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決壅蔽》原文及翻譯

蘇軾

原文:

所貴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訴而無冤,不謁而得其所欲。此堯舜之盛也。其次不能無訴,訴而必見察;不能無謁,謁而必見省。使遠方之賤吏,不知朝廷之高,而一介之小民,不識官府之難,而後天下治。今夫一人之身,有一心兩手而已,疾痛苛癢,動於百體之中。雖其甚微不足以為患,而手隨至,夫手之至,豈其一一而聽之心哉?心之所以素愛其身者深,而手之所以親聽於心者熟,是故不待使令而卒然以自至。聖人之治天下,亦如此而已。百官之眾,四海之廣,使其關節脈理,相通為一。叩之而必聞,觸之而必應。夫是以天下可使為一身天子之貴土民之賤可使相愛憂患可使同緩急可使救。
今也不然,天下有不幸,而訴其冤,如訴之於天。有不得已,而謁其所欲,如謁之於鬼神。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詳悉,而付之於胥吏。故凡賄賂之先至者,朝請而夕得;徒手而來者,終年而不獲。至於故常之事,人之所當得而無疑者,莫不務為留滯,以待請屬。舉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錢無以行之。
昔者漢唐之弊,患法不明,而用之不密,使吏得以空虛無據之法而繩天下,故小人以無法為奸。今也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舉天下惟法之知。所欲排者,有小不如法,而可指以為瑕。所欲與者,雖有所乖戾,而可借法以為解。故小人以法為奸。今天下所為多事者,豈事之誠多耶?吏欲有所鬻而未得,則新故相仍,紛然而不決。此王化之所以壅遏而不行也。
今天下治安,大吏奉法,不敢顧私,而府吏之屬招權鬻法,長吏心知而不問,以為當然。此其弊有二而已:事繁而官不勤,故權在胥吏。欲去其弊也,莫如省事而厲精。省事莫如任人,厲精莫如自上率之。
古之聖王愛日以求治,辨色而視朝。苟少安焉而至於日出,則終日為之不給。以少而言之,一日而廢一事,一月則可知也,一歲則事之積者不可勝數矣。故欲事之無繁,則必勞於始而逸於終。晨興而晏罷,天子未退,則宰相不敢歸安於私第;宰相日昃而不退,則百官莫不震悚盡力於王事,而不敢宴遊。如此則纖悉隱微莫不舉矣。天子求治之勤,過於先王,而議者不稱王季之晏朝,而稱舜之無為。不論文王之日昃,而論始皇之量書。此何以率天下之怠耶?臣故曰:厲精莫如自上率之,則壅蔽決矣。
(本文有刪節)

譯文/翻譯:

一個國家政治清明,社會安定,最重要的標誌是什麼呢?(首先)天下的人不經過訴訟而不存在冤案,不用向上請求便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做到這點,就可以說)這是堯、舜時代的盛世。其次是不可能沒有訴訟,而有了訴訟就一定會有人來審察;不可能沒有人向上請求,而提出請求後就一定會有人來察看。(這樣就)使遠方的低級官吏不感到朝廷高不可攀,而一個小小老百姓也不覺得見官十分困難,然後天下才能達到大治。現在,一個人身上只不過有一顆心和兩隻手而已,可是當疾病疼痛、疥瘡發癢出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時,即使這種痛癢十分微弱,夠不上造成大的危害,但手也會隨即到達那個地方,手到那個地方,難道它一一都是聽從心的指揮嗎?這是因為心向來就對身子愛得很深,而手向來習慣聽從心的指揮,因此手不等命令就很快伸到了痛癢的地方。聖人治理天下,也不過像這樣罷了。百官人數眾多,全國地域廣大,讓它們的“關節”“脈絡”相互溝通,形成一個整體,敲打一下就一定會聽到聲響,觸動一下就一定會有反應,因此可以使天下像一個人的身體一樣。尊貴的天子,貧賤的百姓,可以讓他們互相愛護,有了憂患大家共同分擔,有了危急大家一起救助。
當今情況不是這樣,天下有人不幸要告狀伸冤,如同向天申訴一樣不易;天下有人迫不得已向上提出請求,如同向鬼神求告一樣困難。公卿大臣不能考察詳情(百姓詳盡的訴說),卻將案件交給小吏去辦。所以凡是先送財物來請求辦案的,早上提出,晚上就很快解決了;空著手來請求辦案的,一年完了還得不到解決。至於那些符合常例、應當替人家辦理而沒有疑問的案件,沒有不故意拖延的,以等待別人私下請求囑託,普天下一毫一末的小事,不用金錢就辦不成功。
過去漢朝、唐朝的弊端,就在於法令不嚴明,實施不細密,使得官吏能憑仗隨意編造、毫無依據的法規來處理天下的案件,所以小人就利用法令不明來幹壞事。現在法令嚴明完備,執行周密細緻,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法度。一個人想要排擠某人,某人稍有不合法律的行為,他就可以指斥為罪過;一個人想要結交某人,即使某人有了違犯法律的行為,他也可以借用法律來為其開脫罪責。所以小人能夠利用法律來幹壞事。當今人們認為天下多事,難道事情真的很多嗎?官吏想要賣法謀利卻未能得逞,於是新老案件相互積壓,亂紛紛地解決不了,這就是朝廷政令受到阻礙、不能很好實施的原因。
當今天下太平安定,大官們奉行國家法令,不敢顧念私人利益;可官署里的僚佐(小吏)這類人卻攬權賣法,長官們心裡明白而不過問,甚至認為應該這樣做。其中的弊端有兩個:事情繁多而官員不努力辦事,所以權力就落到了處理文書的小吏手中。想要去除這兩個弊端,不如精簡事務和激勵官員們振奮精神辦事。要精簡事務,不如信任官員;要激勵官員們振奮精神辦事不如從天子帶頭做起。
古代的聖君愛惜時光,抓緊治理好國家,每日天剛亮就上朝聽政。如果稍微貪圖安逸,到了太陽出來時才上朝,那么一天時間就不夠用。即使從少的方面來說,一天停辦一件事,一個月耽誤多少事就可想而知了,如果過一年,那積壓下來的事就不能數清了。所以要想事情不繁多,就一定要從辛勞開始,而以安閒告終。每日早起上朝而晚上退朝,天子不退朝,那么宰相也不敢回到私人住宅去享受安樂;宰相從早上到太陽偏西時還沒有退朝,那么百官都會為之震動,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敢去宴飲遊樂。如果能像這樣,那么就算是細小瑣碎、隱微不顯的事情也沒有不能辦好的。當今天子治理國家的辛勤,已經超過了以前的帝王,可是議論的人們(朝官)不稱頌王季每天晚退朝(勤政),卻讚許虞舜的無為之治;不誇獎周文王的勤政,卻宣揚秦始皇每天定量處理的檔案都是用秤稱好的。這樣的言論憑什麼為天下怠惰的人做表率呢?因此我說:勵精圖治不如由天子先做出表率,那么政令法規阻塞無法執行的弊病就可以解決了。
蘇軾《決壅蔽》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蘇軾《決壅蔽》原文及翻譯0
蘇軾《決壅蔽》原文及翻譯