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尹洙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尹洙字師魯,河南人。少與兄源俱以儒學知名。舉進士,調正平縣主簿。改知伊陽縣,有能名。用大臣薦,召試,為館閣校勘。會范仲淹貶,敕榜朝堂,戒百官為朋黨。洙上奏曰:“仲淹忠亮有素,臣與之義兼師友,則是仲淹之黨也。今仲淹以朋黨被罪,臣不可苟免。”宰相怒,落校勘。趙元昊反,大將葛懷敏闢為經略判官。洙雖用懷敏辟,尤為韓琦所深知。頃之,劉平、石元孫戰敗,朝廷以夏竦為經略、安撫使,范仲淹、韓琦副之,復以洙為判官。洙數上疏論兵,及講求開寶以前用兵故實,特出睿斷,以重邊計。又請減並柵壘,召募土兵,省騎軍,增步卒。時詔問攻守之計,竦具二策,令琦與洙詣闕奏之。帝取攻策,以洙為集賢校理。洙遂趨延州謀出兵,而仲淹持不可。還至慶州,會任福敗於好水川,因發慶州部將劉政銳卒數千赴救,未至,賊引去。夏竦奏洙擅發兵,降通判濠州。當時言者謂福之敗,由參軍耿傅督戰太急。後得傅書乃戒福使持重毋輕進法以傅文吏無軍責而死王行陣又為時所誣遂作《憫忠》《辨誣》二篇未幾,上奏曰:“方今非獨四夷之為患,朝政日弊而陛下不寤,人心日危而陛下不知。故臣願先正於內,以正於外。堆深察秦、隋惡聞忠言所以亡,遠法漢王不諱危亂所以存。日新盛德,與民更始,則天下幸甚。“仁宗嘉納之。改太常丞、知涇州。感疾,沿牒至南陽訪醫,卒,年四十七。洙內剛外和,博學有識度,尤深於《春秋》。自唐未歷五代,文格卑弱。至宋初,柳開始為古文,洙與穆修復振起之。其為文簡而有法,有集二十七卷。
(節選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

譯文/翻譯:

尹洙字師魯,河南人。年輕時與哥哥尹源都以儒學出名。考取進士,調任正平縣主簿。改任伊陽知縣,才幹出名。因為大臣的推薦,被皇帝召回朝面試,任館閣校勘。適逢范仲淹被貶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讀詔諭,告誡百官不要結黨營幫。尹洙上奏說:“范仲淹素來忠誠堅貞,我與他在道義上是師生兼朋友的關係,也就是范仲淹的黨羽。如今范仲淹因為結黨營幫被治罪,我也不能苟且免罪。”宰相發怒,革了他館閣校勘的職。趙元昊反叛,大將葛懷敏徵用尹洙任經略判官。尹洙雖被葛懷敏徵召,但更為韓琦所常識。不久,劉平、石元孫戰敗,朝廷用夏竦做經略、安撫使,范仲淹、韓琦任副職,仍用尹洙做判官。尹洙多次上疏論述戰事,並修習研究開寶年以前用兵作戰的舊事,特別作出英明的決策,來加強對邊事的謀劃。又請求裁併營寨堡壘,招募地方部隊,減少騎兵,增加步兵。當時皇帝下詔詢問攻守的計策,夏竦提出了兩條計策,命韓琦同尹洙上京奏給皇帝。皇帝採取了夏竦進攻的計策,任命尹洙為集賢校理。尹洙於是趕赴延州謀劃出兵,但范仲淹堅持認為不可出兵。回到慶州,適逢任福在好水川戰敗,尹洙於是調發慶州部將劉政的精銳部隊幾千人趕赴救援,還未到,敵人已撤兵。夏竦上奏彈劾尹洙擅自發兵,尹洙被降職任濠州通判。當時輿論說任福的失敗,是由於參軍耿傅督戰太急迫。後來得到耿傅的信,內容是告誡任福叫他保持鎮定,不要冒險輕進。尹洙因為耿傅是一個文官,沒有軍事責任而死在戰場上,又被當時人冤枉,於是寫了《憫忠》《辨誣》兩篇文章。不久,尹洙又上奏說:“當今不僅四方外夷為患,而且朝政日益腐敗但陛下不能察覺,人心日益危急但陛下還不了解。所以我希望先改正朝廷內部,再去改外部。只有深刻地考察秦朝、隋朝厭惡聽忠言而滅亡的原因,效法古代漢朝君主不忌諱講國家危亡得以維持統治的原因。日益革新仁德,讓民眾改變當初的看法,那么全下天就有幸了。”宋仁宗讚許並採納了他的意見。尹洙被改任太常丞、知涇州。尹洙感染疾病,帶著到涇州上任的文牒到南陽訪求醫生,後去世,年僅四十七歲。尹洙為人內剛外和,博學多識,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經過五代,文風卑弱。到宋朝初年,柳開開始做古文,尹洙與穆修又發展了這種文風。他的文章簡練而有法,著有文集二十七卷。
《宋史·尹洙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史·尹洙傳》原文及翻譯0
《宋史·尹洙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