被張達殺了。
生:我還喜歡關羽,他為了回到主人身邊,過五關斬六將。
師:千里走——單騎(生接),過五關斬六將。
生:還喜歡劉備,因為他的軍師是諸葛亮。
師:你是因為諸葛亮才喜歡劉備。
教學過程:
一、
從題入手,整體感知
師:我們今天學的課文與諸葛亮有關,看老師寫課題(板書:孔明),孔明就是——
諸葛亮(生齊說)
師:那諸葛亮為什麼又叫孔明呢?
生:因為他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
師:孔明是諸葛亮的字,所以諸葛亮又可以叫——諸葛孔明。
(板書:智退司馬懿)同學們看這“懿”字,筆畫很多,它是一個書面用語,現在很少用到,只是在名字當中用到,或者那個時候皇太后、皇后頒的旨,我們叫它“懿旨”。一起讀讀課題《孔明智退司馬懿》(生齊讀),從課題中你已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諸葛亮用智慧擊退了司馬懿。
師:你已經知道了這件事,不錯!
生:我知道了那是孔明和司馬懿之間的戰爭。
師:喔,你已知道了這是他們兩人的戰爭。
生:孔明“智退”,肯定不是力敵,孔明的兵肯定沒有司馬懿的多。
師:同學們從課題中知道了那么多,厲害!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師:還想知道更多嗎?趕快打開課文紙,注意了,這可是六百年多年前的一篇文章,叫——古白話文,有一點難讀的喔!建議同學們多讀幾遍,把它讀通順,開始吧!
(生讀,師巡視)
師:發現同學們的讀書習慣非常好,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在讀的過程當中,你覺得哪些句子比較難讀啊?
生:“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這裡讀起來容易不通順。(請該生讀)“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師:讀得很通順,還有哪些句子比較難。
生:“孔明乃披鶴氅,戴華陽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師:真不錯,你把那么難讀的字都讀準了“披鶴氅”。
生: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冒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
師:老師在拿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是讀了好多遍,發現這幾個句子比較難讀。
(出示三句話:)
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華陽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師:誰願意來試試,選擇其中的一句。
生:孔明乃披鶴氅,戴華陽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師:其他的句子誰還想讀?
生: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師:“麈尾”讀得很好,一起來,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生齊讀)
師:還有誰想讀其他的嗎?
生: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師:聲音響亮,又通又順,一起來。(生齊讀)
師:請同學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孔明將將領都分撥好了,自己只剩五千軍,可司馬懿突然來襲進攻。無奈之下,他只能用自己一生的謹慎賭了一把,最後,司馬懿果然信了,就退去了。
師:誰能再簡單地說說。
生:這個故事講的是:司馬懿帶領大軍十五萬向西城攻擊。(這是故事的起因)孔明利用自己的智慧退去了司馬懿的大軍。
師:你看看,你剛剛說的就是什麼啊?
師(指向課題):課文的題目。有的時候,課題就是一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聽了同學們的回答,我們知道了諸葛亮是用計謀、智慧退了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那么他是如何退的呢?如何實施他的計謀啊?他首先——
生:登城望之(板書:登城望之)
師:然後呢?
生:傳令。
師:誰傳令?
生:孔明傳令。(板書:孔明傳令)
師:最後?
生:焚香操琴。(板書:焚香操琴)
三、細讀語文,品味人物
師: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找一找、劃一划孔明登城望之、傳令及焚香操琴的句子。多讀幾遍,你肯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生讀,師巡視)
師:孔明登城望之,望到了什麼?
生:他望到了魏兵在向他們分兩路衝過來。
師:衝來,望到了魏兵來勢洶洶、塵土飛揚,在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之時,孔明仍登城望之,然後傳令。
(出示句子)
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師:趕快讀一讀這段話,對照下面的註解,爭取把這段話讀懂。
師:選擇其中的一句,用自己的話說說。
生:“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我從每一門用二十軍扮作百姓灑掃街道,我體會到孔明非常聰明,想埋伏魏兵,讓魏兵不攻而退。
師:你透過文字感受到裡面的意思。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生:我從“教將旌旗盡皆隱匿……”中,我知道了諸葛亮要將那些軍士自己的旗號給隱藏起來,不讓魏兵發現他們有多少兵力。
師:怎樣隱藏呢?
生:把那些旌旗全都放到城的後面藏起來。
師:我聽你剛才這樣說之後,發現你已經了解了“皆”字的意思。
生:全部。
師:全部,都的意思,其實這個“皆”字在我們平時生活當中也常常用到。比如:草木皆(兵)、比比皆(是)、皆大(歡喜)……來,誰還想用我們現在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說說孔明是如何傳令的。
生:讓軍旗全部藏起來,所有的軍士守住自己的城庫,有隨意出入及高聲說話的人斬之。把四扇城門全部打開,每扇城門前用二十個軍士扮作百姓打掃街道,魏兵到了之後不能妄自行動,我自有計謀。
師:聽了你這一說,“斬之”的“之”指的是誰呀?
生:擅自妄大及大聲說話的人。
師:指的是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其實,這個“之”字,它有很多種意思。比如:“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之”指的就是“到、往”的意思。“之”啊,它有七種用法,一百多種意思,以後隨著我們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們會知道更多“之”的意思。
師:理解了這句話的內容,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讀懂這段文字,誰想讀讀這段話。
(生讀:把第一句的“隱匿”讀成“掩破”)
師:再你把第一句再讀讀。
師: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范讀指導)
(請生讀:把“吾”讀成第四聲。)
師:“吾”自有計。
師: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孔明啊?
生:很聰明。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吾自有計。
師:那么聰明的孔明又是如何傳令的`呢?你能傳一下嗎,做一回聰明的孔明。(生讀)
生:聰明伶俐、有智慧的孔明。(生讀)
師:老師告訴你他是聰明的,伶俐一般用在小孩子身上。
生:我看到了一個謹慎而有智慧的孔明。(生讀)
生:我看到了一個十分冷靜的孔明。
師:從哪兒看到的?
生:十餘次飛ma6*報到的時候,文官們聽了都很慌張,孔明卻很冷靜。
師:你能從聯繫上下文感受到孔明的冷靜,冷靜的孔明傳一下令!(生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後,一個聰明的、冷靜的孔明便躍然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從孔明的語言中看到了冷靜、沉著的孔明。我們還能從哪些方面看到孔明的過人之處呢?
生:我還能從這個“斬之”中體會到孔明很威武,因為每個軍士都不敢妄動,只要孔明一下令,下什麼令,他們都依照辦。
師:這是孔明對下屬的命令,孔明自己又是怎樣做的呢?
生:到城樓之上焚香操琴。
師:用文中的一句話說一說
生:孔明乃披鶴氅,……焚香操琴。
師:還有嗎?
生:可以看出孔明非常冷靜,因為在第二自然段孔明看見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竟然能仍舊保持笑容可掬。
師:讀讀那句話。
生: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出示句子)
孔明乃披鶴氅,戴華陽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師:我們自己讀一讀這兩句話,從哪些詞語中讓你感受到孔明的過人之處?自己讀一讀吧!
生:我覺得孔明“笑容可掬”是想迷惑司馬懿,讓司馬懿以為孔明的兵很多,然後退兵。
師:“笑容可掬”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呀?
生:笑得不是很坦白的。
師:誰來幫助她。
生:我覺得“笑容可掬”應該是笑得很自然的。
師:而此時城下是十五萬大軍,孔明還能笑得那么自然,可見孔明——
生:很厲害,很自信。(請生讀)
師:還有哪些詞?
生:還從“笑容可掬”中看出,孔明是為了讓司馬懿以為他是笑里cang6*刀。(眾笑)
師:這是迷惑對方。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